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你知道你吃了全球化多少虧嗎?除了明天(7月22日)上證指數換身皮,科創板千億解禁之外,今晚還有兩件事頗令老黃玩味。一是我們的“巴鐵”兄弟翻臉,巴基斯坦裁定我國電容器傾銷成立,另外我們也對美國的正丙醇征收反傾銷稅;二是歐盟苦熬四天峰會,終于在
你知道你吃了全球化多少虧嗎?
除了明天(7月22日)上證指數換身皮,科創板千億解禁之外,今晚還有兩件事頗令老黃玩味。
一是我們的“巴鐵”兄弟翻臉,巴基斯坦裁定我國電容器傾銷成立,另外我們也對美國的正丙醇征收反傾銷稅;二是歐盟苦熬四天峰會,終于在7月21日,27個成員國一致投票通過,憋出7500億歐元的復蘇基金協議。
全球化的一順一逆,竟然在同一天上演。
良心外企紛紛跑路,美國“退群”咄咄逼人,各國揮舞反傾銷大棒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經濟學奧秘。在這荒誕的夜晚,老黃跟你聊聊這《逆全球化的秘密》:
為什么美國人要逆全球化?
全球化對我們有什么負面影響?
如何破除逆全球化困境?
本份財經干炒牛河共3000g,吃完需要六根煙的時間,老板可自備煙茶就坐。來不及看的老板別忘了收藏打包,稍晚享用。
巴基斯坦裁定傾銷,逆全球化再起波瀾
7月16日,巴基斯坦國家關稅委員會發布第57/2020號案件的最新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容器作出反傾銷初裁,初步認定進口涉案產品的傾銷幅度均為24.47%,
換句話說,我們的電容器打75折賣給“巴鐵”,他們非但不識好歹,還告我們傾銷。這次證據不足,暫時不罰錢,繼續調查。
“巴鐵”扎心這事暫時放在一邊,高中政治書上,條條都是我們被大洋彼岸反傾銷大棒打得叫苦不迭的血淚控訴,怎么逆全球化陣營又有投敵友軍?
說來好笑,180年前,西方堅船利炮擊穿我們國門;180年后,他們“退群”毀約,就是不想跟我們做生意。原因為何?
巴基斯坦和美國,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對我們消費者來說,進口貨打折是好事,但對國內產業來說就是天大禍事。
物美價廉,量大從優的優質產品會對國內稚嫩產業造成嚴重沖擊。輕則部分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重則行業凋敝,別想再做這行。
舉個例子,假如臺積電以10塊錢的價格,向我們無限量提供7nm芯片,中芯國際和寒武紀下個月就得退市。
經濟學好像有些矛盾:今天你占的小便宜,很可能就會成為明天你失業下崗的導火索。
媒體們總渲染“美國占據全球化優勢地位,占了天大便宜還天天嚷嚷“逆全球化”,非蠢即壞”,但老板們琢磨下,假如老黃和馬云做生意,究竟誰更占便宜?
在保護民族產業和享受廉價進口貨的矛盾之外,老黃再為老板們仔細剖析全球化的惡果。
并非支持逆全球化,只為讓老板們更客觀地看待全球化——人類最重要的歷史進程之一。
全球化,窮人的苦果
全球化的好處眾所周知,哪怕沒看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老板們也清楚,現在能用安卓/蘋果手機吃著老黃的財經干炒牛河,就是托了全球化的福。
可如果老黃告訴你,996,工資低,實體經濟惡化,失業裁員,房價高企,P2P暴雷,股災,甚至疫情全球擴散,可能都怪全球化呢?
唔,丈母娘生氣還輪不到全球化背鍋。言歸正傳,老黃一條條來跟老板們掰碎了說。
先定個基調,全球化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從15世紀末地理大發現算起,全球化已經有500多年歷史。
但有潮起也有潮落,例如,1930年代的全球化回潮,直接受大蕭條的影響,甚至引爆二戰;1980年代之后的全球化浪潮,則與信息技術革命、集裝箱及海運革命息息相關。
我們正好趕上這波全球化大潮,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深受全球化裨益,經濟急速發展,自然打心眼里支持全球化。
在我們看來,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對岸金毛獅王逆勢重倉,遲早白給。但只有站在美國的角度,我們才能理解那些看似無法理解的行為。
世界已多坎坷,再加劇認知撕裂,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在現實世界中,并不是所有國家、所有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主要是美國華爾街和跨國公司們。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資本全球化,極大刺激美國金融產業發展,華爾街血賺到鄰居大媽都知道。
埃克森美孚、蘋果、摩根大通、高盛等跨國公司,在美國享受廉價美元,在中國享受廉價勞動力,同時還享受各國低廉友好的資本稅。
相較而言,朝我們運垃圾的洋企業水平連人家腿毛都不如。
那么誰吃虧了?
窮人,或者說底層勞動民眾。
具體一點是法國、意大利、美國鐵銹地帶(失落的鋼鐵廠)的藍領工人,乃至我們的東北老鐵,感嘆實體經濟凋敝的老板們。
資本全球化和勞動本土化的尖銳矛盾,加劇貧富分化和底層民眾的生活壓力,甚至為全球金融危機提供核燃料。
簡單來說,就是錢可以全球到處跑,你想去國外打工掙高工資?美國失業工人想來我們這找工作?沒門!
各國以跨國公司的形式把產業鏈轉移到國外,一旦當地工資水平上升,就會繼續跑路,剩下一堆失業的工人摸不著頭腦。
為這些企業奉獻大半輩子的工人,基本不可能轉行。為了搶奪工作機會,只能任勞任怨地加班,不敢提出加薪要求,工資常年難漲。
收入增長緩慢的底層民眾,消費能力大打折扣,需求減少,實體經濟萎靡不振。部分老板們被迫放棄投資創業,以炒房為生,房價加速上漲。(想獲得深度解讀,請移步:房子教育醫療暴漲,竟跟全球放水12年無關!真有通脹嗎? )
繼續維系企業生存的老板,在微薄的利潤面前,一邊到處貸款,另一邊變本加厲壓榨勞動力,996的魔咒開始落在白領頭上。
企業負債累累,實體經濟又不景氣。為了防范經濟危機,國家不得不忍痛去杠桿,加息抬高貸款成本,逼迫企業減少負債。
資金枯竭,股市率先發生股災,接著投資實體項目的P2P,信托,供應鏈基金四處暴雷。至于疫情全球擴散,大家都清楚。
單說邏輯,怕老板們不信,老黃扯點數據當虎皮。
自1997年以來,美國制造業就業人數下滑了大約30%,美國制造業中產受到沉重的打擊。
1973年至2017年,全球化加速的40年中,美國生產率在提高了77%的同時,工薪階層工資僅有12.4%的增長。
世界銀行繪制的“大象曲線”說明,過去四十年,銀行家、跨國公司股東等全球財富占比前1%的富人,其財富迅速增加,而原全球財富占比10-25%的中產則快速萎縮。
現在,你還覺得全球化是件好事嗎?
如何破除逆全球化困境?
縱然全球化有這么多壞處,甚至我們不自覺間都成為全球化的受害者,但老黃要再度顛覆你的認知。
上面老黃提到的所謂“全球化惡果”,恰恰是因為我們還“不夠全球化”!
沒錯。假如全世界使用同一種“地球幣”,由各國共同為此付費。我們既不會被美國開動印鈔機來割韭菜,美國也不會陷入“特里芬難題”,也能解決外貿逆差問題。(篇幅關系,想了解美元難題的老板可以移步:“美元霸權”真的很美?暢想一下,假如公司可以發行貨幣…… )
假如勞動人口可以全球自由流動,我們的地攤能擺到美國掙美元,美國下崗工人能來我們這教英語,兩國的工資低廉和失業問題迎刃而解。
咳咳,大半夜的請允許老黃發散下思維,總之全球化長遠來看,還是要搞。
咱們回到當下的現實,全球化正處于新舊秩序轉換的變革期。
特朗普試圖聯合北美、歐洲及日本建立“三零”(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貿易區,歐美日也對WTO的改革達成基本共識。
翻譯過來就是,他們想限制國家補貼行為,包括補貼透明化,禁止對他國產生負面影響的補貼,限制對國企的補貼,遏制強制技術轉讓等。
不用懷疑,這就是在針對我們。雖然可能會削弱我們的國際競爭力,但民族企業養了40年,是時候放出去跟他們斗上一斗了。
去年,以高瓴資本入股格力的國企混改拉開國企改革的帷幕。海南自貿港和一系列行業放開外資準入,標志著我們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擁抱全球化的決心。
老黃衷心希望,改革開放的步伐再快一點,更快一點,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這一次,我們不僅要像19年前那樣加入世貿組織,還要成為新秩序的制定者。
你對逆全球化怎么看?對未來的全球化新秩序有什么想法?歡迎留言跟老黃嘮兩根華子的。
今晚炒粉出鍋,如果喜歡老黃鑊氣滿滿,牛肉滿載的財經干炒牛河,別忘了點擊分享、關注、點贊、收藏埋單~
晚安,請慢用。
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