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我國海軍發展過程中,由于整體實力長期落后于世界海軍強國,因此保持了相當大規模的潛艇部隊。039型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型三代潛艇,將我國潛艇水平從落后西方近30年成功拉近到了10年。不過,039型首艇在試航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導致它在
在我國海軍發展過程中,由于整體實力長期落后于世界海軍強國,因此保持了相當大規模的潛艇部隊。039型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型三代潛艇,將我國潛艇水平從落后西方近30年成功拉近到了10年。不過,039型首艇在試航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導致它在一段時期內無法實現量產,結果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嚴峻關頭,我軍常規潛艇部隊只能使用033型和035型潛艇(沿用二戰時期的設計思路)。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花費20億美元購買了12艘基洛級常規潛艇,它們不僅成為了潛艇部隊的骨干力量,也為039型的迅速成熟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國也因此順利推出世界先進水平的039A。毫不夸張地說,引進12艘基洛級潛艇的回報價值甚至不見得輸給“瓦良格”號航母(現在的遼寧艦)。
基洛級877型
基洛級引進前,中國潛艇部隊規模的龐大,技術維持在二戰末期水平
在基洛級到來之前,中國上一次接觸蘇式潛艇已經是20世紀50年代時的事了。50年代初,中國海軍接收了蘇聯海軍在青島基地駐扎的4艘老式S級和M級常規潛艇(各2艘),這也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起點。1953年,中蘇兩國簽署了“六四協定”,規定由蘇聯有償向中國提供W級常規潛艇的建造權、全套生產設備以及相關圖紙、資料,國內將組裝后的W級稱為03型潛艇。不久,根據中蘇兩國相關協議,蘇聯開始轉讓技術水平更高的R級潛艇。但由于60年代后,兩國關系惡化,蘇聯中止了援助工作,中國獨立依靠現有資料完成了R級的國產化,國內稱為033型。
R級水平在當時來說算的上是世界先進水平,水上排水量為1330噸,水下排水量1730噸,具有一定的遠海作戰能力。雙殼體結構提升了潛艇的防御能力,而且它還使用了AK-25高強度鋼,使潛艇下潛深度可達300米。但歸根到底,R級的設計思路依然是二戰末期水平,這決定了R級的先進性無法保持太久。
033型首艇于1963年下水,此后建造速度不斷加快,033型的數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到了20世紀80年代停產的時候,包括出口的033型,建造數量高達80余艘,成為上個世紀潛艇部隊的絕對主力。后來的035型本質上也是以033型為基礎的改進型,并沒有突破033型的基本設計。
也就是說,在基洛級引進前,中國海軍上百艘規模的龐大常規潛艇部隊,其實完全像是在二戰水平潛艇的殼子上修修補補。除了035型潛艇能使用魚-4聲自導魚雷外,其它潛艇甚至只能使用魚-1直航式魚雷,甚至還在沿用二戰時期的偷襲戰術,更別說反潛作戰。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作戰效能也就可想而知。
常規潛艇力量青黃不接,基洛級挑起大任
針對033/035型性能落后的情況,早在1982年我國海軍就開始立項研制新一代常規潛艇,也就是039型。而且,改革開放后,我國與西方國家在軍事上進行了多方面的交流合作,長期以來在蘇式土壤中發展的中國潛艇,也被注入了一些來自西方的“新鮮血液”。039型在設計上完全摒棄了蘇式設計,采用半水滴形設計,七葉大螺旋槳,單槳單舵,再加上國產新型的水聲系統、火控系統,讓039型在技術水平和設計理念上實現了對前輩們的跨代超越。
不過,一方面039型應用了太多先進技術,而另一方面某些設計卻又有些保守,結果就導致039型的首艇在1994年下水后,出現了諸如水下航速不達標、穩定性不足、噪聲水平超標、電磁兼容不良等問題,為此不得不持續試航與改進。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決定先從俄羅斯引進基洛級來補充第三代潛艇的空缺,進而為039型的改進贏得時間。
基洛級的水下排水量達3000噸以上,遠超中國以前裝備的任何常規潛艇,同時具備遠洋航行能力。它的水面航速為10節,水下航速19節,續航力達到8000海里(水上)和4000海里(水下)。蘇聯在某些設備性能不如西方的情況下,制造出了整體性能超過西方同時期水平的常規潛艇,這也體現了蘇聯雄厚的潛艇設計能力與制造能力,給中國科研人員帶來了更多有價值的參考。
1994年,中國從俄羅斯簽約引進了首批2艘基洛級877EKM型(分別于1995年、1996年交付),在1996年又購買了2艘升級版的基洛級636型(分別于1998年、1999年交付),總共花了4億美元。這個時間段正好是039型不斷海試、測試新型武器,為后續艇提供改進設計方案的時間,所以說借鑒、吸收基洛級的相關技術與使用經驗,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最終在1999年039型完成相關改進設計,2001年開始批量生產,也就是039G型。
通過對基洛級技術的吸收,再加上科研人員的努力攻關,039G型相比于首艇,在安靜性上提升非常明顯。基洛級因為其出色的降噪處理,成為了世界上最安靜的柴電潛艇之一,被北約方稱為“大洋黑洞”。雖然039型首艇也考慮了提高安靜性的問題,但在與基洛877EKM型對比后,發現噪聲還是要高出近20分貝。而通過基洛級引進的現代降噪技術,039G型的安靜性基本達到了與基洛877EKM型相當的水平。
盡管隨著039G型的成熟,中國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三代潛艇,但是在2002年中國仍然以16億美元的價格,向俄羅斯訂購了8艘性能更強的基洛級636M型。這樣一來前后總共引進了12艘基洛級,涵蓋了基洛家族當時各個型號,在世界范圍內這也是罕見的大單。其實,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海軍對該艇使用的滿意度,反應了039G型在很多方面相較于基洛級仍有不足,比如降噪水平。
國產四代潛艇039A型,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的里程碑
不過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世界各國對潛艇技術的突破,對潛艇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第四代潛艇開始陸續出現,比如德國的212、214型,瑞典的哥特蘭級、索德蒙蘭級,日本的蒼龍級等。第四代潛艇相較于第三代潛艇,最重大的突破就是采用了不依賴空氣推進裝置(AIP系統),普通潛艇基本每3天就需要上浮充電,而AIP潛艇卻可以連續潛航幾星期。中國無力像美國那樣打造全核潛艇艦隊,核潛艇技術也相對落后,所以提升常規潛艇的續航能力很有必要。
在建造039G型的同時,國產第一型AIP潛艇039A型幾乎同步開始研制。在2004年左右,039A型就有照片流傳在網上,而039G型的批量生產也不過是在2001年,這也說明中國對于新型潛艇的需求很迫切。
039A型在脊背設計上幾乎與基洛877EKM如出一轍,指揮塔的圍殼大小形狀和位置也與基洛級類似,設計理念上很大程度上借鑒了基洛級。它采用了類似的艇體線性,提升了遠海航行能力、機動性與生存性。再加上前所未有的3500噸的水下排水量和AIP系統,039A對于中國突破島鏈實行遠洋航行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除此以外,由于039A采用與基洛級類似的水滴型結構,短粗的艦體為艏部留下了充足的空間來安裝新型的大體積、大功率、遠探測距離綜合聲納,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探測能力。2010年以后,新型的魚-6反艦/反潛魚雷和鷹擊-18(設計理念參考了隨同基洛級引進的SS-N-27反艦導彈)先后批量服役,它們也很快成為了中國新一代潛艇的標配,039A的反艦反潛水平也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盡管039A型依然是被當作039型的子型號,但北約卻給它了一個單獨的代號——“元”級(039型為“宋”級),甚至國外稱呼它為041型的也不在少數。這也從側面說明039A型比039型的提升不是一星半點的,而是全方位的脫胎換骨。不僅如此,有消息稱日本防衛廳也在著手研發新的聲吶和新型反潛用短程魚雷,希望以此來“對付中國潛艇的嚴峻挑戰”。039A型在外銷場上也得到了國外買家的認同,以039A型技術為支持推出的S-20型潛艇,就成功贏下了巴基斯坦8艘的大單。
總的來說,基洛級在我國潛艇部隊現代化上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它是將我軍潛艇引入現代水平的引路人。不僅如此,在一些特殊時期它們也擔起了大梁,并為039系列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參考作用。可以說,正是因為引進了基洛級,我們才得以實現常規潛艇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能更快造出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039A型潛艇。
何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