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長沙9名同學結伴去玩密室逃脫,進入該密室后不到10分鐘,就受到了NPC的攻擊,不僅被戴手銬,而且還被電擊。同學們緊急喊停,有的人手臂上出現了傷。店長表示,玩家體驗之前,已經簽訂了安全協議,并告知注意事項,購票時也購買了保險,可以理賠。目前已賠償兩名玩家4000元,其余玩家的賠償需重新協商處理。
去玩真人密室逃脫游戲的玩家本來是追求刺激感和真實感,為了獲得放松和解壓,結果卻在游戲過程中受到“虐待”,像犯人一樣被戴上手銬,遭到大力拖拽、推搡,甚至用電棍電擊。雖然店家已經提前告知注意事項,但玩家們可能并未想到會有如此逼真、過激的情節。仿真游戲作為一種休閑娛樂項目,在體驗時造成了玩家心理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這無疑是安全與一味追求刺激快感的本末倒置,超出了適當的范圍。
此次事件暴露出了真人密室逃脫游戲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一方面,在游戲設置上,為了營造沉浸式的體驗環境,密室逃脫游戲以逼真為目的,通常是燈光昏暗、通道狹窄、布局高低落差較大,再加上NPC工作人員的突然出現甚至追趕、拉扯,很容易發生磕碰、跌落,甚至情緒激動導致暈厥。另一方面,經營者的理念也應當改進,在考慮游戲趣味性的同時兼顧玩家的心理感受,不能讓玩家感到被冒犯。此外,安全協議和免責聲明不代表經營者就可以完全擺脫責任,不對玩家的安全負責。
作為一種新興的真人互動類娛樂項目,密室逃脫一般具有較大的趣味性及挑戰性,已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娛樂游戲,尤其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其中又以恐怖主題最受歡迎。玩密室逃脫游戲發生意外的事件其實早有發生,輕則暈厥、踩踏,重則骨折、殘疾。究其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密室逃脫游戲當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在設計還是經營過程中都沒有明晰的規范。要想提高游戲的安全性,減少此類意外的發生,需要店家自身觀念上和場景設計上的改進,例如讓玩家提前穿戴好必要的保護裝備、在游戲過程中提供必要的警示和輔助、預備好常用急救藥品等,同時更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其具體經營管理的多個環節做出明確規定、提供參考標準,工商管理部門也應該通過定期檢查等方式給予其指導和改進意見。
密室逃脫游戲的大熱其實是人民群眾娛樂方式愈加多樣化的表現,但是參與游戲的目的是為了休閑放松,刺激可以有,但是萬不能忽視了人身安全。
文/宋詞(鄭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