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18年1月,微軟公布了一件大事:在未來,旗下第一方游戲工作室的所有新作,都將于發售當日同步登陸旗下的游戲訂閱服務:XboxGamePass。自此之后,微軟就一直朝著這個賽道不斷發力;為了緩解第一方陣容孱弱的問題,他們祭出了一系列大手筆的
2018 年 1 月,微軟公布了一件大事:在未來,旗下第一方游戲工作室的所有新作,都將于發售當日同步登陸旗下的游戲訂閱服務:Xbox Game Pass。
自此之后,微軟就一直朝著這個賽道不斷發力;為了緩解第一方陣容孱弱的問題,他們祭出了一系列大手筆的工作室收購;而眾多獨立游戲 —— 甚至是第三方大作 —— 的首發加入,也讓 Game Pass 逐漸在玩家們的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
毫不夸張地說,Game Pass 的出現已經改變了一部分玩家(例如我)的消費習慣;我身邊甚至有不少之前只玩任天堂或 PS 系主機的朋友,也被這一服務吸引,購入了 Xbox Series S。
要說訂閱制服務能成為玩家選擇主機的理由,可能現階段還有些夸張。但不可否認,這樣的模式有著實實在在的優點:新入坑的玩家和輕度玩家們,可以用更少的錢玩到更多好游戲;而對核心受眾和忠實玩家而言,除了省錢,也能藉此接觸到一些從未嘗試過的、不同類型的游戲作品,大大擴展了游戲的選擇面。
作為 Xbox 最大的直接競爭對手,索尼顯然從中嗅到了一絲危機感。
毫無疑問,PS4 就是上世代的絕對王者,這一仗贏得太簡單、太輕松;如今恰逢新世代的到來,如何應對微軟另辟蹊徑的打法,已經是擺在索尼面前的一道重要考題。
盡管 SIE 的現任總裁 Jim Ryan 曾經 公開質疑過 Game Pass 類模式的可持續性,并表示索尼的「大規模、高投入」式獨占作品并不適合首發即加入訂閱服務;但對 PlayStation 而言,訂閱服務卻并非是什么新鮮事物
早在 2014 年,索尼就已經面向北美市場推出了 PlayStation Now;這是一項云游戲服務,提供了上百款 PS3 游戲可供云端串流。雖然在早期還只能租用單款游戲,不過索尼很快就轉向了訂閱制方案,每月 19.99 美元(后續降價到 9.99 美元),訂閱后可以任意串流庫中的游戲。
后續 PS Now 的庫中追加了 PS4 游戲,并從 2017 年起允許訂戶將 PS4 游戲下載到本地游玩,每月都會有新作進庫和離庫,其中還不乏第一方獨占作品。
從模式上來說,除開沒有首日新作的加入,它和 Game Pass 其實已經非常相近了。
可能是受服務器部署區域的限制,PS Now 至今僅在歐美和日本等地區上線,于是索尼又將目光瞄向了更多用戶訂閱的 PS Plus;先是為 PS5 玩家免費提供包含數十款 PS4 游戲的「PS Plus 精選集」,后續又讓部分第三方 —— 甚至第一方 —— 作品首發即會免…… 如今來看,這些操作很可能就是在試水。
2021 年末,有消息稱索尼要對 PS Plus 會員資格進行「升級」,并將 PS Now 整合進 Plus。這一傳聞終于在今年三月被索尼證實,正如很多人所知道的那樣,新的會員資格分為了三檔;不僅將「游戲庫」的概念引入到了 PS Plus 中,還提供了更多額外福利。
新的會員服務已經于 5 月 24 日在亞洲地區 (不含日本) 率先上線,我也在第一時間升級到了最高檔位。
全面擁抱訂閱制的索尼,在解題思路上會有什么異同之處?目前服務的體驗如何?借著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目前的使用感受;也希望能為猶豫是否要訂閱的你,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數百款」游戲任意玩
正如上文所述,新推出的 PS Plus 服務分為三檔;其中第一檔服務被稱為「基本」(Essential),權益和過往的 PS Plus 完全一致,包括網絡聯機、每月會免游戲、云存檔、PS5 的「游戲幫助」功能等。原有的會員用戶,也都會被自動遷移到這一檔位。
而大家最關心的,想必還是第二檔會員「PS Plus 升級」(Extra);只要訂閱這一檔會員,除了能享受所有「基本」會員的權益,還可以隨意下載游玩「數百款」PS4 和 PS5 游戲。官方稱之為「游戲目錄」。
究竟有多少款游戲?
在我此前收到的宣發郵件中,官方曾表示目錄中的 PS4 和 PS5 游戲多達 400 款。
這一數字可以說是相當可觀了,哪怕和目前的 Game Pass 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但是,官方在后續的宣傳中又將文案改為了「數百款」—— 那么問題就來了,這個目錄里的游戲,到底有多少款?
說明一下,我是在港服辦理的會員,若未特別注明,下文中的內容都以港服為準。
由于某些未知原因,PS App 和官網上的游戲列表都缺失了部分游戲,還有一些游戲似乎又在撰稿時被移出了目錄。
根據我自己的最后一次統計,該目錄當前在 PS5 上列出的游戲,共計 236 款。
這一數字顯然明顯低于最初「400 款」的說辭,而且實際上 236 這個數字也是不準確的。港服有個「歷史遺留問題」,那就是部分游戲的不同語言版本會在商店中被分為兩個商品,這一問題如今延續到了 PS Plus 的游戲目錄中。
以《最終幻想X | X-2 HD 重制版》為例,本作的中韓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就在列表中被分為了三個游戲:
還有一些游戲,雖然語言不分版本了,但 PS4、PS5 版又被分成了兩個單獨的圖標;像是《神力科莎:爭鋒》《幽靈行者》《WRECKFEST》等,都屬于這樣的情況。
這類「濫竽充數」的游戲說多不多,但也的的確確影響了準確性。
為了排除這些「影分身」的干擾,我又遍歷了一遍 PS5 上的目錄,找出了 14 款有著重復圖標的游戲,重新計算后得到了一個比較準確的數字:219 款。
當然,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數字,而是游戲陣容本身是否足夠有吸引力;畢竟,要是沒有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哪怕往列表里塞上幾千款游戲,怕是也無法勾起任何訂閱的欲望。
那么,這個目錄中的游戲陣容,整體質量如何?
這恐怕是一個我無法直接回答的問題,原因也很簡單:眾口難調嘛。一個人愛得不行的作品,很可能就踩中了另一個人的雷區;我也沒法保證你一定就會對現在的陣容感到滿意。
這 219 款游戲,我也無意一個個在這篇文章中列出來,因此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客觀地去描述目前目錄中囊括了什么樣的游戲。
我將這些游戲大致分為了下述幾類:
第一類:來自 PlayStation Studio 的第一方作品
在很多玩家的心目中,PS 的第一方獨占往往都是高質量的代名詞;很多人選擇購買 PS4 和 PS5 的原因,想必也有這些作品的一份。
而在這個目錄中,它們同樣是最受矚目的存在,其中就有包括《死亡回歸》《惡魔之魂 重制版》這樣的 PS5 獨占游戲;以及《蜘蛛俠:邁爾斯·莫拉萊斯》《死亡擱淺》《對馬島之魂:導演剪輯版》等同時登陸 PS4 和 PS5 的作品。
上述的這些都稱得上是近年來 PS 平臺的熱門大作,此外,你也能玩到多款 PS4 世代的經典第一方作品;像是《地平線:零之曙光》《戰神》(2018)《血源詛咒》《重力異想世界 2》《汪達與巨像 重制版》等。
第二類:日式游戲
除了第一方獨占,日式游戲同樣是吸引國內玩家選擇 PS 的重要理由。
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 Square Enix 了,光是一個《最終幻想》系列,他們就為這個目錄貢獻了好幾款游戲,從 7、8、9 到《X | X-2 HD 重制版》和《XII:黃道年代》 ,可以說是囊括了整個 FF 系列在 PS 平臺上的高光時刻。
除此之外,SE 還貢獻了《最終幻想 15》,兩部 FF 外傳作品,以及《星之海洋:初次啟程 R》,可以說撐起了整個目錄中日系作品的半壁江山。
除了各種 FF,目錄中為玩家熟知的 JRPG 可能就只剩下《伊蘇 VIII》和《新次元游戲 戰機少女VII》了。非要說的話,LEVEL-5 將帶中文的《妖怪手表 4++》和《妖怪學園 Y》也都搬了上來。
其他類型的日系作品包括《真三國無雙 7:帝國》,萬代南夢宮貢獻的《火影忍者 終極風暴 4》和《靈魂能力 6》,還有《血污:夜之儀式》《銀白鋼鐵伊克斯》等。
看到上面「半壁江山」這四個字,你應該多少也明白了一些;平心而論,現在整個目錄的日式游戲陣容確實不算豐富,收錄的作品也并沒有太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令人噴飯的是,連《LEFT ALIVE》和《巴蘭的異想奇境》這種既不叫好又不叫座的雷作,居然也出現在了目錄里面…… 難道這就是收錄了這么多款 FF 的代價嗎?
第三類:獨立游戲佳作
第三類作品是收獲了好評無數,創意出眾的獨立佳作;例如《星際拓荒》《空洞騎士》、《神之褻瀆》《奇妙逃亡》等。
整個目錄陣容里值得一試的獨立游戲當然不止這些,數量上還是較為豐富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人類一敗涂地》《胡鬧廚房 2》《胡鬧搬家》等適合本地多人游玩的派對類游戲。
第四類:3A 大作及中等預算作品
就當下的目錄列表而言,第三方 3A 在其中所占的比例并不算多,但也有一小批近幾年問世的 3A 級大作和中等預算作品。
這里面包括近幾年最好的漫改游戲之一《漫威銀河護衛隊》、令超自然現象和怪談愛好者大呼過癮的《控制 終極版》,以及極度考驗操作和反應能力的《幽靈行者》等。上述的作品均同時提供了 PS4 和 PS5 版。
近期剛剛發售的《影子武士 3》這次也入庫了,其他年頭比較新的游戲還包括《NBA 2K22》《觀察者:系統還原》《真人快打 11》《狙擊精英 4》《賞金奇兵 3》等。
另外,我注意到目前的陣容中收錄了不少競速類游戲。除了上文中有提到的《神力科莎:爭鋒》《WRECKFEST》以外,《賽車計劃》的 2 和 3,以及《RIDE 4》《WRC 10》、《MXGP 2021》等作品也有出現。由于我個人對競速游戲的興致不大,這些作品的整體素質如何,還是交給愛好者們評判吧。
非要說的話,整個目錄里最重量級的 3A 大作,當屬《荒野大鏢客:救贖 2》。盡管這已經是一款 2018 年的游戲,但整體素質依舊過硬。
第五類:Ubisoft+ Classics
可能是為了配合即將在 PS 平臺上線的 Ubisoft+ 訂閱服務,育碧愣是弄了一個叫做 Ubisoft+ Classics 的玩意。
官方把它描述成了贈送給二檔和三檔 Plus 會員的「訂閱服務」,但它和 Game Pass 與 EA Play 之間的關系完全不一樣,你也不能單獨訂閱 Ubisoft+ Classics。
實際上,它就是把育碧這次加入 PS Plus 游戲目錄的作品打了個包,單獨做了個分類而已。這些游戲也是會被算到目錄總數里的。
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可能是《刺客信條:英靈殿》,但剩余的作品…… 基本上都有些年頭了。
據育碧官方所述,在今年年末之前,Ubisoft+ Classics 所包含的游戲會被擴充至 50 款。希望其中能多出現一些近兩三年來的作品吧。
下載、安裝與游玩體驗
看了上面的分類,相信各位對目錄中的游戲陣容也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既然解決了有無問題,接下來要聊的就是好不好用了。
首先是直接在主機上瀏覽游戲目錄的體驗。在 PS5 上,只要將光標移到最左側的 PlayStation Plus 區域,就可以看到訪問「游戲目錄」的入口:
等等…… 為什么有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入口?
其實這倆入口雖然圖標一樣,名字一樣,作用卻大相徑庭。點開第一個,隨即顯示的是所有游戲的列表;而選擇另一個入口,則會調出基于游戲類型進行分類推薦的頁面。
每個游戲列表都支持二次排序和篩選,操作方法和功能與 PS5 上的商店基本一致。
點開列表中感興趣的游戲后,會發現在購買按鈕的左側已經出現了一個帶有會員符號的「下載」按鈕。
這些游戲的實際體驗,和購買的或是之前會免領取的作品相比,并沒有什么差別。經過測試,如果在游戲過程中斷網,游戲并不會被強制退出;已經下載的作品,也可以正常啟動。
如果你的帳號在 PS5 上啟用了主機分享,同一臺主機上的其他用戶可以游玩你下載好的游戲。
你也可以通過搜索關鍵詞來查找「游戲目錄」中的作品,直接在 PS Plus 的界面上選擇搜索即可;系統會優先在前排顯示來自 PS Plus 訂閱資格的游戲內容。
和 Game Pass 一樣,「游戲目錄」中提供的作品大多都是不包含 DLC 等額外內容的版本。但和 Game Pass 不同的是,如果你打算買下其中的某一款游戲,或是想購買游戲的 DLC,目前均無法享受額外折扣。
對于 PS4 玩家而言,你會發現主頁上多出了一個名為「PlayStation Plus Games」的圖標;這個圖標所承擔的作用和 PS5 最左側的 Plus 區域一致,基本功能都大同小異。
唯一的區別是,頁面布局采用了和 PS4 商店相同的縱向排版,從 PS5 的從上到下變成了從左到右。
二者之間僅僅只是布局方式的差異,沒有好壞之分;進入具體的游戲列表后,也同樣可以進行二次篩選。
下載和安裝的流程也完全一致,在此不多贅述。帳號將主機認證為常用 PS4 后,同一臺主機的其他帳號也可以啟動這些游戲。
前面有提到,「游戲目錄」中的作品大多不包括 DLC,但也有幾款游戲是自帶 DLC 的完全版,如《最終幻想 15 皇家版》《漫威蜘蛛俠 年度版》《四海兄弟 III:最終版》等。
有訂閱了會員的 PS4 玩家反映,在 PS4 上這些游戲的 DLC 雖然可以成功安裝,但進入游戲后卻無法識別;而進入「已安裝的追加內容」界面查看時,會發現 DLC 前都出現了一個鎖頭,即便修復憑證也無濟于事。
為了驗證這一狀況,我在 PS5 與 PS4 上都下載了《四海兄弟 III:最終版》和《漫威蜘蛛俠 年度版》進行測試,結果發現的確如此。PS4 上《四海兄弟 III:最終版》里的付費 DLC 都顯示了鎖頭,而 PS5 上并沒有出現這一狀況。
在《漫威蜘蛛俠 年度版》中,盡管我已經將劇情推進到了可以解鎖 DLC 的進度,但在安裝了所有 DLC 的前提下,PS4 上的 DLC 內容依舊無法訪問。同一個存檔,在 PS5 上就可以正常顯示相關內容。
對于 PS4 玩家來說,這個 Bug 還是非常要命的,希望索尼能夠盡快修復。
至于移動端,索尼現階段并沒有像微軟那樣,為 Game Pass 單獨開發一個 App;「游戲目錄」的瀏覽和作品的遠程推送下載,都可以在 PS App 中進行。
只不過,目前移動端的體驗還有一點小 Bug;如果你現在打開 PS App,切換到 Store 頁面,映入眼簾的會是新版 PS Plus 的宣傳頭圖;但按了下方的「查看更多」之后,跳轉到的頁面中卻沒有任何與新版會員有關的內容。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先切換到上方的「定期服務」這個 Tab,然后選擇「了解更多」;或者按下右上角的 PS Plus 圖標,這兩種方法都可以把你帶到新的會員界面。
從體驗上來說,PS App 上提供的篩選和排序功能,比主機端還要豐富;例如它支持按照下載次數排序,還可以篩出目錄中支持 PSVR 的游戲。但在本文截稿時,有少數幾款游戲雖然能在主機上正常領取下載,卻沒有在 App 的列表中出現,例如《妖怪學園 Y》。
另外,如果打算讓主機遠程下載游戲,有一點需要注意:PS App 目前不支持一鍵推送下載,在商品頁面按下「添加到內容保存庫」之后,需要再點一次「下載至主機」才可以。
最后要重點批評一下網頁端,目前網頁端的商店還沒有一個專屬的新版會員區域,也沒有單獨列出收錄于「游戲目錄」中的作品。而 PS Plus 官網的「所有目錄游戲 A-Z」頁面,居然真的只是一個單純的文字列表,無法直接跳轉到商店進行下載。
不過,如果你已經知道某款游戲加入了「游戲目錄」,是可以在對應游戲的商店頁面中進行領取的。
「高級」會員的額外福利
至此,我已經介紹完了這次新版會員中最重要的改變。不過別忘了,在「升級」會員之上,索尼還安排了一檔更高級的會員資格 ——「高級」(Deluxe)。
不得不說,這次索尼為新會員服務安排的譯名真的很拗口(「升級到『升級』會員」,多念幾遍試試);然而在歐美和日本地區,這檔會員還有一個更具王霸之氣的名字:「尊貴」(Premium)。
對于這個定價最貴的「尊貴」會員,索尼本來的計劃是將 PS Now 和 PS Plus 合二為一,整合串流 PS3 和 PS4 游戲的權益;然而正如我在開頭提到的那樣,PS Now 原本面向的地區就是有限的,包括香港、臺灣在內的亞洲地區從來都不在服務范圍之內。
因此,對于最早上線新會員的亞洲市場,索尼只得拿掉串流服務,將頭銜改成了聽上去不那么尊貴的「高級」了。
不過正因為此,港服第三檔會員的定價也要比歐美日的定價更低一些。
和第二檔「升級」比較,「高級」會員除了能玩那「數百款」PS4 和 PS5 游戲,還增加了兩個特權:一是某些游戲提供了數小時的試玩,二是可以下載一些「經典游戲」。
乍聽上去,這兩項額外權益更像是針對 PlayStation 的忠實玩家所設計的,和「升級」會員所帶來的暢玩游戲福利相比,吸引力并沒有那么強。
所以,在沒有串流游戲的前提下,這兩項特權的表現是否足以值回票價?
游戲試玩
顧名思義,「高級」會員可以在有限時長內試玩一部分 PS4 和 PS5 游戲,試玩時長目前為 2-5 小時不等。
和我們通常熟知的「試玩版」不同,這些作品實際上都是完整版的游戲,只是加上了時間限制而已,并沒有在內容和進度上額外設限。理論上來說,只要你能做到,一路打到通關也是可以的。
目前支持試玩的共有 14 款游戲,面向的平臺和試玩時長如下:
打開這些游戲的商品頁面,就能看到下載試玩的按鈕了,頁面上也會寫明可供試玩的時間長度。
不過我還是遇到了一些意外情況。首先《賽博朋克 2077》沒有出現在 PS4 上的試玩目錄中,在 PS5 上則無法正常下載試玩版。
然后是《小緹娜的奇幻之地》,盡管 PS5 的試玩目錄里有它的一席之地,但次世代「增強版」的商品頁面上沒有試玩的下載按鈕,只有 PS4 版可以在 PS4 上下載試玩。
關于前者,我已經聯系了索尼客服,目前尚未收到回應;而后者似乎是港服獨占的 Bug,只能靜待修復了。
打開這些試玩游戲時,系統會先彈出一個提示,告訴你剩余的試玩時間還有多久。
但在正式進入游戲之后,這個倒計時就再也看不到了。本來我以為索尼會利用 PS5 的活動功能卡來顯示剩余時間,然而并沒有;只有在剩余時間小于 30 分鐘的時候,系統才會彈出通知。這也為試玩游戲的體驗過程帶來了一絲不便。
根據測試,同一款游戲的 PS4 和 PS5 版,試玩時間是分開計算的;而如果已經在 PS4 上消耗了一部分游戲時長,在 PS5 上打開該作品時,試玩時間不會從頭算起。
和「游戲目錄」中的作品不同,這些試玩游戲同一臺主機上的其他帳號無法打開,而且要求全程聯網。如果在游戲過程中斷開網絡連接,一小段時間后游戲將自動暫停并退回主頁;此時再試圖打開游戲,則會彈出「未連接至網絡」的錯誤提示。
另外,這些游戲都是可以正常獲得獎杯的,獎杯信息也能同步至 PSN,可以為帳號積攢經驗值。依靠繼承 PS4 版存檔,我在試玩有效期內就已經拿到了《神秘海域:盜賊傳奇合集》過半的獎杯。
要是心意已決,打算把游戲給買下來的話…… 特殊優惠目前是沒有的,不過你在試玩過程中的存檔和獎杯都會留存,未來可以直接繼承到正式版當中。
經典游戲和重制版游戲
作為另一項額外權益,索尼為高級會員準備了更多「經典游戲」可供下載。這些「經典游戲」包括兩類,第一類是 PS1、PS2 和 PSP 游戲;它們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重制版」或是「復刻版」,而是通過模擬器的方式在 PS4 和 PS5 上運行。你大可將它們視為官方模擬器。
這一批游戲目前有 17 款,具體列表如下:
這些游戲中《Jak》系列早已登陸港服,而 PS1 和 PSP 的官方模擬器,則是第一次在 PS4 和 PS5 上出現。
就功能而言,這個官方模擬器還是較為完備的;它支持相當實用的「倒帶」功能,十分適合一些難度較高的老游戲。此外,快速存檔、多檔位保存、畫面濾鏡等功能也沒有缺席。
而且,這次索尼還為多款第一方游戲追加了獎杯支持,包括《虹吸戰士》《捉猴啦》等,而且因為這次多了倒帶功能,有些看似條件苛刻的獎杯,也可以較為輕易地拿到。
但游戲的實際模擬效果,就有些…… 不敢恭維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索尼為自己的絕大多數第一方 PS1 游戲,都選擇了 PAL 版本的鏡像文件。
在數字高清信號普及的今天,對 NTSC 和 PAL 這兩個名詞,我們恐怕已經十分陌生了。簡而言之,這是兩種不同的彩色電視廣播標準。由于二者之間無法互相兼容,設備和內容都需要相應作出調整;這也是早期的游戲機普遍「鎖區」的原因之一。
對于游戲而言,最大的區別在于 NTSC 制式電視機的刷新率為 60Hz,而 PAL 則為 50Hz。這也就意味著,PAL 版的游戲幀率通常都要低于 NTSC 版本;60 FPS 的游戲會變成 50 FPS、30 FPS 的游戲會變成 25 FPS,以此類推。
「數毛社」Digital Foundry 的成員 John Linneman 測試了數款采用了 PAL 版本的 PS1 游戲,結果證明和 NTSC 版相比,幀率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以《捉猴啦》為例,這款游戲的官方模擬器版,在 PS5 上只能以 25 FPS 運行。
不僅幀率打了折扣,索尼的這一舉措還帶來了其他副作用。PS5 和 PS4 最低支持輸出 60Hz 的視頻信號,但這些 PAL 版游戲都是為 50Hz 的顯示設備開發的;游戲的幀率無法再和刷新率構成整數倍關系,幀速率生成不穩定的問題也就隨之出現。
這些問題帶給玩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游戲玩起來不夠流暢跟手,操作出現粘滯感,動作看上去也慢吞吞的。根據 John 基于同一 Demo 場景的測試結果,和 NTSC 原版相比,PS5 上的這個「高級」會員版《捉猴啦》拖慢了 17%。
就在我接近完稿的時候,索尼為部分第一方 PS1 游戲推送了補丁,聲稱「提升了 PAL 的輸出效果」;但根據 John 的分析,這一批補丁實際上只是通過幀混合的方式,對游戲畫面進行了后期補幀,試圖讓畫面看起來更流暢。
幀混合的原理是這樣的:前后各取一幀,對這兩幀的圖像進行復制,調整透明度為 50%,而后再將這兩幀復制的圖像進行相互疊加。
對游戲畫面進行這樣的操作,顯然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并沒有解決真正的問題。而且,幀混合也有著一個非常明顯的副作用,那就是畫面上會出現殘影,嚴重影響觀感 —— 由此看來,就連這個「標」,索尼好像都沒治理好。
不過,其他的第三方作品,例如《鐵拳 2》以及《巴斯光年大營救!》,都是幀率較為正常的 NTSC 版本。
這一批 PS1 和 PSP 游戲,3D 模型的渲染分辨率都得到了提升,不過 2D 貼圖的分辨率沒有任何變化。以目前唯一支持中文的《無限回廊》為例,雖然游戲中的建模畫面看上去確實高清了不少,但作為 2D 貼圖的中文字幕在拉大之后就有些難以閱讀了。
雖然該模擬器在設置中提供了數個不同的縮放選項,但目前所謂的「1:1」和「方形像素」都只是將畫面壓扁了而已,并沒有真正還原 PS1 游戲應有的分辨率。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樣的情況居然同樣發生在了 PSP 模擬器上。
大家都知道,PSP 采用的是一塊近似于 16:9 比例的液晶屏;但在《無限回廊》中,選擇「1:1」這個縮放選項,居然也會將畫面壓窄。而且,作為一款 PSP 游戲,設置中卻出現了 PS1 模擬器里的「復古經典」掃描線濾鏡,實在是令人摸不著頭腦。
請問各位,這樣的畫面,看上去像是和 PSP 1:1 嗎?液晶屏幕哪來的掃描線?
綜上所述,無論是索尼對 PS1 游戲鏡像的選擇,還是模擬器的一些功能特性,目前都還存在著難以忽視的缺憾。
至于第二類「經典游戲」,實際上就是重制版游戲。
這其中包括《樂克樂克重制版》《啪嗒砰重制版》《最后生還者 重制版》等第一方獨占作品,以及《樂高哈利波特合集》《生化危機 重制版》《無主之地 帥杰克合集》等第三方游戲。
這個被索尼劃出來的「重制版」分類,也在會員資格正式上線后備受爭議。其中一個原因,是在 5 月 16 日索尼先行公布的名單中,這個列表中的很多游戲,都被列為可供第二檔「升級」會員下載游玩的作品。
但當新會員上線后,玩家們卻發現必須升到最貴的「高級」會員才可以玩到,不免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另一個原因是,索尼對于「重制版」這個概念,并沒有給出一個十分確切的定義。按照索尼在 PS Blog 等處的官方解釋來看,之所以有一部分游戲被列為「重制版」,是因為它們原先在 PS3 平臺發售:
但要是這樣的話,為什么《樂克樂克》《啪嗒砰》這種 PSP 游戲的重制,以及《重力異想世界》的 PS4 版本,也變成了只有「高級」會員才能游玩的作品?
如果 PSP、PSV 游戲的重制也要被算到這個特殊列表中,為什么同為 PSV 的《撕紙小郵差:拆封》,卻可以在「升級」會員的「游戲目錄」中找到?
再舉個例子,《火線邁阿密》登陸 PS4 僅僅只比 PS3 晚了一年左右,甚至還支持索尼自己推出的 Cross-buy 服務,只要買了其中一個版本,就可以自動獲得剩余的兩個版本。
但這款游戲卻被索尼視為「重制版」,如果只是因為發售的時間差,說實話真的沒有什么道理。而且 2015 年同步推出 PS3 / 4 / Vita 版本的《火線邁阿密 2》,只需要「升級」會員就可以游玩。
在我看來,這個分類其實根本沒必要存在;現在這個「重制版」的目錄,所有收錄作品加在一塊也只有 35 款而已,其中很多還是打折常客,買下來都不會肉痛。
與其強行用這種方式讓「升級」和「高級」會員拉開差距,不如干脆將它們全都放在游戲目錄中撐撐門面,畢竟,只是為了這些重制就咬牙上「高級」會員的玩家,恐怕是少之又少吧。
讓老用戶撓頭的升級策略
上面說了這么多,終于到了我最喜歡的價格環節。那么,這次的新會員服務,究竟要多少錢呢?
首先,繼承了原版 PS Plus 權益的「基本」會員,價格上和原先的 PS Plus 也保持了一致;港服定價均為 48 港幣 / 月、128 港幣 / 季度、308 港幣 / 年。
目前已經訂閱了 PS Plus 的用戶,都會被自動轉移到這一檔會員。
至于剩下的兩檔會員,情況就稍顯復雜了。如果你之前沒有訂閱過 PS Plus 或是已經過期了,那么直接參照索尼官方的定價即可。
任意暢玩數百款 PS4 / PS5 游戲的第二檔「升級」會員,港服的定價是 75 港幣 / 月、215 港幣 / 季度、515 港幣 / 年。
在「游戲目錄」的基礎上追加了游戲試玩、經典游戲以及重制版游戲庫的第三檔「高級」會員,定價則為 85 港幣 / 月、239 港幣 / 季度、599 港幣 / 年。
而如果你已經是 PS Plus 訂戶,想要嘗試「升級」或「高級」會員,那么你只能選擇將現有的服務進行升級。
按照索尼目前的升級規則,若現有的「基本」會員想要升級至更高等級的會員計劃,則必須將剩余的有效期限全部升級,并一次性繳納升級差價。
也就是說,如果你此前的 PS Plus 會員還剩一年零三個月到期,那么你只能將這一年零三個月的會員全數付費升級,不可以自選時長,不可以按月或者年支付升級費用。
光這一點就已經相當不人性化了,但我們都沒想到,索尼的操作還能更「騷」。
會員首發當日,有網友發現,如果玩家是在 PS Plus 會籍打折時辦理的會員服務,那么索尼在計算升級差價時,會讓玩家將當時省下的錢再補回來。
為了便于理解,我以一個還有 365 天會員資格的帳號為例;這個帳號在一年前以折后 205 港幣的價格辦理了一年 PS Plus 會員,現在想要升級到「高級」會員。
按照我們正常人的邏輯,二者之間的升級差價應該是 599 - 308 = 291 港幣。
但索尼當時的計算方式,是用「高級」會員的年費價格,減去打折時購買會員的價格;于是實際的升級金額變成了 599 - 205 = 394 港幣。當時以為享受到了優惠,結果現在全都得吐回來。
這樣的操作著實震驚了海內外網友,畢竟從來沒有過任何一家公司是如此計算升級差價的。
24 號下午,有人在 B 站上傳了自己當日與 PS 香港客服的電話錄音,電話另一頭的客服人員明確表示「折扣時買的會員,需要補到原價才可以進行升級」。
無獨有偶,25 日 VGTime 網友「星術」曬出了他收到的 PS 香港支持團隊的回信。對于他的疑問,支持團隊在信中的解答是:「如果您需要升級至第二檔或第三檔次的高級會籍時,需要先將以往折扣差價補回正常價格」。
這樣的回應,自然在網絡上激起了掀然大波。尤其是那些趁著打折疊加了很多年 PS Plus 會員的人,他們大多都是 PS 系主機的忠實玩家,因為實際需要,會在價格便宜時多訂閱幾年;未曾想到,因為這兩項規則,他們需要一次性補齊上千港幣才可以升級會員資格。
而由于 PS 商店的余額有 1700 港幣的最大限額,因此那些動輒要補兩三千甚至五六千的人,甚至無法使用支付寶進行付款。
也許是迫于輿論壓力,索尼在 5 月 26 日的凌晨一點左右悄悄修改了差價算法,許多人的升級定價一下子便宜了幾百甚至幾千。
隨后,面向美洲用戶的推特客服帳號 @AskPlayStation 發布了一則聲明,表示在升檔時錯誤計算了玩家應該繳納的費用,將這件事情定性為「技術錯誤」,并稱將向受影響的用戶提供退款。
截至本文完稿,PlayStation 香港的官方帳號均未發布相關致歉信息,我作為之前在折扣期間辦理了會員,并在 24 日當天繳納差價升級了會員的用戶,目前也沒有收到任何的退款。
該不該訂閱?哪一檔更劃算?
文章看到這里,索尼這次交上來的答卷如何,想必你也有了自己的判斷。
和 Game Pass 靠十元三個月瘋狂拉新不同,新 PS Plus 沒有做首月優惠、沒有試用期,甚至在正式上線前的宣傳都相當低調。對于一個可能影響整個 PlayStation 未來走向的服務而言,索尼這樣的表現甚至平靜得有些奇怪了。
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可能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索尼根本沒有準備好。
為了撰寫這篇體驗報告,我可以說是每天都在關注著其他玩家的反應和吐槽;而在不斷地測試和復現問題的過程中,我失望的情緒也越來越深。
雖然我做好了會遇到問題的心理準備,但這幾天的經歷,還是讓我有種當了次小白鼠的感覺。亞洲地區的率先上線,難道就是付費內測嗎?
單就游戲陣容而言,在這個第一方 PS5 游戲原價全線 70 刀、降價幅度相對較慢的情況下,這次的會員服務確實降低了入坑的門檻。而對于一些玩法或者模式較為新穎的作品,借助新的會員服務,應該也能吸引到更多的玩家。
例如《死亡回歸》這款作品,我一直都有嘗試的欲望,但對于一款不確定自己會不會喜歡的作品而言,568 港幣的原價實在略顯勸退,打折幅度也一直算不上大。
正如本文開頭所述,訂閱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在省錢的同時,大幅擴寬游戲的選擇面。
雖然目前「游戲目錄」的陣容還存在日式游戲不足、3A 級新作較少等問題,但憑借較為豐富的第一方陣容,我也足以將第二檔的「升級」會員推薦給新入坑的玩家,或是買了 PS5 但沒有購入太多游戲,想嘗試更多內容的朋友們。
而對于老玩家和死忠粉來說,目前的陣容在吸引力上可能會小上一些。原因是這個目錄中的一部分作品其實都曾經會免過,抑或是已經包含在此前的「PS Plus 精選集」當中了。而那些第一方游戲,很多人可能也已經買了個七七八八。
原因之二,就是索尼目前的升級政策,實在是對老玩家過于不友好;如果會員續得比較多,不妨靜候佳音,等待自選時長升級功能的出現。
至于最高檔的「高級」會員,我目前不推薦任何人辦理。原因也很簡單,在價格沒有太大優勢的情況下,這一檔多出來的兩個權益表現較為一般。PS1 和 PSP 模擬的效果說好聽點叫差強人意,說難聽點就是不夠尊重自己的優秀作品。
至于游戲試玩,其實我覺得是個相對較為雞肋的功能。一是目前提供試玩的游戲作品還比較少,二是個人認為,對于玩法已經基本定型的 3A 系列續作而言,試玩的意義并沒有那么大。
不論如何,現在還只是新服務上線的第一周。索尼已經明確了入庫和離庫機制的存在,但并沒有說明第一方作品是否會常駐。在我看來,接下來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是 6 月 13 日北美地區上線,二是整個 7 月。
前者的反響可能會左右索尼未來的升級和付費策略,而且從目前的風評來看,北美玩家也對 PS1 游戲的 PAL 問題較為敏感,有可能會推動索尼重視模擬器所存在的問題。
后者則是新會員服務在幾乎大部分主要區域上線后的第一個自然月;如果不出意外,游戲庫可能會發生變更。
你對全新的 PS Plus 會員制度有何看法、你會選擇訂閱那一檔會員?歡迎在評論區與大家討論。
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