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繼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后,17年后的今天,在湖南郴州又因“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導致歷史重演。日前,據湖南經視《大調查》欄目報道,當地郴州永興縣的多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嚴重濕疹、體重下降、生長遲緩、顱骨突出酷似“大頭娃娃”,
繼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后,17年后的今天,在湖南郴州又因“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導致歷史重演。
日前,據湖南經視《大調查》欄目報道,當地郴州永興縣的多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嚴重濕疹、體重下降、生長遲緩、顱骨突出酷似“大頭娃娃”,以及不停拍打頭部等異常情況。而經當地醫院檢查發現:這些孩子普遍缺乏維生素D和鈣,都被確診為佝僂病。
已召回產品為何仍流在門店通?
經過媒體調查了解到,出現上述癥狀的幼兒均存在牛奶過敏問題,醫生建議購買氨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在郴州愛嬰坊母嬰店導購的強烈推薦下,這些家長不約而同的購買了這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并給孩子當作主食吃了兩年多。
根據報道中相關家長表示,愛嬰坊導購員曾聲稱“倍氨敏奶粉是店里最好的、最暢銷的,許多過敏寶寶吃的都是這款奶粉?!?/strong>當家長對奶粉罐標明的「蛋白固體飲料」字樣產生懷疑時,還被愛嬰坊導購告知“蛋白固體飲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
但就如標注所示,“倍氨敏”就只是一款固體飲料,并非特醫奶粉。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即使在孩子接受過敏治療期間,特殊營養食品是不可以給孩子長期服用的。過敏體質一旦改善,就要回歸到常規產品食用。如果依然長期食用特殊食品就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就如醫生建議病人在生病期間吃流食有助于康復,一旦痊愈就要回歸到正常飲食。而門店的導購卻讓過敏體質的寶寶食用此款產品長達兩年,由此可見,當下部分實體母嬰門店不僅服務不到位,而且消費者對產品知識體系非常薄弱。
“我知道這是固體飲料,長期吃是沒有營養的,它只是可以改善(過敏癥狀)”郴州永興愛嬰坊步步高店長張莉娜在報道中表示。
那么既然明知是固體飲料,為何還要當成特殊奶粉推薦給消費者呢?對此,該店長表示“我們是靠奶粉吃飯的,肯定是跟著銷售走”。
據了解,“倍氨敏”是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旗下產品,因此母嬰前沿立即與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
針對此事,該負責人表示:早在2019年初,公司發現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導購可能會出現宣傳誤導、錯誤溝通,以及消費者誤購等問題,導致市場出現客訴,所以為了避免誤推和誤購的情況發生,維護好市場各方利益。2019年6月和9月,公司曾兩次主動召回倍氨敏,并在最后一次召回中決定不再銷售上述這兩款產品。
可令人不解的是,“倍氨敏”這款產品被召回已經超過半年了,那么為什么這款產品仍在門店中正常銷售?
目前,此事件已引起了湖南永興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永興縣市場監管局局長邱傳輝回應媒體稱,會議做出三點決定:一是要求立即成立調查專班,并立案進行調查;二是對報道中的5名孩子進行人文關懷,安排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對其進行全面體檢;三是“舉一反三”,在當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兒童食品安全全面清查整頓行動。
舒兒呔固體飲料通過,醫療渠道進行銷售
值得一提,這已經是郴州市不到一年來,發生的第二次“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據新京報報道,2019年12月份,多名消費者投訴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醫生長期聯合位于醫院附近的便民藥房和媽仔谷母嬰店,將“舒兒呔固體飲料”作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粉”銷售給前來該院就診的牛奶過敏體質患兒,并借以醫生權威,使患兒長期將此款固體飲料作為唯一續命食物來源。致使患兒營養不良,部分患兒身高、智力、行動能力明顯落后普通兒童,嚴重的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
針對此投訴,郴州市市場監管局于今年4月16日回復稱,經調查核實,“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郴州總代理商為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印制處方箋和宣傳單,誤導患兒家屬認為該產品是專供嬰幼兒食用的特殊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同時該院個別醫生也向患兒家屬推介到便民藥房或者母嬰店購買“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
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安排孩子到指定三甲綜合醫院體檢,對開展投訴當事人與責任方的損害賠償調解處置工作,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及其相關涉事醫生開展調查,而對于益信康公司等經銷商涉嫌虛假宣傳的違法行為將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針對涉事郴州媽仔谷門店,其媽仔谷品牌負責人彭云輝表示,涉事店鋪為授權門店(并非自營媽仔谷門店),“舒兒呔”完全在商品采購名單之外。此事一經總部發現,媽仔谷品牌馬上于2019年7月終止了該店的授權,目前這家店處于關閉當中。同時媽仔谷也自糾自查自省,每年都會進行3次以上特殊配方奶粉的普及與培訓工作。
目前特醫食品僅通過48款,固體飲料為何仍能與其掛鉤?
自2018年起,母嬰前沿就針對“固體飲料亂象”做過多次曝光報道希望引起有關部門、消費者、母嬰門店加以重視。
期間母嬰前沿曾發布《奶粉原罪:沒通過配方注冊的奶粉緣何打擦邊球,瘋狂售賣?》、《多合公司宣稱“奶餐粉”可以替代奶粉,消費者還要為“腦殘粉”上交多少智商稅?》、《金大洋:固體飲料充當特醫食品,“萬能粉”能圓謊多久?》、《佳瑞寶、金大洋等固體飲料伸手醫務渠道,是膽大還是監管之失?》等多篇文章。
文章中曝光了部分號稱具有一定功能性質的“配方粉”,但實則為固體飲料冒充,屬于無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注冊資質、無特醫食品生產許可的“三無產品”。這些品牌和企業包括英童乳業(原陜西神果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羊百慧系列”產品、梵和生物旗下產品、廣東多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奶餐粉、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旗下產品、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北京特能康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的“佳瑞寶”、韓國的秀愛思無乳糖嬰兒配方奶粉、寶適寶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紐一無乳糖配方營養粉等。
公開資料顯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雖然固體飲料作為食品生產并不違法,但《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GB29922-2013》與《固體飲料GB/T29602-2013》國標之間的差別很大。
就拿監管來說,特醫食品必須要經過注冊才能進入市場進行銷售,而注冊則需要企業的工廠與配方均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認證,并且上市后還要面臨月月抽檢,但對于固體飲料來說,只需要一個合法廠家就能進行生產。
僅從這一點來看,“固體飲料”就難以替代“特醫食品”,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患兒來說,此類產品的廣泛流通可能就是一個不定時炸彈。所以家長在選擇特醫食品時,一定要仔細甄選,不要誤入了“固體飲料”的圈套,認準特醫配方的執行標準。
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2019年2月國家發布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適用范圍闡釋得更加明確化。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48款特醫食品通過注冊,其中雀巢9款,雅培8款,圣元優博5款,達能5款,貝因美3款,美贊臣3款,伊利2款,每日乳業2款,惠氏1款,愛優諾2款,恒瑞健康3款,澳斯乳業1款,南通勵成生物1款,吉林麥孚營養科技1款,拜侖斯特臨床營養1款、君悅營養醫學1款。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市場上以蛋白固體飲料來冒充特配粉銷售的現象,已存在一段時日。此次爆出的事件也讓民眾看清,這些假的特配粉存在諸多安全風險。同時說明了,消費者對特配粉還未有完全的了解和認知,在信息斷層的情況下,易發生誤購;其次是門店的導購員不夠專業和糊亂引導消費;再者,部分廠家未守得住初心與良心,打著特配粉的旗號兜售自己的產品;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固體飲料的管理標準制定出來,未能將固體飲料與特配粉有個清晰的區分與界定。
特醫食品是患兒攝入營養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在商業暴利下卻被固體飲料混淆概念,致使患兒出現營養不良、佝僂病等癥狀,值得行業深思。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