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里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么貴了,為什么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基因檢測怎么
唐女士體檢的時候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她聽朋友說可以吃曲妥珠單抗(郝賽汀)治療,但是醫生卻建議她先去做一個靶向藥基因檢測,唐女士查到基因檢測費用將近8000塊,心里嚇了一大跳,本來靶向藥就這么貴了,為什么還要花大價錢去做基因檢測呢?
基因檢測怎么做?
臨床上,基因檢測主要檢測病理標本,腫瘤組織的樣本是最合適的樣本來源。通常在前期的確診和治療時,都有患者腫瘤樣本的保存。有了這些具體的樣本之后,而后開展具體的腫瘤基因檢測。
這些樣本可以是早前做手術時切下來保存的腫瘤樣本切片,也可以是穿刺活檢時提取的腫瘤組織。說的通俗一點,這些都是從你身上病灶處取出來的那些癌細胞組織。而后的基因檢測,就好比常規的化驗血液,給這些癌細胞做詳細的基因檢測,以便進一步發現其內部的構成。目前,臨床上主要運用的是二代測序法(NGS)。
為什么吃靶向藥之前要做基因檢測?
靶向藥相比于常規化療更精準,原因就在于它能有效把癌細胞精準的定位,而實現這個定位的關鍵就是在吃藥之前的基因檢測。說的通俗一點,基因檢測就是進一步對體內的癌細胞進行精準的定位,發現其內在的結構,以便選擇不同的靶向藥物對其展開精確打擊。所以,基因檢測就像是最后的那道標定位置的工作。
而且,不同的靶向藥,其具體的適應癥還不一樣。即便是同一種癌癥,因為癌細胞不同的類型,也會研發出不同的靶向藥來。
以乳腺癌為例,2009年到2018年,乳腺癌的靶向藥新藥就有9種上市,分別對應不同的乳腺癌類型。比如,靶向HER2陽性乳腺癌的有5種靶向藥,用于三陰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兩種,所以如果不做基因檢測,患者根本就不知道該吃哪種藥。
盲吃靶向藥的風險
有人可能要說了,那我干脆挨個試試算了。這種想法很傻很天真。盲吃靶向藥的風險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健康隱患。靶向藥雖然是新名字,可嚴格意義上來說,還是化學藥物的治療方法。靶向藥的毒副作用雖然相比常規的化療藥物有了明顯減輕,可惜其副作用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消除。
不同的藥物都會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一個癌癥患者的身體本來就很虛弱,如果盲吃,有非常大的安全隱患,誰都不知道你所吃的藥是否和病情相適應。如果幸運的話,一次性就選對,但若是選錯了,后果很嚴重,產生的副作用往往會惡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出現不可逆轉的情況。
副作用發生的同時,患者的生命時間也在一點點減少。因為靶向藥對應的癥狀,都是晚期非常兇險的病癥,這時候患者的生命都已經用天來計算了,如果患者盲目的去選擇,這就是在浪費時間,更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另外一個風險則是經濟因素。靶向藥相比常規的化療藥物,價格上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點。以治療肺癌來說,某些常規的化療藥物,單支的費用可能只有十幾塊錢甚至幾塊錢。而靶向藥的價格,單顆藥的價格就是幾百塊甚至上千上萬塊。如果患者選擇盲吃,經濟上根本承受不起。也許盲吃花費的錢,還要比基因檢測要高。
所以綜合來說,與其冒著生命健康的風險花高價去亂吃藥,何不做一個基因檢測,精準用藥,讓自己安心?
基因檢測還有哪些作用?
臨床上,腫瘤治療領域的基因檢測,對應的是癌細胞,事實上基因檢測技術還可以運用于其他醫療檢測領域。
一些遺傳性的疾病,或者是先天性的隱匿性的疾病,外表的癥狀可能一時看不出來,但是其致病機理就隱藏在基因里,通過基因檢測,可以有效發現和探知某方面的病變或病變的可能。
比如有癌癥遺傳性的家族史人群,身體亞健康的群體,工作環境中影響健康的職業病群體,這些人群都可以通過做基因檢測,以便提前得知某些疾病的信號。
比如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人,或者是做了10年的礦工,通過做基因檢測,可以提前發現特定的基因是否發生了變化,以便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疾病做出預防性的指導。所以相比較而言,健康群體的基因檢測和腫瘤治療中的基因檢測,存在一定的差異。
不過總的來說,目前基因檢測的臨床主要運用,還是在腫瘤治療以及預防遺傳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這塊。對于健康的群體來說,如果沒有嚴重危害健康的環境因素,常規的體檢可以很好的預防身體健康,不用選擇相對麻煩的基因檢測。#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基因檢測能“解碼生命”嗎》.人民日報.2018-4-16.
[2]《FDA批準乳腺癌藥物70年總覽》.北京大學腫瘤醫院.2019-12-9.
[3]《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澎湃新聞.2020-6-28.
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