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說起英國汽車品牌,大家腦海中閃現的一定是勞斯、大賓利,或者是阿斯頓·馬丁和邁凱倫這樣極盡奢華和運動的豪華品牌。不同于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汽車強國,英國似乎是一個僅能生產豪車和跑車的國度,除了MINI,我們似乎很難找出一款售價在20萬元以
說起英國汽車品牌,大家腦海中閃現的一定是勞斯、大賓利,或者是阿斯頓·馬丁和邁凱倫這樣極盡奢華和運動的豪華品牌。
不同于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汽車強國,英國似乎是一個僅能生產豪車和跑車的國度,除了MINI,我們似乎很難找出一款售價在20萬元以內的英國車。然而事實上,早在20多年以前,以ROVER羅孚、MG為代表的英國品牌尚可在歐洲普通乘用車市場上占有一定的份額。
其中,尤以1998年ROVER羅孚75車型的誕生為重要標志,它當時不僅代表了英國汽車工業在普通乘用車領域的最高技術實力,同時也見證了英國傳統車企在普通乘用車領域的徹底潰敗。今天,在ROVER 75誕生20年之際,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臺具有傳奇經歷的英國車。
☆寶馬出錢,英國人出力,羅孚要造出世界上最棒的前驅車
早在1994年寶馬集團從英國宇航手中買入羅孚品牌時,這家曾經在戰后位列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商的英國車企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旗下除了依靠本田“援助”的技術勉強維持著幾條生產線之外,整體研發已陷入停頓。當德國人以8億英鎊入主羅孚之后,隨即被奉為挽救羅孚汽車,乃至重振英國汽車工業的“救世主”。
這背后,除了因為寶馬這一德國汽車工業巨擘強大的技術資金實力之外,更是因為自收購達成之日,寶馬CEO-Bernd Pischetsrieder的表態:”寶馬完全信任由英方主導的羅孚汽車發展前景,未來羅孚將獨立運營完全不會受到德國母公司的限制“。雖然英國人一開始對他的話充滿了懷疑,但Pischetsrieder起初確實信守承諾 - 從1994年2月起,寶馬唯一切實參與羅孚汽車的運作即是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
☆羅孚75,一臺擁有“無限提款權”的新車開發計劃
在委身于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旗下過慣了窮日子的羅孚,在投身寶馬這一堅實可靠的金主懷抱之后,當務之急的第一件就是要將旗下產品徹底的“去本田化”,快速建立完善自有的研發體系。
在寶馬收購時,羅孚旗下的主力車型:羅孚600和羅孚800都是受到本田技術轉讓許可生產的車型,盡管羅孚600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但同樣也需要向日本公司支付技術特許權使用費。這種情況對寶馬的管理層而言,是無法接受的,因此在得到德國母公司無限額度的財力支持之后,羅孚開啟了新的中型車開發計劃。
早在1993年底開始,由設計師Richard Woolley主導的羅孚新產品開發計劃RD1就已經被提上日程,但是很快就因缺乏資金支撐而停擺。在1994年在寶馬入主羅孚幾個月之后,獲得”無限提款權限“的羅孚新中型車開發計劃啟動并定名為,受資金困局束縛了多年的羅孚工程師們得到了大展拳腳的機會。
羅孚全新中型車計劃代號為R40,由時任羅孚首席設計師理查德·伍利(Richard Woolley)主導,英德雙方對羅孚75期望是非常的高,當時寶馬對R40寄予的希望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前驅轎車,為此寶馬為這部車提供了大量的底盤技術。而外觀和內飾則完全由英國人負責。在車體和底盤部分,羅孚的核心開發方向就是要實現最高水平的結構剛性。這背后的原因非常簡單:碰撞時被動安全性更高,從駕駛者的角度來看,車體剛性越高,汽車的操控性就越準確。
為此,羅孚采用了當時最為領先的鋼材,并且還參考了當時寶馬E39的底盤設計,最為明顯的一點是,羅孚75在底盤方面保留了只有后驅車型才會采用的中央傳動軸通道和橫向鋼梁,這種設計也讓人們對羅孚75與E39 5系之間的關系浮想聯翩。
在懸架設計上,羅孚的工程師參考了寶馬Z1的后懸架,也就是X-axle(獨創性Z軸雙搖臂獨立后懸架)。該結構屬于BMW最早的多連桿后懸架技術之一,并且在BMW Z1 跑車和E36 3系車型上得到率先運用。在前懸架方面,羅孚采用了本田前驅車型常用的麥弗遜結構,畢竟羅孚從本田雅閣身上還是學到不少前驅車設計經驗的。
☆外觀和內飾格調,打造中產階級的“勞斯萊斯”
在外形和內飾設計上,英國人完全占據著主導地位,按照羅孚的設想,新車將完全擺脫掉“本田”車型的痕跡,打造出一臺完全具有英倫風格的,重塑羅孚中產階級“勞斯萊斯”風格的中型車形象。因此在羅孚75的原始設計草圖里,雪茄型車身,優雅的鍍鉻腰線以及“四眼”圓燈等古典元素一一呈現。
在車廂內飾設計上,英國人展現出了拿手的實木與真皮的設計之作工藝。羅孚75儀表板確實展示了傳統材料和先進設計的完美結合 - 三塊完整的木材質地優良,造價不菲,同時也不僅僅是裝飾性作用,它將儀表板和空調出風口乃至石英表包裹其中,展現出古典工藝與現代設計的完美統一!奶白色的儀表板融入橙紅色的背景燈讓英倫復古格調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動力總成方面,新車采用了羅孚的1.8升K系列發動機,擁有1.8L自吸和1.8T兩個版本。此外更高配置車型還采用了最新開發的KV6發動機,這款V6發動機擁有2.0L和2.5L兩個排量。
☆驚艷亮相,風頭蓋過捷豹S-Type,堪稱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羅孚轎車
在經過幾百臺原型車的測試,以及經過在美國和德國紐伯格林賽道數百萬公里的路試,羅孚75終于迎來了定型和發布的時刻。1998年英國伯明翰車展上,羅孚75首次亮相即驚艷全場。
1998年伯明翰車展上,兩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英國車一同首發羅孚75和捷豹S-Type ; 嚴格來說,這兩者并不是競爭對手,但它們都擁有著類似的英倫復古造型。
不過當時同場展出,羅孚75的風頭要明顯蓋過那位英國老鄉,表里如一的英國優雅格調,以及將復古元素與先進的車身制造工藝相結合的理念,讓羅孚75成為那屆車展最大的明星。
甚至連當時《Top Gear》主持人,大嘴巴吉米·克拉克森都對它贊不絕口。他對羅孚75的評價是:‘the Rover 75 is a fabulous car for two very good reasons – first of all it means they [Rover Cars] are no longer making the simply dreadful 800, and two, I think it looks fabulous. For me this is the star of the [British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簡言說就是:羅孚75真是TMD太好看了......
羅孚75采用了羅孚K系列1.8L自然吸氣發動機,以及KV6系列v6發動機,除此之外還加入了一臺來自寶馬3系的2.0T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或者是來自JATCO 的5速自動變速箱,博世最近的5.7 4通道ABS系統,在懸架方面,新車采用了帶有柔性襯套和副車架的麥弗遜前懸架,后懸架則采用了與寶馬Z1跑車相同的Z軸Z軸雙搖臂獨立后懸架。
在最為矚目的外形方面,羅孚75擁有著獨一無二的英倫典雅氣質,擁有鍍鉻材質的后視鏡門把手和腰線設計,精致的細節與優雅的雪茄型車身哪怕今天來看也依舊充滿了魅力。內飾部分,實木打造的中控臺與奶油色的儀表面,古典的門飾和造型典雅的皮質軟墊座椅,整個車廂內部流露出獨一無二的英國中產“勞斯萊斯”格調。
此外,羅孚75還保持著當時最為頂級的車身剛性以及出色的駕乘質感。車廂靜謐性有著媲美頂級高級轎車的表現,在操控感和底盤舒適程度上也明顯優于大眾帕薩特、福特蒙迪歐等同年代的對手車型。自1998年面世以來,一年多的時間里,羅孚75囊括了2000年“ 歐洲年度汽車 ”,最佳行政轎車等多達15項國際獎項。
☆堪稱杰作的羅孚75,卻間接殺死了羅孚品牌
就在羅孚75好評不斷,銷量也蒸蒸日上之時,一場寶馬集團與英國政府之間的博弈卻徹底改變了這家百年車企的命運。時任寶馬CEO的Bernd Pischetsrieder抱怨英國政府對于羅孚集團的財政支撐不夠,尤其是羅孚75車型的開發讓集團承受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事實上,寶馬 - 羅孚的聯姻自1996年以來就變得越來越緊張,到1998年羅孚75年首發之時,時任寶馬CEO的Pischetsrieder在發布會上就一頓大吐苦水,而不是稱贊他的新車。
寶馬CEO Pischetsreider想利用這個機會向英國政府請愿。由于英鎊匯率上漲以及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Pischetsrieder批評英國政府對重建羅孚長橋工廠(新Mini和R30的生產線)的財政支撐不足,并暗示寶馬對羅孚持續的財務虧損狀況感到不滿,并很有可能關閉羅孚。1997年,羅孚的虧損為9100萬英鎊,到了1998年,也就是羅孚75年推出的那一年,羅孚更是史無前例的交出巨虧6億英鎊的財報。
☆血虧數十億!寶馬10英鎊兜售羅孚,割肉離場
最終,在與英國政府談判破裂之后,2000年,寶馬以10英鎊,這一略帶諷刺的價格將羅孚出售給了英國菲尼克斯財團,隨后寶馬CEO黯然下臺,短短幾年間,寶馬在羅孚身上血虧數十億歐元,最后落得個“割肉”離場的結局,當時德國媒體甚至嘲諷羅孚為“英國病人”,暗指它病入膏肓,積重難返。但是作為寶馬和羅孚最大的一筆遺產,羅孚75無疑是成功的,甚至有人稱贊它是戰后羅孚生產的最完美汽車。無論你怎么看待,羅孚75確實實至名歸,只不過這臺花費天價開發成本的世紀車型,在很多英國人看來卻成為殺死母公司的“罪魁禍首”。
☆后寶馬時代,羅孚的終結......
在被寶馬集團拋棄之后,坐擁羅孚75這筆豐厚的遺產,這家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英國車企勉強維持著生產線,并且依托75車型開發了幾個頗為成功的衍生車款。
這其中,最為成功的當屬2001年上市的羅孚75 Tourer,也就是旅行車款,以及后來針對行政級別市場推出的長軸距版本。
沒錯,其實早在上汽推出榮威750之前,羅孚75就生產過長軸距版本,相比標準版車型軸距加長了200mm,隨即這款加長版羅孚75就成為當時英國各部門大臣的“官車”,甚至連首相布萊爾也是其車主。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款當年號稱世界上最先進的前驅車竟然還推出過后驅版本!在2004年日內瓦車展上,羅孚推出了一款采用福特野馬4.6L V8發動機,采用后輪驅動的羅孚75 V8車型,這款顛覆人們認知的“前驅變后驅”的羅孚75也成為車壇的一個“異類”。
然而就在這臺V8巨獸推出的第二年,2005年,經過幾年的慘淡經營,羅孚汽車終于宣告破產。而后來自中國的南京汽車收購了羅孚75車型的生產線以及MG品牌所有權,隨即羅孚75被拿到國內生產。
受制于成本原因,南汽生產的MG 7配置有一定的縮水,實木中控臺變成了塑料材質,銀色鍍鉻后視鏡也變成了普通塑料,不過好在那副英倫味道十足的外形還得以保留,再后來,融入上汽集團之后推出的榮威750大家就更為熟悉了,其基本保持了羅孚75長軸距版本車型的原貌,在中國市場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金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