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窮到吃土”是一種比喻,但實際上它確有出處,在一些貧窮的國家真的存在國民吃土充饑的現象,首當其沖的就是位于加勒比海北邊的島國海地,據悉這個國家的面積只有2.78萬平方公里。
海地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就連一些落后的非洲國家都比它有錢。海地缺乏能源,工業基礎薄弱,只能發展農業經濟,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無業游民,海地的貧窮已經顛覆了人們想象的下限。
因為買不起小麥、面粉等主食,海地的國民只能另尋生路。有人于無意中發現高嶺土是個好東西,吃起來就像是吃餅干一樣,久而久之海地人便養成了吃土的習慣。考慮到身體健康的需要,海地人在制作泥餅時也頗為講究。
制作泥餅,需要先像和面一樣將水與高嶺土混合在一起充分攪拌,直至形成漿糊狀,然后再用細密的紗布不斷過濾。為了能讓泥餅能散發一點香氣,海地人也會將一些鹽巴、黃油、糖漿與泥漿混合在一起,不過這些材料在海地也比較難得,所以放的劑量少之又少。待這些步驟都完成以后,把泥巴一塊塊鋪在干凈的容器上曬干,曬干后泥餅就可以吃了。
質地較純的高嶺土在與水混合后確實和面團很像,最主要的是人體在食用以后會有一種飽腹感。海地人非常鐘愛這種泥餅,將它當做一日三餐的主食來食用,而且每餐只需吃一塊就能有飽腹的感覺。
但是,高嶺土也會給人的身體帶來負擔,因為它的澀腸作用會導致排泄困難,如若吃的過多會直接致人脹死。再者,這些高嶺土大多是從礦中挖出,寄生蟲很多,即便經過暴曬也不能確保它的衛生,會在人的身體里埋下疾病的隱患。
海地人明知如此,但是沒有辦法,吃泥餅會影響身體健康,也許有一天會病死,但那是以后的事,如若當下不填飽肚子就只能被活活餓死,海地人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去吃,因為饑餓的感覺實在太難熬了。
其實在中國大饑荒時期也曾發生過類似的現象,比如人們為了填飽肚子而去吃草根和樹皮,這些東西在人的肚子里根本無法消化,只是為了充饑而不得已的手段。看現如今大家不僅能吃得飽,還能吃的好,吃的講究,真的是要感謝那些為祖國做出貢獻的人,同時我們也應當珍惜如今的每一粒糧食,實在是得來不易。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