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我有話說,很感激生活在這個時代,還記得八九十年代,家里窮,買不起書,就到處去借,現在好了,信息爆炸時代,想看什么書都有,而且基本上還是免費,感謝祖國的強大。今天這個是很純粹的分享,只為傳播祖國國粹。其中篇幅文字較多,建議先收藏后,再慢
前言:我有話說,很感激生活在這個時代,還記得八九十年代,家里窮,買不起書,就到處去借,現在好了, 信息爆炸時代,想看什么書都有,而且基本上還是免費,感謝祖國的強大。
今天這個是很純粹的分享,只為傳播祖國國粹。
其中篇幅文字較多,建議先收藏后,再慢慢研究,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謝謝!
我是傳統醫學的分享者,歡迎關注我,謝謝!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七)
接上: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六)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五)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四)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三)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二)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針灸愛好者,可收藏(一)
卷五 證治參詳
瘰
瘰 者。結核是也?;蛟诙昂筮B及頤頷下至缺盆。皆為瘰 或在胸及胸之側。下連兩脅。皆為馬刀。手足少陽主之。此經多氣少血。故多堅而少軟膿白而稀如泔水狀。又獨形而小者為結核。續斷鏈接者為瘰 。形長如蛤者為馬刀。
(此本膏粱火熱之變。有因虛勞氣郁所致。治宜補形氣。調經脈。不必潰發。但令熱氣散。其瘡自消)肩 曲池 合谷(手陽明) 支溝 天井(手少陽) 少海(手少陰) 天池(手厥陰) 大足三里( 瘡出于頰下。取足陽明) 淵液 陽輔 足臨泣 太沖(腋腫馬刀癰。取足少陽厥陰)以上凡毒深者灸后。再二三次報之愈。
初生時。男左女右灸風池。亦效。
一灸瘰 。用獨蒜切如錢濃片。先從后發核上灸起。至初發母核而止。多灸自效。灸后可服煎藥一劑。用牙皂七個。僵蠶七條。栝蔞一個連皮子切碎。五味子一歲一粒。以水二鐘煎熟外加生大黃(三五)錢量人虛實用之。一服即消。
一治瘰 不問已潰未潰。灸肘尖穴。以手仰置肩上微舉起。則肘骨尖自見。即是灸處。灸七壯。三次瘡自除。在左灸左。在右灸右。
卷五 證治參詳
瘤贅
瘤者。留也。若怒動肝火。血涸而筋攣者。自筋腫起。按之如筋。久而或有赤縷。名曰筋瘤。若勞役火動。陰血沸騰外邪所搏而為腫者。自肌肉腫起。久而有赤縷?;蚱ぞ愠嗾?。名曰血瘤。若郁結傷脾。肌肉消薄。外邪所搏而為腫者。自肌肉腫起。按之實軟。名曰肉瘤。若勞傷肺氣。腠理不密。外邪所搏而壅腫者。自皮膚腫起。按之浮軟。名曰氣瘤。(一云有時牽痛者)若勞傷腎水不能榮骨而為腫者。自骨腫起。按之堅硬。名曰骨瘤(一名石癭)五瘤之外。又惟粉瘤為最多。蓋腠理津沫偶有所滯。聚而不散。則漸以成瘤是亦粉刺之屬。但有淺深耳。深者在皮里。漸大成瘤也。向一人于眼皮下沿生一小瘤。初如米粒。漸大如豆。用鉆針三四枚。翻轉眼皮刺其膜。少少出血。如此二三次。其瘤日縮。竟得漸消。又一人于手臂上生一瘤。漸大如龍眼。其人用小艾于瘤上灸七壯。竟爾漸消不長。或隔蒜灸之。凡有生此物者。當以上二法酌宜用之。大都筋病宜灸。血病宜刺?;蛴幸蕴}菔子南星樸硝之類敷而治之。
亦可暫消。若欲拔根。無如前法。
癭瘤 頸瘤曰癭。瘤氣赤瘤。丹 。皆熱勝氣也。
風池(灸百壯) 大椎 天突(一切癭瘤初起灸大妙) 肩 (男左灸十八壯。右灸十七壯右灸十八壯左灸十七壯) 氣舍 會 云門 天府 疣痣(疣。音由贅也。痣。音志黑子也當疣上灸三壯即消。亦有只灸一壯。以水滴之自去者。
又灸手中指節宛宛中。疣痣皆效。
卷五 證治參詳
癮疹疥癬
癮疹皮膚枯燥 風氣相搏則生癮疹。身體瘙癢。凡人汗出不可當風露臥。及浴后出早。
使人身振寒熱。以生風疹也。
肩 曲池 合谷 曲澤 手三里 環跳疥瘡 癬瘡曲池 合谷 間使 太陵 足三里 委中 百蟲窠 行間
卷五 證治參詳
癘風
(有補遺)癘風 俗稱大麻風。濕熱在內。而為風鼓之。則肌肉生蟲。白屑重疊。瘙癢頑麻甚則眉落鼻柱崩壞。不可為矣。須令病患斷酒戒色。清心寡欲。忌食發風動氣葷腥鹽醬炙爆生冷之物。止食淡飯白粥白煮時菜而已。愈后亦須守禁。否則再發不救。
承漿(灸七壯。灸瘡愈再灸。以疏陽明任脈。則風熱息。而蟲不生矣) 委中(刺出血二三合) 黑紫 搭上(刺出惡血)。
若毒在外者。刺遍身患處。及兩臂腿腕。兩手足指縫。各出血。隔一二日更刺之血赤為度。
卷五 證治參詳
毒蟲邪狗咬傷
蛇蝎蜈蚣咬傷。中毒痛極者。急用艾火于傷處灸之。拔散毒瓦斯即安。或用蒜片貼肉灸之。毒甚者灸五十壯。服紫金丹更妙。
邪狗咬傷(有補遺)孫真人曰。春末夏初。犬多發狂。被其咬者。無出于灸。即就咬處牙跡上灸之。一日灸三壯。灸至一百二十日乃止。宜常食炙韭菜。永不再發。
一法。速用艾火灸咬處三十五壯。甚者灸百壯。
卷五 證治參詳
婦人病門
經不調氣海 三陰交間使(治結塊) 中極(治漏下) 照海(經不行)血崩 此證多因血熱。而兼氣不能收攝所致。亦有上焦壅塞。氣不疏通而血暴崩于下者腎俞 氣海 關元 中極(俱灸妙) 三陰交赤白帶間使 腎俞 白環俞 氣海 關元 中極 三陰交不孕子宮(關元穴左邊去。中二寸) 中極陰挺 婦人陰中突出一物。長五六寸或生一物牽引腰腹痛甚。不思飲食。是名陰挺。又名疝。
曲泉 太沖 照海轉胞 臍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
關元(灸二七壯) 陰陵泉若胎漏尿出。名曰遺尿 治同上。
難產合谷 三陰交 昆侖一法橫逆難產。急于右足小指尖頭灸三壯立產(一作至陰穴○艾炷如小麥)。
一凡難產。橫生死胎。皆取太沖。
子鞠不能下。
合谷 三陰交 至陰(三棱針出血橫者即轉直) 巨闕(令正坐用人抱頭抱腰微偃針入六分。
留七呼得氣即瀉昏悶者立蘇 一云子手掬母心生下兒手有針痕子頂母心向前。人中有針痕。
向后枕骨下有針痕可驗按十四經發揮曰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齊鳩尾。后齊十一椎周遭著脊。
所以遮膈濁氣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況兒在腹中。有衣胞裹之。豈能破膈掬心哉。)胎衣不下。
肩井(產下厥逆者。針五分。若覺悶亂者再針足三里) 中極 三陰交。
產后惡露不止。
氣海 中極 三陰交血塊痛氣海 三陰交乳汁不通。
膻中(灸) 少澤欲斷產。
臍下二寸三分(灸三壯) 一法灸右足內踝上一寸。
卷五 證治參詳
小兒病門
面部五位圖
面部診候 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若色赤者熱也隨癥治之
目部診候 目部赤色者心實熱淡紅者心虛熱青者肝實熱淡青者肝虛熱黃者脾實熱微黃者脾虛熱白而混者肺實熱。
目無睛光者腎虛也。
卷五 證治參詳
額上三指診候
小兒半歲之間有病。以名中食三指按額前眉上發際之下。兒頭在左舉右手頭在右舉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若三指俱熱。感受風邪。鼻塞氣粗。三指俱冷。感受風寒。藏冷吐瀉。若食中二指熱。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夾驚之候食指熱胸膈氣滿。乳食不消。
卷五 證治參詳
食指三關脈色
孩子未至三歲。看虎口三關(從虎口上食指第一節為風關第二節為氣關第三節為命關即寅卯辰三關也左手之紋應心肝。右手之紋應脾肺)若脈見風關易治交氣關難治。交命關為死癥。又當辨其色。如獸驚三關必青。水驚三關必黑。(黑一作赤)人驚三關必赤(赤一作黑)若紫色主瀉痢。黃色是雷驚。三關脈通度。乃極驚之癥必死。有紋或青或紅如線直者。是乳食傷脾。左右一樣者。是驚積齊發。
紋有三條。白主肺傷風痰或 聲。青主傷寒及嗽。紅主泄瀉。有黑相兼主下痢。紅多白痢。黑多赤痢。有紫相兼?;⒖诿}紋亂。乃氣不和也。蓋脈紋見有五色。由其病甚。色能加變。至于純黑者不可治矣。
手掌推拿圖
脾肺心肝四臟俱推上為補推下為瀉何腎與四臟相反蓋四臟居上而腎居下腎虛則推四臟之氣往下以滋腎故門推下補腎水混濁則小便閉赤一往上提疏通水道而小便自清故曰推上為清小便
水底撈月圖
推三關遲六腑運八卦男女俱在左手人以女屬右手獨不思右掌按以八卦則震居西兌居東艮居干而坤居巽豈后天八卦之定理而為女子之推拿遂變其位置耶
兒眼翻上者將大指甲在小天心向掌心下掐即平
兒眼翻下者將大指甲在小天心向總筋上掐即平
手背推拿圖
卷五 證治參詳
推拿雜病要穴
印堂治一切驚風不語 頰車治牙關緊瞳子 治眼閉 迎香治口眼俱閉。
少海治驚風(俱宜以掐代針) 推外關間使。止轉筋吐瀉。
掐陽池止頭痛。清補腎水開大小便閉塞。又能發汗。
掐總筋過天河水。清心經治口瘡潮熱。夜啼。四肢常掣掐外勞宮。治遍身潮熱。肚起青筋揉之效。
揉勞宮動心火發汗。不可輕用。
后溪推上為瀉。主利小便。推下為補腎。
腕骨穴止瀉。往下推拂。
合骨穴在虎口上兩骨合縫處。定驚。兩手各一焦。
中廉治筋抽。掐之即揉 解 內吊驚往后仰揉掐之。膝上鬼眼穴若身后仰。掐住身即正。(此即膝眼共四穴)委中治驚時往前仆。向下掐住便直。
仆參治腳掣跳口咬 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又驚。又吐。又瀉。掐此穴及腳中趾效。
大敦。驚來若急拿之?;蛐瑤а▽δ?鞋帶穴。一作仆參夏氏曰即昆侖穴灸三壯。治小兒發癇螈 )涌泉治驚吐瀉。掐之男左轉揉之止吐。右轉揉之止瀉。左轉不揉主吐。右轉不揉主瀉。
卷五 證治參詳
推驚總法
推法。開天門二十四下(從眉心推上發際)分陰陽九下(用兩大指推從眉心。分推至太陽。此不論寒熱虛實皆用)如感寒。在太陽上重揉發汗。體弱感寒亦揉太陽發汗。并揉太陰以留汗。使發汗在皮里膜外之間。庶免汗失亡陽。更加虛弱之□(女則揉太陰發汗。揉太陽止汗)隨向天庭。眉心。山根。準頭。人中承漿。各穴掐一下以代針法。男在左手三關推上三十。退六腑五六十。以應之又將我兩手握兒左手掌向上。于總筋穴分推六七下。又在左手掌上運八卦從艮宮推往坎宮二三十回。曲兒左手小指重揉外勞宮名曰黃蜂入洞三十下即于五指節。逐一揉兩次。在左腳委中穴往下捋三十下。以上男女各推左手左腳。即用元宵燈少定之○定驚元宵燈火。囟門。眉心臍心。臍輸。(臍周遭六焦如HT 樣)少商。合骨。鞋帶。各穴共十五焦(用燈心蘸清油點火。根據次淬之。)以上推法用蔥姜煎汁浸染醫人大指根據次推之。至于別穴??窗Y再加揉法。
卷五 證治參詳
幼科雜病
(有補遺)胎寒者。胎有寒而下地復感寒。于半日一日內通面皆青如靛染。口不吮乳。四肢必冷。
先有啼聲。后復不啼而昏迷者是也。觀兒兩眼鼻準無黃色??诓淮祰u。定是胎寒。先于向導威靈二穴對拿緊。并將昆侖穴拿緊。其聲稍出。即用元宵燈火十五焦斷之(法見前)或聲不出。亦用此穴。則聲必出。乳必吸青色必漸退矣。然此癥須防作吐。胎寒者。臟腑皆寒。胃寒不能納故必吐。用人參(一分)桔梗(一錢)白術霍香(各五分)水煎服。自愈。亦有發于二三日之間(者胎)有寒而外無感冒也。
胎熱者。面色深紅而燥。如滿口熱氣?;蛏嗄[而紅紫目內紅赤。或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此皆胎熱也。如牙齦腫硬不能吸乳。用銀簪于牙上下合骨處刺破出血乳自能吸。隨用連翹木通(各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
胎驚風 驚與風。名異而癥同。小兒初生。面青口噤。手足抽掣身熱背強。是胎驚風癥也。
若目直竄視最為難治。宜先拿精威二穴。并昆侖穴。少頃即曲兒小指重揉外勞宮。隨用元宵燈火定之臍風 嬰兒出世。剪落臍帶時。風由臍入腹。風性急速。三朝之內便見。七朝之外則非是矣。臍風初發。吸乳必較前稍松。兩眼角挨眉心處忽有黃色。宜急治之,治之最易。黃色到鼻治之仍易到人中承漿。治之稍難。口不撮而微有吹噓猶可治也。至唇口收束鎖緊舌頭強直。不治矣。一見眼角及人中有黃色。而唇不撮累者。曲兒小指揉外勞宮。即用燈火于囟門眉心人中承漿兩手少商各穴一焦。臍輪六焦。未落帶于帶口火燃。既落帶。于落處一焦。共十三焦風便止而黃即退矣。
急驚風 小兒急驚。因聞大聲?;蝮@而發搐。搐止如故。此熱生于心。身熱。面赤。引飲。口中氣熱。二便黃赤。甚則發搐蓋熱甚生風。陽盛而陰虛也。宜利驚丸。
身熱而不抽昏迷無知。是心熱也。治宜用半夏。陳皮桔梗。甘草連翹。木通。各等分。
煎服。
利驚丸天竹黃(二錢) 輕粉 青黛(各一錢) 黑牽牛(炒五錢)為末。蜜丸豌豆大。每歲服一丸。薄荷湯下。
慢驚(一名慢癥) 小兒慢驚或因病后藥餌傷損脾胃或由汁久亡陰。吐久傷胃。瀉久絕脾而成。故曰慢脾之癥。其候昏睡露睛。兩目無神而多漂泥。咽喉有牽踞之聲。四肢厥冷螈 。大便瀉青。而小便清利。此脾虛也。有見兒眼翻手掣握拳。形狀似驚。以驚名之。即或推或拿?;蚧?。亦無驚可療。無風可祛。無痰可除。無熱可解。其實惟脾間枯痰。虛熱往來耳。治宜六君子湯之類發搐 驚癇發搐。男則目左視無聲。右視有聲。女則右視無聲左視有聲。相勝故也。
男則握拳拇指叉入食指中為順。于外為逆。女則叉入食指中為逆于外為順。
傷風發搐??谥袣鉄?。呵欠煩悶手足動搖。
傷食發搐。身溫多睡?;蛲虏凰际?。
百日內發搐。真者不過二三次必死。假者頻發不死。真者內生驚癇。假者外傷風冷。血氣未實不能勝任故發搐。
驚癇生死 如驚痰筑不省人事。手不抽掣時。把精威二穴對拿緊。不咬齒。不搖頭。不直視。亦無掙聲之狀。將兒向我。以我兩手騎兒背。大指握前。以第二兩指并狠狠揉肺俞二穴聲雖不出。一掙一掙。恰似有聲無音之狀。此乃肺被痰筑。如鐘磬中塞實。即重扣亦不響。定是活癥。急灸肺俞穴各三壯若發驚拿醒便知人事。如兒身體不肥。痰不甚盛。不省人事。張目視人者。在精威二穴對拿緊。不知痛。竟無掙聲之狀。惟咬齒搖頭。此肺經已絕。治之無益。
驚癇先驚怖啼叫乃發。
后頂上旋毛中(一名泥丸穴) 耳后青絡(各灸三壯)。
風癇先屈食指如數物乃發。
絲竹空(針) 神庭 百會 神闕(灸)瘰 風熱毒邪與血氣相搏。郁結成核如貫珠于耳項之間。腫硬白色而有根者。便是瘰。
或潰爛成惡毒用燈火焦法如瘰在左則焦左邊瘰在右則焦右邊。前自頸上耳腳下起。離六分地一點一點。直下乳次過腋。環至肺俞穴至頸上耳后止。在瘰上周遭亦焦第二次。照原路空處補之便愈。若只有核而搖得動者。不是瘰 。初起紅腫。便是癰疽不可作瘰 治。
霍亂昆侖 水分 天樞吐乳汁中庭(灸一壯)口中轉屎 因母食寒涼所致。
中脘(灸七壯)脅下滿。瀉痢。體重不收。 癖積聚。腹痛。不嗜食 瘧寒熱或腹脹引背。食飲多。漸漸黃瘦者。十一椎下各開一寸五分灸七壯。黃膽灸三壯(當是脾俞二穴)。
肚大青筋。堅如鐵石。于臍之上下左右。離五分地。各灸二壯。即消。
疳眼 由饑飽失調。致食積傷脾腹大面黃。午后發熱日久發稀作瀉。瀉甚則渴。但見白珠紅色。漸生翳膜遮滿黑珠。突起如黑豆。如香菇之狀。是疳眼也。(有補遺)合谷(各灸一壯)雞胸(一名龜胸) 由咳嗽喘促肺氣脹滿。攻于胸膈。漸成此癥。
中府 膻中 靈道 足三里龜背(一名鱉背) 由客風吹背。傳入于髓。故背突如龜。或咳嗽久而肺虛致腎無所生。
腎主骨。風寒乘虛而入于骨。髓精血不能流通。故骨弓而駝。
肩中俞(治咳嗽者) 膏肓俞 腎俞癖氣久不消。
章門(三壯) 臍后脊中(即命門灸三壯○治瘧母神效)秋深冷痢。
臍下三寸(灸七壯或隨年壯)。
脫肛瀉血。秋深不效。
用姜片置臍上。艾灸三壯千金曰。灸隨年壯。
龜尾(即長強穴。灸三壯。)脫肛乃肺氣下陷。兼用補中益氣湯數帖效。久不瘥者灸百會陰腫。
昆侖(灸三壯)
卷五 證治參詳
戒逆針灸
(無病而先針灸曰逆。)小兒初生無病。不可針灸如逆針灸。則動其五臟。因恐成癇河洛關中。土地多寒。兒每成。生兒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吳蜀地溫。無此疾也。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有害者不若任其自然。免致夭橫也。
卷五 證治參詳
徐氏八法證治
一凡治病先取公孫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九種心疼。一切冷氣 太陵 中脘 隱白痰涎隔悶胸中隱痛 勞宮 間使 膻中氣隔五噎。飲食不下 膻中 三里 太白臍腹脹滿。食不消化 天樞 水分 內庭脅肋下痛。起止艱難 支溝 章門 陽陵泉泄瀉不止。里急后重 下脘 天樞 照海胸中刺痛。隱隱不樂 內關 太陵 中兩脅脹滿。氣攻疼痛 章門 陽陵泉 絕骨中滿不快翻胃吐食 中魁 中脘 太白胃脘停痰口吐清水 巨闕 中脘 厲兌胃脘停食疼刺不已 中脘 三里 解嘔吐痰涎眩暈 膻中 中魁 豐隆心瘧令人心內怔忡 百勞 心俞 神門脾瘧令人怕寒腹痛 脾俞 三里 商丘肝瘧令人色蒼蒼。惡寒發熱。 肝俞 絕骨 中封肺瘧令人心寒怕驚 列缺 合谷 肺俞腎瘧令人灑熱。腰脊強痛。 腎俞 大鐘 申脈瘧疾大熱不退。 間使 百勞 絕骨瘧疾先寒后熱。 后溪 曲池 勞宮瘧疾先熱后寒。 百勞 曲池 絕骨瘧疾心胸疼痛。 內關 太陵 上脘瘧疾頭痛眩暈吐痰不已 列缺 合谷 中脘瘧疾骨節酸疼 百勞 魄戶 然谷瘧疾口渴不已 人中 間使 關沖胃瘧令人善饑不能食 胃俞 厲兌 大都膽瘧令人惡寒怕驚臥不安 膽俞 期門 臨泣黃膽四肢俱腫。汗出染衣。
百勞 腕骨 至陽 中脘 足三里黃膽。遍身皮膚面目小便俱黃。
百勞 至陽 脾俞 腕骨 三里 隱白谷疸。食畢則心眩怫郁。遍體發黃。
至陽 胃俞 腕骨 陰谷 三里 內庭酒疸。身目俱黃。心中痛。面發赤斑。小便赤黃。
膽俞 至陽 腕骨 委中女勞疸。身目俱黃。發熱惡寒。小便不利。
至陽 腎俞 關元 然谷(以上諸癥俱足太陰經公孫為主)一凡治病先取內關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中滿不快。胃脘傷寒。 太陵 膽中 中脘 三里中焦痞滿。兩脅刺痛。 支溝 膽中 章門脾胃虛冷。嘔吐不已。 中脘 氣海 內庭 公孫脾胃氣虛。心腹脹滿。 水分 氣海 三里 太白脅肋下疼。心脘刺痛。 氣海 陽陵泉 行間痞塊不散。心中悶痛。 太陵 中脘 三陰交食 不散。人漸羸瘦。 腕骨 脾俞 公孫食積血瘕。胸中隱痛。 胃俞 氣海 行間五積氣塊。血積血癖。 膈俞 肝俞 大敦 照海臟腑虛冷。兩脅疼痛。 支溝 通里 章門 陽陵泉風壅氣滯。心腹刺痛。 風門 膻中 勞宮 三里大腸虛冷。脫肛不收。 百會 命門 長強 承山大便艱難。用力脫肛。 百會 支溝 照海臟毒腫痛便血。 膈俞 肝俞 長強 承山痔疾腫痛。 長強 合陽 委中五癇口中吐沫。 后溪 神門 心俞 鬼眼心性呆癡悲泣不已。 通里 后溪 神門 大鐘心驚發狂。不識親疏。 少沖 十宣 心俞 中脘健忘易失。言語不紀。 通里 少沖 心俞心氣虛損。或歌或笑。 靈道 通里 心俞心中驚悸。言語錯亂。 少海 少府 后溪 心俞心中虛惕。神思不安。 通里 心俞 膽俞 乳根心驚。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 中沖 大敦心藏諸虛。怔忡驚悸。 通里 陰 心俞心虛膽寒。四體顫掉。 通里 膽俞 臨泣(以上諸癥俱手厥陰經內關為主)一凡治病先取后溪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手足攣急。屈伸艱難。
曲池 尺澤 合谷 陽陵泉 行間手足俱顫。不能握物行步。 曲池 陽 腕骨 陽陵泉 絕骨 太沖 公孫頸項強痛。不能回顧。 風府 風池 承漿兩腮頰痛紅腫。 大迎 頰車 合谷咽喉閉塞。水粒不下。 商陽 十宣 天突 照海雙鵝風。喉閉不通。 少商 十宣 金津 玉液單鵝風。喉中腫痛。 關沖 合谷 天突偏正頭風。兩額角痛。
臨泣 絲竹空 太陽紫脈 合谷 列缺兩眉角痛。 頭維 橫竹 陽白 印堂 合谷頭目昏沉。太陽痛。 頭維 太陽紫脈 合谷頭項拘急。引肩背痛。 百會 承漿 肩井 中渚醉頭風。嘔吐不止。惡聞人言。
百勞 合谷 列缺 涌泉眼赤腫。沖風淚下。 臨泣 攢竹 合谷 小骨空破傷風因他事觸發。渾身發熱項強。
太陽紫脈 合谷 十宣 大敦 行間(以上諸癥。俱手太陽經后溪為主。)一凡治病先取申脈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腰背強。不可俯仰。 膏肓俞 腰俞 委中肢節煩痛牽引腰腳。 肩 曲池 陽陵 昆侖中風不省人事。
百會 印堂 合谷 大敦 中沖中風不語。 前頂 啞門 人中 合谷 少商中風半身癱瘓。 手三里 合谷 腕骨 風市 絕骨 三陰交 行間中風偏枯。疼痛無時肩 曲池 太淵 三里 絕骨 昆侖中風四肢麻痹不仁。
肘 上廉 魚際 風市 膝關 三陰交中風手足瘙癢不能握物。
會 合谷 腕骨 風市 陽陵 行間中風口眼 斜。牽連不已 人中 合谷 太淵 十宣 童子 頰車(針入一分。沿皮向下透地倉穴。 右寫左 左寫右)中風口噤不開。言語謇澀。
頰車 地倉 人中 合谷中風角弓反張。眼目盲視。 百會 百勞 合谷曲池 十宣 陽陵泉 行間腰脊項背疼痛。 人中 肩井 腎俞 委中腰痛起止艱難。 膏肓 腎俞 委中 然谷手臂背生毒。名附骨疸。 天府 曲池 委中手背生毒。名附筋發背。
合谷 液門 中渚 外關足背生毒。名曰發背。 委中 內庭 俠溪 行間鬢髭發毒。 太陽 合谷 外關 太項腦攻瘡。 強間 百勞 合谷 委中背胛生癰。 曲池 液門 外關 內關 十宣 委中 俠溪(以上諸癥俱足太陽經申脈為主)一凡治病。先取臨泣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足跗腫痛久不能消。 行間 申脈手足麻痹不知痛癢。
曲池 合谷 中渚 太陵 三里 太沖兩手顫掉不能握物。 曲澤 合谷 中渚 腕骨手指拘攣。伸縮疼痛。 手十指節握拳指尖(艾炷如小麥灸五壯)尺澤 陽 中渚足指拘攣筋緊不開。 足十指節握拳指尖(艾炷如小麥灸五壯)陽陵泉 丘墟 公孫足底發熱。名曰濕熱 合谷 京骨 涌泉足外踝紅腫。名穿踝風 丘墟 昆侖 照海足跗發熱。五指節痛 沖陽 俠溪 足十宣兩手發熱。五指疼痛 陽池 合谷 液門兩膝紅腫疼痛。名鶴膝風。
風市 膝關 陽陵泉 行間手腕骨痛。名繞髁風 腕骨 太陵 太淵臂膊痛連肩背。 肩井 曲池 中渚腰胯疼痛。寒疝之類 五樞 委中 三陰交腿胯疼痛。名腿叉風 環跳 委中 陽陵泉白虎歷節風疼痛。 肩井 曲池 三里 合谷 委中 行間 天應(遇痛處針。強針出血)走注風游走四肢痛 天應 曲池 三里 委中浮風渾身瘙癢 百會 百勞 曲池 命門 太陽紫脈 風市 委中 血海 水分 氣海頭項紅腫強痛。 風池 風府 承漿 肩井腎虛腰痛。興動艱難。 脊中 腎俞 委中閃挫腰痛。 脊中 腎俞 腰俞 委中虛損濕滯腰痛。行動無力。 刺穴如前。
諸虛百損。四肢無力。 百勞 膏肓俞 關元 尺澤 陽 中渚 足三里脅下肝積氣塊刺痛。
支溝 太陵 中脘 章門 陽陵泉(以上諸癥。俱足少陽經臨泣為主。)一凡治病先取外關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臂膊紅腫肢節疼痛 肩 肘 腕骨手指節痛不能伸屈 合谷 腕骨 陽谷 五虎足指節痛不能行步 昆侖 內庭 太沖足內踝紅腫痛(名繞踝風) 丘墟 臨泣 昆侖 太五臟結熱。吐血不已。
膈俞 心俞 肺俞 脾俞 肝俞 腎俞六腑結熱血妄行不已 膈俞 膽俞 胃俞 三焦俞 大腸俞 小腸俞 膀胱俞鼻衄不止 少澤 膈俞 心俞 涌泉吐血。昏暈不省人事。 膈俞 肝俞 通里 大敦虛損氣逆。吐血不已。 膏肓 膈俞 肝俞 丹田吐血衄血。陽乘于陰。血熱妄行。
膈俞 肝俞 中沖 三里 三陰交血寒亦吐陰乘于陽名心肺二經嘔血。
少商 神門 肺俞 心俞 膈俞 三陰交舌強難言。及生白胎。 關沖 中沖 承漿 聚泉重舌腫脹熱極難言。 十宣 海泉 金津 玉液舌吐不收。名曰陽強。 少沖 神門 兌端 涌泉舌縮難言。名曰陰強。 海泉 心俞 膻中口內生瘡。名枯曹風。 兌端 承漿 支滿 十宣唇吻裂破出血干痛。 關沖 少商 承漿項生瘰 。繞頸起核。名曰蟠蛇 。
風池 缺盆 天井 肘尖 十宣瘰 延生胸前連腋下者。名瓜藤 。
肩井 膻中 支溝 太陵 陽陵泉左耳根腫核者名蜂窩 。
翳風 頰車 合谷 后溪右耳根腫核者名惠袋 。 翳風 肘尖 后溪耳根紅腫痛 翳風。 頰車 合谷頸項紅腫不消。名曰項疽。 風府 肩井 承漿目生翳膜。隱澀難開。 睛明 魚尾 合谷 肝俞風沿爛眼。迎風冷淚。 攢竹 絲竹 二間 小骨空目風腫痛。 肉攀睛。 睛明 攢竹 和 肘尖 合谷 十宣 列缺 肝俞 委中照海牙齒兩頷腫痛。 人中 合谷 呂細上 牙疼。及牙關不開。
頰車 太淵 合谷 呂細下 牙疼。頰項紅腫痛。
承漿 陽 頰車 太耳聾氣痞疼痛。 聽會 翳風 腎俞 三里耳鳴或癢或痛。 客主人 聽會 合谷目暴赤腫疼痛。 攢竹 迎香 合谷雷頭風暈。嘔吐痰涎。 百會 風門 太淵 中脘腎虛頭痛。頭重不舉。 百會 列缺 腎俞 太痰厥頭暈。頭目昏沉。 百會 肝俞 大敦頭項痛。名曰正頭風。
百會 上星 腦空 合谷 涌泉(以上諸癥俱手少陽經外關為主)一凡治病先取列缺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鼻流臭涕名鼻淵。
百會 上星 迎香 曲差 風門鼻生息肉。閉塞不通。 迎香 上星 印堂 風門鼻塞不知香臭。 上星 迎香 風門鼻流清涕。腠理不密。噴嚏不止。
肺俞 太淵 神門 三里傷風。面赤發熱頭疼 合谷 曲池 通里 絕骨傷風感寒??人孕貪M。 風府 風門 合谷 膻中咳嗽寒痰。胸膈閉痛。 肺俞 膻中 三里久嗽不愈??韧傺怠?太淵 風門 膻中哮喘氣促。痰氣壅盛。 府 膻中 三里 豐隆哮喘氣滿。肺脹不得臥。
風門 中府 府 膻中 太淵 三里吼喘胸膈急痛。 肺俞 天突 中 三里腹中腸痛。下痢不已 天樞 內庭 三陰交腹中寒痛。泄瀉不止 中脘 天樞 關元 三陰交赤白痢疾。腹中冷痛。
天樞 氣海 外陵 水道 三里 三陰交胸前兩乳紅腫痛。 少澤 太陵 膻中乳癰腫痛。小兒吹乳。 少澤 中府 膻中 大敦婦女積痛。敗血不止。 膈俞 肝俞 腎俞 三陰交婦人血瀝。乳汁不通。 關沖 少澤太陵 膻中乳頭生瘡名妒(音石)乳。 肩井 乳根 少澤胸中噎塞痛。 太陵 內關 膻中 三里口內生瘡臭穢人中 承漿 金津 玉液 合谷 十宣口氣沖人。臭不可近。
少沖 通里 金津 玉液 人中 十宣三焦極熱。舌上生瘡。 關沖 外關 金津 玉液 人中 地倉 迎香冒暑大熱霍亂吐瀉。 百勞 中脘 合谷 曲池 十宣 委中 三里中暑。身熱小便不利。 百勞 中脘 氣海 陰谷 陰陵泉 委中小兒急驚風手足搐搦。 百會 印堂 人中 中沖 合谷 太沖 大敦小兒慢脾風。目直視。手足搐。口吐沫。
百會 上星 人中 脾俞 大敦消渴等癥 胃府虛。斗食不能充饑。(消脾)腎藏竭。飲百杯不能止渴。(消腎)及房勞不稱心意。(消中)此謂三消也。乃土燥水消。不能克化故成此病。
人中 關沖 脾俞 中脘 足三里 公孫(治食不充饑)照海(治飲不止渴) 太 (治房勞不稱心)(以上諸癥。俱手太陰經列缺為主。)一凡治病先取照海為主。次取各穴應之。
小便淋澀不通。 關沖 合谷 陰陵泉 三陰交小腹冷痛小便頻數。 腎俞 氣海 關元 三陰交膀胱七疝。奔豚等癥。 太陵 章門 丹田 闌門 三陰交 大敦 涌泉偏墜木腎。腫大如升。 闌門 歸來 曲泉 大敦 膀胱俞 三陰交 然谷 腎囊(橫紋可灸七壯)。
乳弦疝氣沖心痛 帶脈 大敦 涌泉 太小便淋血不止。陰器痛 陰谷 三陰交 涌泉遺精白濁小便頻數。 白環俞 關元 太 三陰交夜夢鬼交。遺精不禁。 心俞 腎俞 膏肓俞 中極 然谷老人虛損。手足轉筋不能舉動。
尺澤 合谷 陽陵泉 承山 臨泣 太沖霍亂吐瀉。手足轉筋。 尺澤 曲池 腕骨 三里 陽陵泉 承山 京骨寒濕香港腳。發熱大痛。 委中 三陰交 太沖腎虛香港腳紅腫大熱不退。
血海 三陰交 氣沖 委中 太 公孫干香港腳。膝頭及內踝五指疼痛。
陰陵泉 三陰交 膝關 委中 絕骨渾身脹滿。浮腫生水。 合谷 曲池 氣海 三里 三陰交 內庭 行間單腹蠱脹。氣喘不息。 膻中 氣海 水分 三里 三陰交 行間胸腹脹大如盆。 膻中 中脘 水分 三陰交面目四肢。浮腫不退。 人中 合谷 曲池 三里 三陰交 臨泣婦人脾氣。水血氣石蠱病。 膻中 氣海 支溝 三里 三陰交 水分(水) 行間(血)公孫(氣) 內庭(石)女人血分單腹氣喘。
膻中 下脘 氣海 三里 行間女人血氣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皆痛。頭目昏沉。
百會 膏肓俞 腎俞 曲池 合谷 絕骨婦人虛損形瘦。赤白帶下。
百勞 腎俞 關元 三陰交女人子宮。久冷。不受胎孕。 中極 子宮 三陰交經水正行。頭暈小腹痛。 合谷 陽交 內庭室女月水不調。臍腹疼痛。 腎俞 關元 三陰交婦人產難。 合谷 三陰交 獨陰難產胎衣不下合谷 三陰交 巨闕 獨陰產后臍腹痛惡露不已。
膏肓俞 水分 關元 三陰交大便不通。
陰陵泉 三陰交 申脈 太(以上諸癥俱足少陰經照海為主)
卷五 證治參詳
八脈交會八穴歌
(有圖見卷三○以下李仙槎著)公孫為父通沖脈。內關母與陰維接。四經會合胃心胸。心脾有病治堪適。
頭面頸項四肢風。后溪申脈當詳核。二穴督脈陽蹺通。兼屬夫妻自和悅。
臨泣稱男帶脈連。外關女與陽維一。氣貫耳頰肩頸目。四肢風痛病如失。
若遇喉風藏病兇??蛯ふ蘸V髁腥?。列缺原來任脈通。陰蹺照海本同轍。
卷五 證治參詳
八穴主客證治歌
九種心疼延悶。結胸翻胃難停。胎衣不下血迷心法瀉公孫立應。積塊堅橫脅搶。心胸痞脹腸鳴。傷寒不解病深沉。瘧疾內關可定手足背腰疼痛。中風不語癇癲。頭眩眼腫項腮牽且向后溪穴針。癰毒四肢麻木。耳聾身腫綿延。頭疼鼻衄淚漣漣申脈針時可痊。
中風手足不舉。腿疼脅脹拘攣。頭風咽腫項腮連。臨泣亟須針砭 肢節腫疼膝冷。背胯內外筋牽。傷寒盜汗熱難捐主客外關有驗。
痔瘧便腫泄痢。吐紅溺血咳痰。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并醫噎咽 喉塞便淋酒積昏迷臨產艱難膈中氣核并心煩照海行針可散。
卷六 論治補遺
中風論
寸口脈浮而緩。浮則為風。緩則為虛。營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絡脈空虛。
賊邪不瀉?;蜃蠡蛴?。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 僻不遂。邪在于絡肌膚不仁。邪在于經。即重不勝。邪入于府即不識人。邪入于藏。舌即難言??谕孪?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風。寒風相搏。邪在皮膚。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金匱原文從醫宗金鑒)喻嘉言曰。傷寒癥太陽經之中風者。乃風寒暑濕之風。自外而入者也。真中風之風。乃人身自有之風。平素蘊蓄。而一旦內出者也。素問云。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可見真中風之病。乃人之數擾其陽所致。數擾其陽惟房室一事為最。房室過勤。縱陰不走而陽氣則已動。
動而不已。必漸積于空 之所。而手微麻。足或微癉。舌或微蹇風信已至。而擾其陽者方未已。一旦乘虛橫發。與大塊噫氣。林木振響黃沙蔽天。白浪翻海者初無少異矣。其人安得不卒倒乎。迨至卒倒。而世醫方引風寒暑濕之風為治一誤再誤。外風入而與內風交煽。任憑軀偉體堅。經年不能少減。而成廢人者比比。甚有不旬日而告斃矣??蓜俦?。大法風既自內而生。還須自內而熄欲自內而熄。何物是熄風之藥。養血乎。風亦與之俱養補氣乎。風亦與之俱補。實腠理乎。風亦與之俱實。將何所取耶養血補氣。自不可少。而實腠理之藥。斷不可用進而求之于法。然后不患于無藥也。蓋天地間之風得雨則熄。所以素問又曰。陽之汗。
以天地之雨名之。以雨治風。不言治而治在其中。以故內風之人。腠理斷不可實。實則汗不能出也。氣血不可不補。虛則不足供汗之用也。要使元氣足以拒風于腠理之間。務如大病退后之人。飲湯則汗。食粥則汗。如此旬日以聽風之自熄然后為當其妙全在助陽而通血脈。不取驅風散邪為義。與荊防柴葛之輕藥絕不相干。世傳以羌防等藥發散一食頃者此但可治偶感之風耳。以治內風。不去百分之一豈有經年累積之風。而取辦一藥。且僅攻皮膚之理哉。中風病多見于富貴之人。而貧賤絕少。貧賤之人。非無房室也。以其勞苦奔走。身中之氣時為蒸動。才有微風。便從汗解。而富貴之人。身既安逸。內風已熾。尚圖乘風納涼沐泉飲水。
以解其熱。致陽氣愈遏不舒。加以濃酒濃味之熱挾郁陽而為□痰閉塞經絡一旦卒然而中漫不知病所由來古今成方雖多。辨癥全不清切盍觀平人飲醇食爆。積至無算。全不見其熱者陽氣有權。嘿為運出耳。陽氣遏郁無權。勢必轉蒸飲食之物為痰。痰與風相結。迨發之時。其體盛之人病反加重。蓋體盛則陽多。陽多則風與痰俱多也孰知其風為本。而痰為標耶。孰知其陽氣為本。而風痰為標耶。風痰為標??珊箍赏露蛘咭娖浠杳陨噱俊R詾樾叭胄牟?。用牛黃清心之類。驅風散痰。致陽氣愈遏。而成不治甚多。夫陽遏在內之人。臟腑有如火烙。平素喜生冷。臨病又投金石。覆轍相尋。明哲罔悟。亦獨何耶。陽氣為本。勢必絕欲而不更擾其陽。病根始拔。然而陽氣素動。習慣漸近自然。多不樂于安養。風痰才得少息。往往思及欲事。略一舉動。復從本及末。蔓而難圖矣。古今無人深論及此惟善保生者。見體中痰多風熾。無俟病發。預為絕欲可矣。
按中風者。乃為風邪所中。卒倒無知之癥。西北氣寒有之。東南無。中風者。此惟中氣虛憊。
故肝風內煽。東垣主虛是也。虛則無根之火發焉。逆上之痰生焉。河間主火。丹溪主痰是也。其卒倒痰壅。皆與真中風相似。故曰類中。但無六經形癥為異耳。如牙關緊閉。兩手握固者。乃邪氣閉塞于外。元氣猶存。宜與開關利竅治法。至若口開為心絕。眼閉為肝絕手撒為脾絕。遺尿為腎絕。鼻鼾為肺絕。此五臟氣脫也。心絕者。不過一時死。更有發直頭搖。吐沫面赤。汗出如珠者。皆不治矣。間有中氣者。為七情所傷。氣厥無痰。宜用蘇合香丸灌之。
卷六 論治補遺
風濕
風者百病之長。其變無常。其中人也。風則上先受之。濕則下先受之。俱從太陽膀胱經而入。風傷其衛。濕流關節邪相搏擊。故顯汗出惡風。短氣發熱。頭痛骨節煩疼。身重微腫等癥。此固宜從汗解。第取汗貴徐不貴驟。驟則風去濕存。徐則風濕俱去也。其有不可發汗者緣風濕相搏。多夾陽虛。陽虛即不可汗。但可用辛熱氣壯之藥。扶陽逐濕而已。凡見短氣。雖為邪阻其正。當慮胸中陽虛。凡見汗出微喘。雖為肺氣感邪。當慮真陽欲脫。
卷六 論治補遺
痙病
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頭搖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詳在金匱)外感六淫之邪。由太陽而傳六經。邪不盡傳即不已。故三陽三陰皆足致痙。如太陽之傳陽明。項背KT KT 。少陽之頸項強。是知三陽皆有痙矣。海藏謂三陽太陰皆病痙。獨不及少陰厥陰。云背反張屬太陽。低頭視下。手足牽引。肘膝相構。屬陽明。或左或右一目牽斜。一手搐搦屬少陽。發熱。脈沉細。腹痛。屬太陰。以防風當歸湯治太陽陽明發汗過多而致痙者。以柴胡加防風湯治少陽汗后不解。寒熱往來而成痙者。雖不及少陰厥陰。然其制附子散。桂心白術湯。附子防風散。意原有在。觀其白術湯下云。上解三陽。下解太陰。一種苦心無非謂傳入少陰厥陰必成死證耳。詎知傳經之邪。如風雨之來。而畫地以限其不至。豈可得乎。靈樞謂足少陰之經筋循脊內。俠膂。上至項與足太陽筋合。其病在此。為主癇螈及痙。在外陽病者不能俯。在內陰病者不能仰。是則足少陰之藏。與足太陽之府。兩相聯系。而以不能俯者。知為太陽主外。不能仰者。知為少陰主內。其辨精矣。仲景之以頭強脊強不能俯者。指為太陽之痙。原以該三陽也。而其以身蜷足蜷不能仰者。指為少陰之痙以該三陰也。痙證之屬三陰者。及陽癥陰脈者。皆不可救。其證目正圓。及戴眼者。不治。所以仲景但論三陽治法。而不及三陰也。
小兒之體脆神怯。不耐外感壯熱。多成痙病。后世妄以驚風立名。實則指痙病之頭搖手勁者。為驚風之抽掣。指痙病之卒口噤腳攣急者。為驚風之搐搦。指痙病之背反張者。為驚風之角弓反張。妄投鎮驚之藥勾引外邪深入臟腑。千中千死。又如新產婦人血舍空虛。外風襲入而成痙病。仲景謂新產亡血虛多汗出。喜中風。故為病痙。宜從血舍驅風。若稱產后驚風。
妄投湯藥亦千中千死也。
卷六 論治補遺
癇病
(即風癲)風癲者。由氣血虛。邪入于陰經故也。又人在胎。其母卒大驚。精氣并居。令子發癇。
其發則仆地吐涎沫。無所覺是也。
卷六 論治補遺
癲狂癡呆
凡狂病多因于火。此或以謀為失志。或以思慮郁結。屈無所伸。怒無所泄以致肝膽氣逆。木火合邪。是誠東方實癥也。此其邪乘于心。則為神魂不守。邪乘于胃。則為暴橫剛強。故當以治火為先。而或痰或氣。察其甚而兼治之。
癲病多由痰氣。凡氣有所逆。痰有所滯。皆能壅閉經絡。格塞心竅。故發則旋暈僵仆口眼相引。目睛上視。手足搐搦。腰脊強直。食頃乃蘇。此其條病條已者。正由氣之條逆條順也。
故當察痰察氣因其甚者而先治之。
凡平素無痰。而或以郁結不遂。思疑驚恐。而漸致癡呆。言辭顛倒。舉動不經?;蚨嗪?。或善愁其癥則千奇萬狀無所不至。脈必或弦或數或大或小。變易不常。此其逆氣在心。有可愈者。有不可愈者。在乎胃氣元氣之強弱。待時而復非可急也。
小兒無狂癥。惟病癲者常有之。凡小兒之病。有從胎氣而得者。有從生后受驚而得者。
蓋小兒神氣尚弱。驚則肝膽奪氣。而神不守舍。舍空則正氣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亂之。故凡治小兒之驚癇。必須先審正氣然后察其病邪。酌宜治之。
邪熱攻心則自笑。用
止笑散
。
黃連 生地 麥冬 犀角 丹砂 甘草 水煎。和童便服。
笑不休。心火盛也。用
金花湯
。
黃連 黃芩 黃柏 梔子(炒) 制半夏水煎。和竹瀝姜汁服。
卷六 論治補遺
厥癥辨
李惺庵曰暴死者卒然而倒其因甚多詳于諸癥今復類舉者欲倉卒之際辨癥顯然耳如暴仆口噤吐涎身溫體暖脈虛者中風也二陳湯加天麻鉤藤如腹痛額黑手足收引脈來沉遲無氣以息中寒也急灸關元服理中四逆湯有本于陰虛復遇暑途饑困勞役暴仆昏絕者此暑邪乘虛而犯神明之府生脈散加香薷如有痰聲者名曰痰厥此虛陽載痰上升也四君子加竹瀝姜汁不可用二陳燥痰之劑如行立之間暴眩仆絕喉無痰聲身無邪熱者此陰虛而陽暴絕也獨參湯如暴怒卒倒身冷無涎污者名曰氣厥四磨湯重者姜湯調蘇合香丸如食后著寒著氣而暴死者名曰食厥二陳湯探吐之小兒多有此癥有大怒載血瘀于心胸而暴死者名曰血升宜逐瘀行血婦人產后經行偶著恚怒多有之如感臭穢瘴毒暴死者名曰中惡視膝腕內有紅筋刺出紫血或刺十指頭出血候醒以藿香正氣散調之或探喪入廟或入無人之室或造天地壇場歸來暴絕面赤不語者名口尸厥進藥即死宜移病患東首焚香北面禮拜更宜醋炭熏鼻有傷寒新瘥與婦人交忽患少腹急痛外腎搐縮而黑喘急冷汗自出名曰脫元有因大吐大瀉后卒然四肢厥冷不省人事名曰脫陽俱宜急以蔥白緊縛放臍上以艾火灸之使熱氣入腹后以參附姜湯救之汗止喘息為可治遲則無及矣有男女交接而死者男子名走陽女子名脫陰男雖死陽事猶然不倒女雖死陰戶猶然不閉有夢中脫泄死者其陽必舉陰必泄尸容尚帶喜笑為可證也皆在不救。
卷六 論治補遺
傷寒論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若欲再作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則愈。(七日。太陽一經行盡之期而日再作經者。太陽過經不解。復病陽明而為并病也。當刺足陽明之厲兌陷谷沖陽等穴。如太陽病脈浮頭痛。刺宛骨京骨。頭疼惡寒發熱。刺合谷。以解太陽之余邪也。)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風邪不僅在衛。而在太陽之經。故刺之以解其結。)陽明病。(脈長。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陽明熱盛。侵及血室。血室不藏。溢出前陰故下血。刺期門。則中焦營氣之結滯易散。)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熱入血室屬陽明經男女皆有之。)太陽少陽并病脈弦。頭項強痛?;蜓C?。時如結胸。心下痞硬。當刺大椎肺俞肝俞。(肺主氣。肝主血。此調其氣血也。)慎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若譫語不止。當刺期門。
少陰病。(脈沉口燥舌干而渴。)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灸太 復溜。能還大脈。若太 脈絕則死矣。)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按聚英云。傷寒。煩躁者灸厥陰俞。即太沖穴。)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灸關元穴。)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灸之。(少陰經太 。任脈氣海丹田。各灸七壯??删热f一。)不溫。若脈不還。反微喘者死。 下利后。脈絕。手足厥逆。 時脈還手足溫者生。脈不還者死。
傷寒腹滿。譫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名曰縱。刺期門。傷寒發汗。嗇嗇惡寒。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此肝乘肺也。名曰橫刺期門。(肝乘脾曰縱者。放縱不收克其所勝。
其病難愈。肝乘肺曰橫者。木反乘金。橫犯其所不勝。其病易安。刺期門。皆所以泄肝之盛氣也)
卷六 論治補遺
傷寒溫病熱病說
傷寒以病因而為病名者也。溫病熱病。以天時與病形而為病名者也。由三者皆起于感寒?;蛘咄ㄒ詡Q之。夫傷寒即發于天令寒冷之時。而寒邪在表。閉其腠理。有惡風惡寒之癥者。因風寒在表表氣受傷也。溫病熱病。后發于天令暄。熱之時怫熱自內達外。郁其腠理。無寒在表。故無惡風惡寒之癥。其有惡風惡寒之癥者。重有風寒新中。而表氣亦受傷故也。傷寒汗下不愈而經者亦溫病也溫病之脈行在諸經隨其經之所在而取之。
卷六 論治補遺
大頭瘟
大頭瘟者。足陽明邪熱太甚。恣實少陽相火而為之熾。多在少陽?;蛟陉柮??;騻魈枴R暺淠[勢在何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火盛則痛。此邪見于頭。多在兩耳前后。以先出為主病也。治之不宜藥速。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況頭乃空虛之部分。邪著空虛。無所不至。治法當先緩而后急先緩者。用藥性味俱緩。更緩服。以浸漬無形之邪也。
后急者。謂緩劑已瀉。邪入于中。是到陰部染于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則損陰也。此卻為客邪當急去之也。假令少陽陽明為病少陽為邪出于耳前后也。陽明為邪者。首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過。煎湯少少不住服。或劑畢。再用大黃煨。鼠粘子炒香。煎成去滓。納芒硝。俱各等分。亦時時呷之。得微利。及邪氣已。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根據前次第服之。
取大便利。邪氣即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太陽行經羌活防風之類。
卷六 論治補遺
暑風
中暑卒倒無知名曰暑風。大率有虛實兩途。實者痰之實也平素積痰。充滿經絡。一旦感召暑濕。痰阻其氣。卒倒流涎。此濕 合病。最劇者也。宜先吐其痰后清其暑。猶易為也虛者陽之虛也。平素陽氣衰微不振。陰寒久已用事。一旦感召盛暑。邪湊其虛。此濕 病之得自虛寒者也。宜回陽藥中。兼清其暑。最難為也。
按金匱中熱中 皆暑病之稱而病有不同潔古曰中暑者陰癥中熱者。陽癥以中暑由任性納涼。
陽氣為陰邪。所遏其病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形拘急酸疼。宜解表佐以清暑。中熱由日中)勞役身冒暑熱。頭痛壯熱。大渴引飲。煩躁汗泄。懶動。及腹痛水瀉惡心。此熱傷(氣。肺與大腸受之。宜涼解暑毒)今以卒倒手足搐搦名暑風。乃夏月火盛灼金。致木旺生風脾土受邪。不可以風藥誤治。手足逆冷名暑厥大概時令之火。郁極于內不得伸越所致。入門曰暑厥。即暑 病兼手足厥冷也。
卷六 論治補遺
嘔吐噦
靈樞口問篇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
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復出于胃。故為噦?!鸱沃鳛閲?。取手太陰(太淵)足少陰。(俞府石關)嘔即吐之類。但吐而無物者曰嘔嘔而有物者曰吐。腹脹噯氣曰噫。噫者飽食之息。即噯氣也呃呃連聲曰噦。今以呃逆名之。中焦呃逆。其聲輕而短。水谷為病也。下焦呃逆其聲惡而長。虛邪相搏也。
卷六 論治補遺
噎隔
噎枯在上。咽喉壅塞。飲雖可入。食不能下。隔枯在下胸臆痞悶。食雖可入。至胃復出?;蚴诚露郯卓陂_。氣不能順?;蚴橙攵斝拇掏础m汈鲁觥J吵鐾粗埂?/p>
五隔五噎由喜怒太過。七情傷于脾胃。郁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飲食不下。蓋留于咽嗌者。則成五噎。結于胃膈者。則為五隔。(思憂喜怒悲)其病令人胸膈痞悶。嘔逆噎塞。
妨礙飲食。治法宜調陰陽。化痰下氣。陰陽平勻。氣順痰下。則病無由作矣。
按七情所傷。痰與氣搏。故食不下若瘀血阻礙。則食下作痛?;蚍次付鲁觥?傆善⑽柑搨?。血液枯槁。不能運化五谷。膈間受病。故通名為膈也。
卷六 論治補遺
虛癆
積虛成損。積損成癆。經年不愈。謂之久虛。有五勞六極七傷之分。五勞應五臟。曲運神機則勞心盡力謀慮則勞肝。意外過思則勞脾。預事而憂則勞肺。矜持志節則勞腎。六極應六腑。血極則面枯發落。善忘筋極則拘攣轉筋。爪黯甲痛。肉極則體瘦肉削。倦怠嗜臥。氣極則喘嗽少氣皮枯毛焦。骨極則面垢齒浮腰酸脊痛。精極則目暗耳鳴。遺溺莖弱。七傷者。推原勞極之由。如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房勞思慮傷心腎。心主血。腎主精。精竭血燥。氣衰火旺蒸疰日久。則癆生焉。
癆瘵既久。元氣必傷。熱毒痰瘀變幻生蟲。在肝為毛蟲。食人筋膜在心為羽蟲。食人血脈在脾為裸蟲。食人肌肉。在肺為介蟲。食人膚膏。在腎為鱗蟲。食人骨髓。其癥蒸熱咳嗽。胸悶背痛。兩目不明。四肢無力。腰膝酸疼。臥不能寐?;蛎嫔?白。或兩頰時紅。常懷忿怒。夢與鬼交。若蟲蝕肺系??┭绿?。喉瘡聲啞。思食無厭。皮枯毛落。良可悲憫。惟補虛扶元。殺蟲以絕其根??v不獲生??山^其傳疰也 驗病法。用乳香焚熏病者之手。令其仰掌以帛覆之。熏之良久。手背生毛。長至寸許。白而黃者可治。紅者則難。青黑者死。若熏之良久無毛者。非傳尸也初服
黑虎丹
下諸癆蟲。從大便中出。
真牛黃。阿魏(各一錢)真雷丸。南木香(各五錢)雄雞肫皮(洗凈炙干二錢)共研細末。用使君子(去殼)研末二兩。加前藥七錢。將飛羅白面打糊丸如梧子大聽用。
次服
小紅丸
錦紋大黃(為末一兩)加前藥末七錢。煉蜜丸如黍米大。外用朱砂為衣。聽用。
三服
打蟲化積丸
大黃(為末五兩五錢)檳榔(三兩)黑丑(頭末三兩五錢) 用面糊丸如梧子大。聽用。
初服起。于四更時。用砂糖水化吞黑虎丹。若壯盛者服二錢五分虛弱者服二錢。二次五更時服小紅丸。白糖水化吞。如壯盛者服四十丸。虛弱者服三十五丸。三次天明服化積丸。用片糖化水吞之。壯盛者服三錢五分。虛弱者服三錢。蟲下為驗。視其蟲黃白者治。青黑者不治。如無蟲。過二三日再服。至若收功常服地黃丸補其血氣。如服后瀉不止者。宜服異功散。
卷六 論治補遺
咳血吐血
咳血少痰。亦名干嗽。嗽血多痰。隨嗽而出。此皆肺受熱邪也。吐血者。逐口吐出。嘔血者。驟然上出??┭c咳血相似。然失血于口。有咽喉之異。蓋咽為胃之上竅。喉為肺之上竅。嘔血咯血出于咽??妊匝鲇诤?。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火盛則血逼而妄行。氣逆則血亂而妄行。凡偶有所傷。而根本未搖者易治。若元氣大虛。真陰不守。乃為勞損之癥。
凡失血等癥。見喘滿咳嗽。及左右腔膈間有隱隱脹痛者。病在肺。胸膈膻中之間。覺有牽痛如縷如絲或懊 嘈雜。有不可名狀者。病在心主包絡。胸腹膨膨。不知饑飽。食飲無味。多涎沫者。病在脾 脅肋牽痛?;蛟陻_喘息不寧。往來寒熱者。病在肝 氣短似喘。聲啞不出。骨蒸盜汗。咽干喉痛。動氣忡忡者。病在腎。大嘔大吐。煩渴頭痛。大熱不得臥者。病在胃。肺病宜清降。不宜升浮心病宜養營。不宜耗散。脾病宜溫中。不宜酸寒肝病或宜疏利。
或宜甘緩不宜秘滯。腎病宜壯水。宜滋陰。不宜香燥克伐。胃病或宜大瀉。或宜大補。當察兼證虛實而治之。
卷六 論治補遺
肺痿肺癰
肺痿之病?;驈暮钩?。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
故得之。寸口脈數。其人咳??谥蟹从袧嵬傧涯?。若口中辟辟燥??燃葱刂须[隱痛。脈滑數為肺癰??韧履撗?。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
肺痿者。其積漸已非一日。其寒熱不止一端??傆晌钢薪蛞翰惠斢诜巍7问B。轉枯轉燥。然后成之于是肺火日熾。肺熱日深。肺中小管日窒咳聲以漸不揚。胸中脂膜日干??忍灯D于上出。行動數武。氣即喘鳴。大要生胃津。潤肺燥下逆氣。開積痰。止濁唾。補真氣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熱以復肺之清肅。然肺雖燥而多不渴。勿以其不渴而用燥熱之藥。肺痿咳唾。
咽燥欲飲水者自愈。肺痿六脈沉澀而急?;蚣殧禑o神。脈口皮膚枯干而氣息粗者死。
寸口脈浮而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浮則汗出數則畏寒。風中于衛。呼氣不入。熱過于營。
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于肺。其人則咳。口干喘滿。咽燥不渴。時唾濁沫時時振寒。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金匱原文作脈微而數。)肺癰由五臟蘊崇之火。與胃中停蓄之熱。上乘乎肺肺受火熱熏灼。即血為之凝。血凝。
即痰為之裹。遂成小癰所結之形日長。則肺日脹而脅骨日昂。乃至咳聲頻并。濁痰如膠。發熱畏寒。日晡尤甚。面紅鼻燥。胸生甲錯。金匱治法最精。全在未成膿之先。今人誤作虛勞治之。迨至血化。為膿。肺葉朽壞。傾囊吐出。始識其癥。嗟無及矣間有癰小氣壯胃強善食。其膿不從口出?;蝽樔じ亻T。或旁穿脅肋。仍可得生。然不過十中二三耳。
肺癰初起。疑似未真。用生大豆絞漿飲之。不覺腥氣者是也咳則胸脅微痛。痛在右畔肺之長葉。而坐臥得寧。形色如常。便溺自調者可治。若潰后大熱不止。時時惡寒。胸中隱痛。痛在左畔肺之短葉。此金氣虛。潰后再難平復。而喘汗面赤。膿痰腥穢不已者難治。若喘鳴不休??┩履撗?臭異常。正氣大敗。而不知痛。不得臥。爪甲紫而帶彎。手掌如枯樹皮。顴紅唇反。聲啞鼻煽者不治。金匱論脈滑數為肺癰?;瑪嫡?。已成之脈。又云微而數。微數者初起之因也。大抵初起脈不宜數大。潰后忌短澀。脈緩滑面白者生脈弦急。面赤者死。(微當作浮)
卷六 論治補遺
頭痛
頭為天象六腑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于此。天氣六淫之邪。人氣五。賊之逆皆能相害或蒙蔽其清明?;蜊斩羝浣浰?。與正氣相搏。郁而成熱脈澀而痛。若邪氣稽留脈滿而氣血亂。則痛乃甚。此實痛也。寒濕所侵真氣虛弱。雖不相搏成熱。然邪客于脈外。則血澀脈寒。卷縮緊急。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減此虛痛也。因風痛者抽掣惡風。因熱痛者。煩心惡熱。因濕痛者。頭重。天陰轉甚。因痰痛者。昏重。憒憒欲吐。因寒痛者絀急而惡寒戰栗。氣虛痛者。惡勞動。其脈大血虛痛者。善驚惕其脈芤頭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風藥者。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假引經。
醫書多分頭痛頭風為二門。然一病也。淺而暴者名頭痛。深而久者名頭風。頭風必害眼者。經所謂東風生于春。病在肝。目者肝之竅。肝風動。則邪害空竅也。
久頭痛而略感風寒便發。須重綿包裹者。此屬郁熱。蓋本熱而標寒也。因其本有郁熱。
毛竅長疏。故風寒易入。□□內熱。閉逆為痛。惟瀉火涼血。佐以辛溫散表。
頭痛雖各經皆有火證。陽明為最。正以陽明胃火盛于頭面。而直達頭維故其痛必甚。脈必洪。多內熱口渴。其或頭腦振振痛而兼脈絕無表邪者。必火邪也。白虎湯加生地麥冬木通澤瀉。他經則芍藥花粉芩連知 龍膽梔子擇用之。但治火不宜佐以升散。蓋外邪之火??缮⒍ァ扔糁稹5蒙鸁胍?。
卷六 論治補遺
頭旋
頭眩目花。身轉耳聾。如立舟車之上。起則欲倒。此虛極乘寒也。或七情郁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也。酒色過度。腎虛不能納氣歸元。使氣逆奔而上。此氣虛也。吐衄崩后。或產后失血。脾虛不能收攝營氣。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暈也。
一有每遇風寒。即發眩暈不省。冷汗時流者。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
白薇湯
。
白薇 當歸(各一兩) 人參 甘草(各一錢)分為五服水煎
止眩湯
治頭眩疼??治沸貪M。
茯神(一錢) 遠志 防風 細辛 白術 前胡 人參 桂心 熟地 甘菊(各七分) 枳殼(五分)
清陽湯
治目眩夢斗。恐懼色變。此屬膽虛。
防風(一錢) 人參(七分) 細辛 川芎 甘草 茯苓 獨活 前胡(各五分)
卷六 論治補遺
目疾
張子和曰。圣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少年之人多太過。年老之人多不及。但年老之人間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
夫目之內 。足太陽經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 。足少陽經。血少氣多。目之上綱。手太陽經。亦血多氣少。目之下綱。足陽明經。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于目兩旁交額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于目惟足厥陰經連于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厥陰之虛也。刺太陽陽明出血則愈明。刺少陽出血則愈昏。要知無使太過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凡血太多則溢。太少則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目者。肝之外候也肝主血。在五行屬木。木之為物。太茂則蔽密。太衰則枯瘁矣。夫目五輪。乃五臟六腑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曰氣輪。兩胞屬脾曰肉輪。兩 屬心曰血輸。瞳神屬腎曰水輪。
烏珠屬肝曰風輪。氣輪病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也。黑水(即瞳神)神光(即烏珠)被翳。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澀痛。心火甚也。凡目暴赤腫痛。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寒目瞞。皆大熱之所為也。(此言目病皆因火邪。然有陰虛冷淚昏眇脫陽等癥)外障者。乃睛外為云翳所遮。多由赤痛而成或為攀睛?;驗?肉。治以寬中開郁。順氣清痰。滋陰降火。
補腎疏風為主。外視其翳色從何經來而刺之。蓋目之為病。肝熱則昏暗。心熱則煩痛。風濕則癢。血少則澀。腎虛則睛損。甚則陷突。微則翳膜矣。
內障之病。無眵淚痛癢羞明。緊澀之癥。但有如薄紗籠者。有如霧露中者。有如見黑花者。
有如見飛蠅者。有如見懸珠者。然其二目光明同于無病者。最難分別。惟目珠不動。微可辨耳。徐彥純曰。內障乃瞳神黑小。神光昏昧也。綱目謂。其有翳在黑睛內遮瞳子。龍木論曰。有腦脂流下作翳。有肝風沖上作翳。(此足太陽厥陰之邪)刺天柱風府通里太沖等穴。又有用金針于黑眼內撥去云翳。能使頃刻復明。夫目屬肝。肝主怒。怒則火動生痰。痰火阻隔肝膽脈道。則通光之竅遂蔽。是以二目昏朦如煙如霧。目既昏花。逾生郁悶。故云久病生郁。
久郁生病。不達此理者。惟以補肝腎藥投之。其肝膽脈道之邪氣。逾甚逾蔽。致目日昏。必究其肝腎果無邪而虛。則以補劑投之。倘正氣虛而邪氣有余。先驅其邪氣。而后補其正氣。
斯無助邪害正之弊。(無論內癥外瘍目疾善類先要以內科恚中揣摩蓋此涉獵在陷癥時以免胸中無把握)眼之為病。在府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為里。當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易治。久病者為里難療。如男子先傷左目。而右目屢發定不可保女先傷右目而左目屢發亦不能救。必須觀人老少壯弱為主。先將難易預定。如瞳神凸凹者不治。青綠白色者不治。純黑者不治。睛少光彩者不治。此老人及血衰之癥。若翳障如半月之狀亦難治之。若睛圓不損。不論星多少。翳濃薄。皆可治之。翳怕光滑。星怕在瞳神??傄唆枵陷p薄。星點細小。若遇翳障未盡。
不可用刀割。蓋目得血而能視。刀割則傷血翳膜。生自肝火。不可以火灸。惟服藥于先。兼用點藥。則病漸退而不復發也。
凡眼上午不疼下午大痛。是虛熱也。上午大痛。下午不疼是實熱也。眼淚多者是虛熱。
少者是實熱也。
眼有翳膜漸漸遮睛不痛不疼。冷也有疼痛者。熱也。
眼內膜翳。帶白色。冷也。眼膜帶紅色者。熱也。
眼淡白紅者是虛熱也。
卷六 論治補遺
太元真人進還睛丸表
伏以醫有神圣巧工之妙人不可不知。藥有溫涼寒熱之性醫不可不辨昔黃帝嘗百藥而制本草。
叔和察六脈而燭病原。所以扶世道而救民命者良有在也上古之人。咸臻壽考。況世之最貴者。莫貴于人人之最貴者。莫貴于目。夫目者。五臟六腑之精華。百骸九竅之至寶。洞觀萬物。朗視四方。皎潔如珠。包含天地。內連肝膽。外應睛瞳。竅雖開于肝門。瞳乃屬于腎藏。
腎屬北方壬癸水。心屬南方丙丁火。心腎不和水火交戰。則血氣停留不散膽損肝虛。定然眼中受病。凡療眼疾須補腎元。次修肝木肝乃腎之苗。腎乃肝之本。修肝則神魂安靜。補腎則精魄安和。眼目自然明朗。譬如種木當在修根。根壯則枝葉茂盛。根損則花葉凋零。且如黑睛屬腎。腎虛則眼淚下流。竅門通肝。肝風則冷淚常出。白睛屬肺。肺熱則赤脈系白輪。
上下瞼屬脾。脾風則拳毛倒睫。大小 屬心心熱則攀睛 肉。眼有五輪。外應五行木火土金水內應五臟肝心脾肺腎。五輪者。風血肉氣水八廓者天地水火風雷山澤目有病患須究根源勿用庸醫。妄行鉤割。夫人好施丹藥。脾胃損傷終夜憂思精神耗憊或膽中受熱?;蚍紊鲜芎蚴澄逍撂嗷蚩v七情過甚?;蛴^星望月。或近火沖煙。故使三焦受熱。致令兩目失明。或迎風多淚?;蛞曃锶鐭??;蛴^空中如云霧或視太陽如濁水。五臟虛耗。夜夢鬼交。眼前如見黑花繞亂黑輪常如白霧昏 。臣竊憫之。陛下戒之。今按本草制成仙方。能養性安神。搜風明目。卻熱除邪。修肝補腎雖遠年內障而可明。治近日赤腫而即去。藥共二十九味。名曰還睛丸修之奇異。有君臣佐使之功制不尋常。有蒸炮銼煉之妙不問老幼陰陽。即見光明清白恭惟皇帝陛下修凝道德攝養精神。端居九重之中。明鑒萬里之外。固不賴于此藥。亦可保于未然伏愿普頒百姓。請嘗試之。俯賜群臣。必臻捷效。臣無任瞻天仰圣。激切誠虔之至。謹錄其方。隨表拜進以聞。
還睛丸方
人參 茯苓 山藥(各一兩五錢) 熟地 生地 麥冬(去心焙) 天冬(去心焙各三兩)犀角(銼細末) 防風(各八錢) 川芎 黃連 五味子 甘草(炒各七錢) 杏仁 石斛 枸杞子牛膝(酒洗炒) 羚羊角 菊花 菟絲子 青箱子 蒺藜(杵去刺炒) 枳殼 草決明 肉蓯蓉杜仲(酒洗炒) 當歸(酒洗) 黃柏(酒洗炒各一兩) 知母(酒炒二兩)(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鹽湯下○一方無后五味名固本還睛丸。)
卷六 論治補遺
耳病
腎開竅于耳。而能聽聲者肺也。因肺主氣。一身之氣貫于耳也。凡治耳聾。必先調氣開郁宗脈虛。而風邪乘之。氣否不宣。是為風聾。內必作癢?;蚣骖^痛。厥氣搏于耳。是為厥聾。否塞不通。必兼眩暈。勞傷血氣。淫欲斫喪。憔悴昏憒。是為勞聾。有能將息得宜。其聾自輕。如日就疲勞。則為久聾。濃味動胃火。左右俱聾。忿怒動膽火。則左聾。色欲動相火。則右聾。
耳瘡屬三焦經。若發熱炊痛。風熱所致。若內熱癢痛。兼肝經血。熱也。
耵耳者風熱搏之。津液結塞成核。能令暴聾。宜四物加羌活防風柴胡黃芩。連翹玄參。
耳由氣郁生痰。內火攻沖。生瘡形似赤肉?;虺瞿撍?。宜二陳加玄參花粉黃芩山梔連翹蔓荊子柴胡。
耳衄。耳中出血也。左關脈弦數者。為少陽經火。宜柴胡清肝散尺脈或躁或弱者。少陰經虛。宜六味地黃丸。
卷六 論治補遺
鼻病
鼻受天氣。故曰天牝。乃宗氣之道心肺之門戶。心肺有病。則氣息不利。其經絡所至。
專屬陽明。自山根以上。則連太陽督脈以通于腦風寒外感。則氣壅熱郁。清濁溷亂。熱微鼻流清涕為鼽。熱重鼻流濁涕為淵?;蛄鞒酎S水。又名腦漏。胃中食積熱痰流注肺中。令濁氣凝結而生息肉。塞滯鼻中。又名鼻 。(音甕)外感者。治宜辛散。內火上炎。治宜清涼。又鼽淵瘡痔久不愈者。非心血虧。則腎水少。養血。而火自降。補腎而金自清。鼻塞久者。亦有內傷肺胃。清氣不能上升。非盡外感也。
衄血必自山根以上睛明之次而來。沖脈為十二經之血海。附于陽明。大抵七情勞傷。陰虛火動。血從經絡直犯清道而出于鼻治宜甘平以養真陰。
防風湯
治鼻病在標者。
防風 川芎 黃芩 桔梗 甘草 大力子外風加羌活荊芥薄荷細辛辛夷白芷內火加山梔連翹花粉元參桑皮。
卷六 論治補遺
舌病
心脈系乎舌本。肝脈系乎舌旁。故舌病。皆心肝二經之所主也。脾壅則血上泛。心熱則舌裂成瘡或因風寒所中。則舌卷縮而不能言?;蚍縿谶^多。則舌長寸許而不收?;蚱咔樗?。則舌腫滿而不消。其舌根腫脹者謂之重舌(有生如小舌者)舌腫而不柔和者謂之木舌。起時即宜急治。遲則必死。有不能言語。舌出過唇患者不時弄舌。名曰弄舌喉風癥。此因五臟蘊積風熱?;騽谝圻^度而生。如患木舌者。以自手拔舌。舌即不收。須用針刺少商穴及手足少陰少陽井。以探生死。血出者易治。黃水出者難治。如腫不消者。亦難治也。用青魚膽汁攪吐其痰。宜。
枳殼 牛蒡 黃芩 連翹 山梔 射干 蘇子 金銀花 膽星 青皮 防風 生地 犀角黃連 木通(等)水煎服 又有一種木舌。舌脹滿口。痰涎極多。宜以樸硝紫雪白鹽各五分。用竹瀝調敷。方中可加大黃芒硝。下后即好大半。以消痰潤肺理氣之藥治之而愈。舌吐出不收以冰片少許點之。又黃連人參白芍柴胡菖蒲煎服。
卷六 論治補遺
咽喉病
喉痹所屬諸經。少陽陽明厥陰少陰。而少陽厥陰為木火之藏。固多熱癥。陽明為水谷之胃氣直透咽喉?;馂樽钍?。察其以情志郁怒而起者。多屬少陽厥陰。以口腹肥。甘辛熱而致者。多屬陽明。宜以實火論治。至若少陰之脈絡于橫骨終于會厭。系于舌本。凡陰火逆沖于上。多為喉痹。若少陰之實火。自有火癥火脈。少陰之虛火亦多內熱口渴。又有格陽喉痹者。由火不歸元。無根之火客于咽喉上熱下寒六脈微弱。腹不喜冷。即其候也。
喉痹病。大概痰火所致。急者吐痰后。復下之。又甚者以針刺出血。后用藥吐下。內經曰火郁發之。發散也。吐痰出血。亦發散之端也。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中響者。此為肺絕之候速宜人參湯。和竹瀝姜汁下。若服之早者十全七八。遲則不救。
凡火浮于上。結于頭面咽喉者。最宜清降不可升散。蓋火得升愈熾。
纏喉風癥。熱結咽喉。滿片紅腫。腫繞于外。痛而且麻且癢。多不成膿。亦不必出血但使火降。其腫自消一邊發者輕兩邊發者重男子延至結喉女子至胸膛。治也。
喉 癥滿喉生瘡紅痛。久不能愈此陰虛火炎。若瘡破或爛。宜用吹藥。
喉瘤由肺經郁熱。兼多語損氣而成。形如圓眼。紅絲相里。或單或雙。生于喉旁。或醇酒炙爆?;蚺瓪夂敖小7钢畡t痛。忌用針刀。宜服
益氣清金湯
。
浙貝母 麥冬(各去心) 牛蒡子(炒研各一錢五分) 桔梗(三錢) 黃芩(二錢) 白茯苓陳皮 梔子 薄荷 人參(另煎) 甘草(各一錢) 紫蘇(五分) 竹葉(三十片)水煎食遠服。
鎖喉風癥不腫不痛痰涎壅塞而喉竅緊閉若氣喘目直視頭汗如珠不可治也 或痰多以萬年青根(即千年藍)搗汁和醋攪去痰涎或用土牛膝。取汁亦可。
壁錢散
五六月取有子壁錢七個老 蛛兩個發扎好用明礬七分溶化以扎好之壁錢入溶礬粘足燈火炙透研細凡熱痛喉癥用吹最效。
卷六 論治補遺
齒牙病
齒牙者。腎之標。統屬足少陰經。齒根肉曰齦。東垣曰上齦隸于坤土。足陽明之脈貫絡也。止而不動。下齦嚼物。動而不休。手陽明之脈貫絡也。上 痛。喜寒飲而惡熱。取足陽明也。下 痛。喜熱飲而惡冷。取手陽明也。
牙床腫痛。齒痛搖動?;蚝跔€脫落。世人皆作腎虛治。不知此屬陽明濕熱癥也。蓋齒雖。而生于牙床。上下床屬陽明。大腸與胃。猶木生于土也腸胃傷于美酒濃味膏粱甘滑之物。
以致濕熱上攻。則牙床不清。而為腫為痛。或出血或生蟲。由是齒不得安。而動搖黑爛脫落也。治宜瀉陽明之濕熱。則牙床清而齒固矣。
卷六 論治補遺
骨槽風
耳前腮頰痛引筋骨。寒熱如瘧。牙關緊閉不能進食。不待腐潰而齒便脫落。此風毒竄入骨槽所致。初則堅硬難消。宜用生姜片熱頰車穴。艾灸二七壯。針刺齒齦以泄其毒。以冰硼元明粉為散吹搽。內服降火化痰消腫之劑久則瘡口難合非參 歸芍補托兼肉桂麥冬桔梗白術之類不能破結斂肌若腐腫不消。虛熱不退形焦體削者。不治。
卷六 論治補遺
痹病
風寒濕三氣雜合。則壅閉經絡。血氣不得通行而為痹。凡人氣行脈外。血行脈內。氣虛則麻血虛則木。麻木不已則偏枯痿廢。經曰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濕痹者。濕邪痹其身中之陽氣也。利其小便。則陽氣通行無礙。而關節之。痹并解矣。
設小。反欲得被蓋向火者。又當微汗以通其陽也。
酒濕痹癥口眼 斜。舌強肢廢。渾似中風。當瀉濕毒。從微汗微下之法。
皮痹者。邪在皮膚癮疹風瘡搔之不痛。宜疏風養血。故皮膚枯燥者。由血虛風邪也。腫
卷六 論治補遺
痛風
痛風即痛痹也。又經言熱勝則痛濕勝則腫。大率血熱沸騰?;蛏胬洹W鴿癞旓L熱血得寒。污塊?;蚰[如匏?;蛲慈绯浮R云渫囱瓪v節甚如虎咬。名曰白虎歷節風上體痛。宜祛風豁痰。散熱微汗。下體痛。宜流濕行氣。和血舒風。陰虛則脈弦散。而重在宜詳辨。如年高舉動則筋痛者。是血不能養筋。名曰筋枯。難治。
卷六 論治補遺
鶴膝風
鶴膝風乃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以致內熱食減。肢體攣痛。膝骨日大而上下肌肉枯細若傷于肝腎者六味地黃湯為主。若見癥口干頭暈。并用補中益氣湯。飲食少。胸膨脹大便泄。并用六君子湯若欲作膿或潰后十全大補湯。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用蔥熨可以內消膿水清稀。肌肉不生。并用八珍十全大補湯。臍腹冷疼腳膝無力。頭暈吐痰。小便頻數。并用八味丸古方治小兒鶴膝風用六味加鹿茸牛膝共八味不治其風。其意最善小兒非必為風寒濕所痹。多因先天所稟腎氣衰薄陰寒凝聚于腰膝而不解。從外可知其內也。故以六味丸補腎中之水以鹿茸補腎中之火。以牛膝引至骨節而壯裹擷之筋。此治本不治標之法也 凡肘膝腫痛。臂 細小者名鶴膝。風以其象鶴膝之形。而名之也或止兩膝腫大 腿枯細不能屈伸俗謂之鼓槌風總由風寒濕三氣流注之為病腫痛者必有邪滯枯細者。必因血虛。凡治此者必以養血為主。有風者兼散風有寒濕者兼去寒濕由邪郁成熱者。宜滋陰清火有痢。后而成者此。以瀉痢亡陰。尤宜補腎。
如腫硬不痛而色白者此不愈也。
屈膝散
治鶴膝何首烏(男便浸曬) 天花粉 荊芥穗 鹿茸(各五錢) 苦參(女便浸曬) 防風 薏苡仁 牛膝(各一錢)肥皂核肉(一兩)共為粗末。每用三錢。同冷飯團四兩。牯豬油六錢。粘米。綠豆。各一撮。水四碗。煎至一碗。分作三次溫服。
熨藥方
治寒濕痹痛。麻木不仁。
川烏 草烏 蓽茇 甘松 山柰(各五錢)上為粗末。炒熱。布包熨痛處。
一治腿膝背腰胸腹諸痛。用川椒(為末)水姜(切碎等分)蔥(三莖)鹽(一撮)小麥麩面(四五合)微火炒熱布包熨患處亦效。
卷六 論治補遺
痿
丹溪曰。內經謂諸痿起于肺熱。又謂治痿獨取陽明。蓋肺金體燥而主氣。畏火者也。脾土性濕而主四肢。畏木者也。若嗜欲無節。則水失所養?;鸸延谖范晁鶆佟7蔚没鹦岸鵁嵋?。
肺受熱則金失所養。木寡于畏而侮所勝脾得木邪而傷矣。肺熱則不能管攝一身脾傷則四肢不能為用。而諸痿作矣。瀉南方則肺金清而東方不實何脾傷之有補北方則心火降而西方不虛。
何肺熱之有。故陽明實則宗筋潤能束骨而利機關矣。
天產屬陽。濃味發熱。凡病痿者。必淡泊食味。至于食少肌瘦?;蛐篂a者。雖有內熱必以芳香甘溫先復胃氣為主則飲食進而痿弱自健。若拘于寒涼。谷氣益衰。四末益枯矣。
濕熱痿者雨濕浸淫。邪氣蒸脾。流于四肢。自覺足脛逆氣上騰?;蛩闹彳浤[痛。或足指麻木頑癢。小便赤澀脈來沉濡而數此皆濕熱在下之故。所謂濕熱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長 短為拘。弛長為痿也。宜升陽燥濕禁用填補之劑。
濕痰痿者肥盛之人濕痰內停??陀诮浢}。使腰膝麻痹。四肢痿弱。脈來沉滑。此膏粱酒濕之故。宜燥脾行痰。
氣虛痿者。因饑餓勞倦。百骸溪谷皆失所養。故宗筋弛縱骨節空虛。凡人病后手足痿弱者。
皆屬氣虛所謂脾既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谷氣而不用也宜補中益氣。治痿獨取陽明此為氣虛者立法也。
陰虛痿者酒色過度。下焦肝腎之火燔灼筋骨。自覺兩足極熱上沖腿膝酸弱痿軟。行步艱難脈來澀弱?;蜃竺}雖大。按之無力宜補養肝腎。
血虛痿者。凡產后失血后。面色痿黃。手足無力。不能行動者也。宜滋養營血往往用養血藥而痿如故者。脾虛不能生血也。
血瘀痿者。四肢痛而不能運動。致脈澀而芤者宜養血行瘀。
食積痿者。飲食太過。升降失常。脾氣不得運于四肢手足軟弱或腹膨脹痛或惡心噯氣。宜消導食積。然后補脾。
痢后腳軟脛疼?;蛳ツ[者。此下多亡陰所致宜補脾兼升。舉之劑間有痢后兜澀太早積瘀不清。下注隧道而成痿者。此又當行氣逐瘀。與前癥迥異矣。
卷六 論治補遺
腰痛
腰為腎府。腎與膀胱為表里。在經屬太陽。在臟屬腎氣。諸脈皆貫于腎。而絡于腰脊。故腰痛悠悠不止乏力酸軟者腎虛也。遇陰雨久坐。則冷痛沉重者。濕也。遇寒而痛。足冷背強者。寒也。遇熱而痛者熱也。郁怒而痛者氣滯也。憂愁思慮而痛者氣虛也。勞動則痛者肝腎衰也。風痛則牽連左右。腳膝強急。挫閃痛者。舉身不能俯仰轉側。瘀血作痛。晝輕夜重。便黑溺清。(刺委中)。腎著腰痛身重。腰冷如冰。亦由濕也。
跌撲傷而腰痛者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也。用酒糟蔥姜搗爛罨之最效。
卷六 論治補遺
腰痛
俗以身痛呼為箭風者。因其人衛氣虛腠理不密。賊風乘虛而入客于經絡營衛不通。則痛處按之用針挑出形如羊毛。此即閉塞結硬之絡脈也而挑時暫快。過則依然。治法或燃麻油燈淬之或用艾葉溫散或用白芥子為末調敷?;蛴媒疸y花內服取效。
卷六 論治補遺
心痛
五臟之滯。皆為心痛。腎心痛者。多由陰邪上沖。故善螈如從后觸其心。胃心痛者。多由停滯。故胸腹脹滿。脾心痛者。多由寒逆中焦。故其痛甚。肝心痛者。多由木火之郁。病在血分。故色蒼蒼如死狀。肺心痛者。多由上焦不清。病在氣分。故動作則病益甚。(以上刺法見靈樞厥病篇)知其在氣則順之。在血則行之。郁則開之滯則逐之?;鸲鄬崉t或散或清之。
寒多虛。則或溫或補之。得其本??呻S手而應也。真心痛者。不可治。(金匱要略心痛章沈氏注曰五臟胃府心痛并痰蟲食積即為九痛)外臺九種心痛之名一蟲二注。三氣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去來痛。
心痛有上中下三焦之別上焦痛者。在膈上。內經所謂胃脘當心而痛。時人以此為心痛非也。中焦痛者。在中脘。脾胃間病也。下焦痛者。在臍下肝腎大小腸病也。
卷六 論治補遺
胸脅痛
胸中引脅下空痛者。肝虛。也引小腹痛者腎虛也引背胛臂廉皆痛者心火盛也。引脅肋髀外皆痛者。肝木實也。又有痰結停飲血瘀氣滯者。此皆實癥也。惟作勞之人。胸痛引背。食少倦怠。遇勞頻發。此為脾肺虛宜培元氣若怯弱咳嗽痛引胸中云門中府者防肺癰之患。
卷六 論治補遺
腹痛
腹痛有三部。大腹痛者屬太陰脾。當臍痛者。屬少陰腎。小腹痛者。屬厥陰肝。及沖任大小腸。各有七情之發六氣之害 暴傷飲食。則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后入腹。血積上焦。脾火熏蒸。則痛從腹而攻上血積下部。胃氣下陷。則痛從腹而下墜。傷于寒者。痛無間斷。得熱則緩。傷于熱者。痛作有時。得寒則減。因饑而痛者。過饑即痛。得食則止。因食而痛者。多食則痛。得便乃安。吞酸腹痛。為痰郁中焦。痞悶腹痛。為氣搏中州?;鹜茨c內雷鳴。充斥無定。痛處覺熱。心煩口渴。蟲痛肚大青筋。饑即咬嚙。痛必吐水。
痛定能食。氣虛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淺。血虛痛者。痛如芒刺。牽引不寧。
腸癰痛者。腹重而痛。身皮甲錯。繞臍生瘡小便如淋。
疝氣痛者。大腹脹。小腹急。下引睪丸。上沖而痛。痧癥痛者?;虼笸隆;虼鬄a。上下。厥冷轉筋。陰毒痛者。爪甲青。面唇黑。厥逆嘔吐。身冷欲絕。積聚痛者。有形可按。痢婦人腹痛。多有關于經水胎孕者。宜先審之。
卷六 論治補遺
蠱毒
閩廣之人。有于端午日午時捉虺蛇蜈蚣蝦蟆三物同貯一器。任其自相食啖俟一物獨存。
毒于飲食中啖之。少則待以歲月。食盡五臟而后死。死則流毒于旁人。亦成此病。多則數日即死。其癥心腹絞痛。如有蟲咬。吐下惡血。如豬肝爛肉。若不早治。百無一生。此之謂蠱病。一中毒不論年之遠近。但取煮熟雞子。插金銀簪于內口含雞子一食頃。簪卵俱黑者是毒。否則非也。
國中毒方 青木香(一兩)水煎一碗空心吃之可吐。如不吐。至三服必吐。
不拘新久中毒方。雄黃 朱砂(各五錢研細) 藜蘆(一錢○吃此藥不可吃酒凡人參沙參元參細辛赤白芍吃藜蘆前后俱忌吃) 巴豆(去殼細皮及油用霜三分)共為末。蜜丸梧子大。
每服(五分)空心姜湯下。后當瀉去惡物。如煩悶。吃生鴨血?;蛑篪啘嬛?。即愈。
卷六 論治補遺
積聚
(亦名 瘕)積者。五臟所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六府所成。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 肝積名肥氣在左脅下如覆杯 肺積名息奔。在石脅下如覆杯。久則喘咳 心積名伏梁。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則令人煩心 脾積名痞氣。在胃脘。腹大如盤。久則飲食不能充肌膚 腎積名奔豚。(沖脈為病)發于少腹。
上至心。下若豚狀。上下無時。久則喘逆。骨痿少氣。
夫 者堅也。積在腹內?;蚰c胃之間。推之不動。名曰 瘕者假也。其結聚浮假而痛。
推移乃動。名曰瘕。 癖者。在腹內。近臍左右各有一條筋脈急痛。名曰 。僻在兩肋之間。有時而痛。名曰癖。若在小腹而牽引腰脅為疝瘕。
卷六 論治補遺
黃膽
黃病多屬太陰濕土。脾不能勝濕復挾火熱則郁而生黃古有五疸之名。曰黃汗曰黃膽。曰谷疸浴。熱留皮膚。此屬表癥。黃膽身面眼目指甲皆黃。善饑溺黃因濕熱蒸郁。邪留胃中病屬里癥。谷疸不能食。食已頭眩腹脹心煩。因大饑過飽。病屬中焦酒疸心胸懊 。欲吐不食目黃鼻燥。面發赤斑。足脛滿溺赤因大醉當風。毒留清道。病屬上焦脈浮洪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其水谷之精氣。為濕熱所瘀而不行變成黑疸。面黑目青膚粗燥。其脈微弱者不治。色疸額黑頭汗手足心熱。曰反惡寒小便自。利大便黑。此由房勞傷腎所致病屬下焦若多渴者難治。(夏月濕熱相蒸多有發黃之候熱多其色明亮濕多其色黯晦)
卷六 論治補遺
腫脹
云樞水脹篇曰膚脹鼓脹可刺耶。岐伯曰。先瀉其脹之血絡后調其經(再)刺去其血絡也。
河間論五水灸法云夫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推各臟以論之風合歸肝皮合歸肺黃汗歸脾石合歸腎風水脈浮必惡風皮水脈亦浮按下沒指石水脈沉腹滿不喘黃汗脈沉遲發熱而多涎。久而不愈必致癰膿水腫脈浮帶數即是虛寒潛止其間久必沉伏沉伏則陽虛陰實為水必矣要知水脈必沉是也論曰脈出者死與病不相應也唇黑則傷肝缺盆盈平則傷心臍出則傷脾足心平則傷腎背平則傷肺皆不可治。
風水灸肝井(大敦)赤水灸心滎(少府)黃汗灸脾俞(太白)皮水灸肺經(經渠)石水灸腎合(陰谷)歌曰十般鼓脹要先知切忌臍高凸四圍腹上青筋休用藥陰囊無縫不堪醫背平如板終難治掌上無紋有限時五谷不消十日死肚光如鼓效應遲痰多氣短皆無藥十個當知九個危。
氣腫從來不可醫肚光如鼓甚蹺蹊按之如石彈之響泄氣方能見效奇
卷六 論治補遺
疝氣
肝所生病為狐疝(詳見下)足陽明之筋病 疝腹筋急。( 音頹○即子和所謂血疝)黃脈之至也。大而虛(脾受肝邪)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巢氏曰厥逆心痛飲食不下名厥疝)厥陰所謂 疝。婦人。少腹腫也。( 同 陰病也)脾傳之腎。病名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即筋疝)厥陰之陰盛。脈道不通為 癃疝(李士材曰。內有膿血小便不通)任脈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督脈生病。從少腹上沖心而痛。不得前后為沖疝。
寒疝囊冷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控睪丸痛。此坐臥濕地。寒月涉水冒雨?;騽诼禑針O。坐臥磚石而得。宜溫經散寒 水疝腎囊腫痛陰汗時出。或腫如水晶?;虬W而搔出黃水。或小腹按之作水聲。此醉酒行房或過勞汗出。寒濕乘虛襲入下部而得宜利水除濕。有漏針去水者。人多不得其法。筋疝陰莖腫脹。或潰或痛?;蚶锛苯羁s?;蚯o中痛。痛極則癢或挺縱不收?;虬孜镫S溲而下。此房勞及邪術所致。宜清火解毒 血疝。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之端。俗云便癰。此醉飽勞碌。使內。氣血流入脬囊。結成癰膿。宜和血消瘀。氣疝上連腎區。下及陰囊?;蛞蚺?。則氣郁而脹。脹罷則氣散。宜散氣疏肝。小兒有此俗名偏氣。惟灸筑實穴可消。狐疝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立則出小腹入囊而脹痛與狐之晝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相類此脾氣下陷。宜升陽降陰 疝。陰囊腫硬。如升。如斗不痛不癢。此地氣卑濕所生。宜導濕利水。一云 疝最大而堅沖氣犯心即能殺人。(凡治 疝。非斷房事濃味不效)女子陰戶突出。亦皆疝類。但不名疝而名瘕。乃熱則不禁固也。宜以苦堅之。
七疝為病。若非勞役過度。即是遠行涉水。熱血得寒而凝滯于小腸膀胱之分?;驖癯颂摱魅胗谧阖赎幹浺蓑屩鸨窘浿疂駸嵘园布醇优囵B更慎酒色濃味為佳。
卷六 論治補遺
淋病
淋癥所感不一或因房勞?;蛞蚍夼??;蛞虼季茲馕丁7縿谡摺j幪摶饎右病7夼?。氣動生來。而痛不可忍者。初則熱淋血淋。宜散熱利小便。久則煎熬水液。如濁如膏。如砂如石也。宜開抑。行氣。破血滋陰。
凡小腸有氣。小便脹。小腸有血。小便澀。小腸有熱。小便痛。禁用補氣之劑。
膀胱為津液之府。氣化則出。寒邪客于胞中。則氣不化而成淋。必先寒栗而后溲便澀數中腫痛。蓋冷氣入胞。與正氣相爭。寒氣勝。則戰寒而作淋。宜散寒扶正。(淋病大率心腎氣郁清濁相干。熱蓄膀胱所致。冷氣滯于膀胱而作淋者。甚少。)虛淋者。腎虛精敗也。童子精未盛。而御女。老人陰已痿而思色。則精不出而內敗。莖中澀痛成淋者。惟金匱腎氣湯可救。若精已竭而復耗之。則大小便牽引而痛。
卷六 論治補遺
癰疸
癰疸癥有五善七惡。不可不辨。凡飲食知味。動息自寧。一善也。便利調勻?;蛭⒏蓾埔?。膿潰腫消。水鮮不臭。三善也。神彩精明。語聲清亮。肌肉好惡分明。四善也體氣和平。五善也。七惡者。煩躁時嗽。腹痛渴甚。眼角向鼻瀉痢溺如淋。一惡也。氣息綿綿。脈病相反膿血。既泄腫 尤甚膿色臭敗。痛不可近。二惡也。目視不正黑睛緊小三惡也。短氣嗜臥面青唇黑。未潰肉黑而陷四惡也。肩背四肢不便已潰青黑筋腐骨黑。五惡也。食不下服藥嘔。氣噎痰塞身冷自汗。六惡也。聲嘶色敗。唇鼻青赤面目四肢浮腫七惡也。
癰淺而大也熱勝血則為癰膿也。疽深而惡也。
瘍。有頭小瘡也。疹浮小癮疹也(熱勝于陰為瘡瘍濕滯于血為癮疹)
卷六 論治補遺
疔瘡
疔?;鹱C也。形小根深。發無定處。如火焰疔多生唇口及手掌指節間。初生一點紅黃小。
痛兼麻癢。此心經毒火也。紫焰疔多生筋骨間。初生紫 。次日破流血水。此肝經毒火也。
黃鼓疔多生顴腮眠胞。黃 麻癢。此脾經毒火也白刃疔多生鼻孔兩手。白 頂硬。根突癢痛。易腐易陷。重則腮損。此肺經毒火也。黑 疔多生耳竅牙縫。胸腹腰間。黑斑紫 。頑硬如釘。痛徹骨髓。重則手足紫。軟陷孔深。此腎經毒火也。又有紅絲疔發于手掌。及骨節間。初起小瘡。漸發紅絲。上攻手膊。急用針于紅絲盡處砭斷出血。尋至初起瘡上挑破。用蟾酥條。又有暗疔腋下先堅腫無頭次腫陰囊睪丸。 熱疼痛。又有內疔先發寒熱。腹痛數日間。忽然腫起一塊。暗疔內疔不用挑法。用蟾酥丸三丸。蔥白三寸裹藥。黃酒送下。蓋臥出汗。少時無汗。系毒熱滯結。仍用汗下法毒熱隨解。又有羊毛疔。身發寒熱。前心后心有紅點如疹形。先將紫黑斑點用衣針挑出如羊毛狀。前后共挑數處。實時汗出而愈。
(有因竹木刺戳傷?;虼设F鋒擦碎。潰而痛甚。時流穢水。肉色紫黯身發寒熱。此本陰虛所致治以酸甘斂陰補虛?;蛳炭嘀苹鹦篃?。宜參考潰瘍門治法。若誤作疔治。蔓延不效。反為大害。)
卷六 論治補遺
流注(附骨疽)
真氣不足。邪留于肌肉致氣血凝聚為患。名曰流注初發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俱宜用蔥熨法(見卷五)皮肉不熱者??捎美谆疳?發在肉濃處易愈。發在骨節及空處。難療。
益氣養營湯
治懷抱抑郁。氣血損傷。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軟硬赤白?;蛲椿虿煌?。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
人參 黃 (鹽水炒) 當歸 川芎 熟地 芍藥(炒) 貝母 茯苓 香附 陳皮(各一錢) 白術(二錢) 柴胡(六分) 甘草 桔梗(各五分) 姜口干。加五味子麥冬 往來寒熱。加地骨皮 肌肉遲生。加白蘞官桂。
木香流氣飲
治流注肢節疼痛?;蛞虮┡仉醪焕;驖裉邓抡?一名方脈流氣飲)。
當歸 川芎 白芍(炒) 茯苓 黃 甘草 紫蘇 烏藥 青皮 半夏(制) 桔梗 防風枳實(炒) 陳皮(各一錢) 木香 大腹皮 檳榔 枳殼(各五分) 姜(三片) 棗(二枚)水煎服 小便秘。加澤瀉 下部加牛膝。
瘡科流氣飲
治流注。及一切恚怒氣結腫硬?;蝻L寒濕毒搏于經絡。致成腫塊?;蚵[木悶無頭。
即前方去青皮枳實半夏腹皮姜棗。加人參官桂濃樸白芷 流注初發。加羌活獨活 痛。
加乳香沒藥。
保安萬靈丹
治風濕流注。陰疽。鶴膝風。癱病。遍身走痛。視人老壯。病勢緩急量用(用蔥汁調敷患處。亦效。
茅山蒼術(八兩) 麻黃 羌活 荊芥 防風 細辛 川烏 草烏(湯泡去皮) 石斛 川芎當歸 全蝎(酒洗) 甘草 何首烏 天麻(各一兩) 雄黃(六錢) 為細末。煉蜜為丸。朱砂為衣。用蔥白九根煎湯下三錢。蓋被出汗。癰未成即消。已成即高腫潰膿。如無表里相兼癥。不必發散。用溫酒下。
散瘀葛根湯
治閃跌瘀血凝滯。
葛根 川芎 半夏(制) 桔梗 防風 羌活 升麻(各八分) 細辛 香附 甘草 紅花蘇葉 白芷(各六分) 蔥(三根) 姜(三片)水煎服。
通經導滯湯
治產后有瘀血流注關節。
當歸 熟地 赤芍 川芎 枳殼(炒) 紫蘇 香附 陳皮 丹皮 紅花 牛膝(各一錢)獨活 甘草(各五分) 水煎。入酒一鐘服。
托里透膿湯
人參 白術 穿山甲(炒) 白芷(各一錢) 黃 (三錢) 當歸(二錢) 升麻 甘草節(各五分炒) 皂角刺(一錢五分) 水煎。病在上部。先飲煮酒一鐘。后服藥。病在下部。先服藥。后飲酒。病在中部。藥內兌酒半鐘服。
大防風湯
治足三陰虧損。寒邪內侵?;贱Q膝。附骨疽流注遍身痛?;蚰[而不痛。不問已潰未潰。宜用此湯。
人參 白術 防風 羌活 熟地 杜仲(各二錢) 附子(制) 黃 牛膝 白芍(各一錢) 川芎(一錢半) 甘草(炙) 官桂(各五分○一方有當歸姜無官桂。)以上方對癥擇用。一服至三四五服。量病輕重。
前癥若因脾氣虛。濕滯于肉理。但腫而肌色不變。宜六君子加芎歸 芍肉桂等。若傷寒汗后余邪發腫者。宜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之類 凡流注癥輕者。服藥即。消。癥重者必潰。將潰時。宜服托里透膿湯。若潰而不斂者。宜人參養營湯之類。補氣血為主。
骨疽。乃流注之敗癥也。如用涼藥。則內傷其脾外冰其血。肌肉不生。氣血不旺而逾滯。宜健脾補腎。脾生血。腎主骨。腎實則骨有生氣。而疽不附骨矣。
卷六 論治補遺
厲風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胃與大腸二經。為脾肺之腑。內受濕熱。氣濁血虛。外感酷烈暴氣。初起白屑云頭。紫黑疙瘩。麻木不仁。久至四肢拳攣。肌肉腐敗。熱毒盛。故面上起油光風熱生蟲。傳歷臟腑。蟲食肝眉落。食脾鼻崩。食肺聲啞。食心足底穿。(一云腳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腎)食腎耳鳴啾啾。或耳弦生瘡?;虮樯砣玑槾?。皮癢如蟲行。又看其疙瘩與瘡。上體先見或多者。氣受病。下體先見或多者。血受病。上下皆然氣血兩病。古人謂大風疾。三因五死。三因者一曰風毒二曰濕毒。三曰傳染。五死者。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脈死血潰成膿三曰肉死。割切不痛。四曰筋死。手足縱緩。五曰骨死。鼻梁崩壞。與夫眉落眼昏唇翻聲啞。甚可畏也。所以然者由邪正交攻。氣血沸騰。而濕痰死血充滿于經絡之中。故生蟲生瘡。痛癢麻木也。宜清濕熱。祛風邪。以苦參湯地黃酒并主之。
苦參湯
苦參(一錢半) 生地(二錢) 黃柏(五分) 當歸秦艽赤芍丹參牛蒡子白蒺藜丹皮銀花川貝母(各一錢)甘菊花(三錢)水煎服。
地黃酒
生地(二兩)黃柏苦參丹參萆 菊花金銀花丹皮赤芍當歸杞子蔓荊子赤茯苓(各一兩)秦艽獨活靈仙(各五錢)桑枝(一兩五錢)烏梢蛇(去頭尾一條)上煮好酒退火七日用。
凡治厲風之法以清榮衛為主其汗宜頻發血宜頻刺皆清營衛之捷法也其烏梢蛇能搜骨隨之毒不可早食早食則引毒入髓反致不救。
仙傳治癘風丹
胡麻仁 牛蒡子 蔓荊子 枸杞子 苦參(各五錢) 栝蔞根 白蒺黎 皂角刺(各三錢)以上皆炒研為末每藥末一兩五錢拌輕粉(二錢)黃精末(一兩)每日午時及臨臥時各服一錢用防風(五錢)前湯下至五六日后牙縫出臭涎身疼如醉候出臭糞為度不可過劑。
紫白癜風 由血虛不能充潤經絡毒邪 傷氣分也 桑枝(十斤)茺蔚草穗(三斤)煎膏溫酒服。
外用雄黃硫黃黃丹南星枯礬密陀僧等分研末姜醮擦之擦后漸黑再擦則愈或用白茄子切破一頭醮之擦之。
解邪狗毒方
邪狗之形。尾反垂。舌伸色黑。若其觸人。即不咬破亦有毒矣。急用斑貓(七個去頭。
翅足。酒洗。以糯米一撮水淘趁潮。同斑貓于銅杓內炒。以米黃為度去米研碎酒下) (又方)辰各研細末加原麝香(一分酒調下)一煎滑石(三錢)并甘草木通燈心湯送下。老少虛弱者。
分作腥油膩。及雞鴨蛋。百日內要忌房事。如不忌。男女俱傷。自后小紅赤豆。茄子狗肉。終身
卷六 論治補遺
小兒內外疳癥
凡小兒疳在內目腫腹脹瀉痢青白體瘦羸弱疳在外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鼻瘡用蘭香散諸瘡用白粉散。
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瀉血面瘦。
心疳面黃頰赤身體壯熱。
脾疳一名肥疳體黃瘦削皮膚干澀瘡疥腹大嗜土。
腎疳一名骨疳肢體瘦削皮膚瘡疥喜臥濕地。
肺疳一名氣疳喘嗽氣促口鼻生瘡。
若患潮熱。當先補肝后瀉心若誤下之皆能成疳其初病者為熱疳久病者為冷疳冷熱相兼者津液短少者皆因大病虧損脾胃內亡津液所致當固脾胃為主早為施治則不變敗癥也。
小兒疳眼無論肥瘦(肥疳大便如豆腐渣。瘦疳大便如栗硬燥)但見白珠先帶黃兼白色睡起后微紅生眵怕亮不睜(音凈不悅視也)上下眼胞頻頻眨動黑珠上有膜圈堆起白暈暈內一黑一白便是疳眼乃食積發熱既久致傷肝經竟治其疳目病自愈。用雞肝。藥忌食油面灸膊等物若疳眼聲啞者將危矣。
蘭香散
治鼻疳赤爛。
蘭香葉(即省頭草。二錢燒灰) 銅青 輕粉(各五分)為末敷之。
白粉散
治諸疳瘡。
海螵蛸(三分) 白芨(二分) 粉(一分)為末先用漿水洗拭敷之。
雞肝藥
治疳積疳眼。
蘆甘石(六錢童便 七次) 朱砂(五錢水飛不見火) 雄黃(二錢) 滑石(六錢水飛)(一兩五錢 ) 海螵蛸(四錢 去殼) 赤石脂(三錢 ) 冰片(三分) 石為末用雞肝不落水。竹刀切上開下連。每雞肝一具。入藥五分。陳酒米泔各半鐘。飯上蒸熟。食之開瞽復明一云小兒每歲服藥一分。
又方 用雞肝(一具不落水酒洗)同黃蠟(一錢)頓熟。去蠟吃。
卷六 論治補遺
雞胸龜背
雞胸由咳嗽肺脹故漸胸膈突起一曰肝火乘于肺膈也用
寬氣化痰丸
杏仁 百合 天門冬 桑白皮 木通 石膏 葶藶子(各五錢) 大黃(三分) 為末蜜丸龜背由腎虛風入骨髓精血不能流通所致用
松蕊丹
松花 防風 枳殼 獨活(各一兩) 麻黃 前胡 大黃 桂心(各五錢) 為末蜜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粥飲下 外以龜尿點脊中縫即愈(以龜安在荷葉上用鏡照之其尿自出或以豬發戳鼻
卷六 論治補遺
辟小兒驚風論治
喻嘉言曰小兒初生。以及童幼。肌肉筋骨臟腑血脈俱未充長則陰不足。陽實有余。不比七尺之軀陰陽交盛也惟陰不足陽有余。故身內易于生熱。熱盛則生痰生風生驚。亦所時有。熱痰風驚四字難呼節去二字曰驚風(如遇怪異形聲。驟然跌仆皆生驚怖。其候面青糞青。多煩多哭。神識昏迷撞鐘放釵。全然不聞)后人不解遂以其頭搖手勁也而曰抽掣以其卒口噤。腳攣急。目邪心亂也。而曰搐搦。以其脊強背反也。而曰角弓反張。不知小兒之腠理未蜜。易于感冒風寒。風寒中人必先入太陽經太陽之脈起于目內 。上額交巔入腦。還出別下項。夾脊抵腰中。是以病則筋脈牽強。因筋脈牽強。生出抽掣等不通各名。而用金石藥鎮墜外邪深入臟腑難痊。間有體堅癥輕而愈者。遂以為奇方可傳誤矣。又方書有云小兒八歲以前無傷寒。
以助驚風之說。不思小兒不耐傷寒。初傳太陽經。早已身強多汗。筋脈牽動人事昏沉。勢已極于本經。藥又亂投。不能待其傳經解散。耳豈可言小兒無傷寒也況小兒易于外感。易于發熱。傷寒為更多世所稱為驚風者即是也。小兒傷寒。要在三日內即愈為貴若待其經。盡而解必不能耐矣又剛痙無汗。柔痙有汗小兒剛痙少柔痙多人見。其汗出不止神昏不醒遂名之曰慢驚風而用參 術附藥閉其腠理熱邪不得外越亦為大害所以凡治小兒之熱但當攻其出表不當固其入里仲景原有桂枝法若舍而不用從事東垣內傷為治又誤矣(傷寒論曰太陽病項背強。KT KT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
吳又可曰小兒時疫入所難窺擔誤者多又其神氣怯弱筋骨柔脆一染時疫延挨失治即便二目上吊驚搐發痙十指鉤曲甚則角弓反張故多誤認為慢驚風也。
以上可見小兒傷寒當解肌而從輕劑時疫用藥與大人仿佛若誤治必變痙也。
卷六 論治補遺
小兒熱病痘疹謬治辨
徐靈胎曰小兒之疾熱與痰二端而已蓋純陽之體日抱懷中衣服加暖又襁褓之類皆用火烘。
內外至脹悶啼哭又強之食乳以止其啼從此胸高氣塞目瞪手搐即指為驚風其實非驚乃飽脹欲死耳此時告其父母令減衣停乳則必大慍謂虛羸若此反令其凍餒無不唾罵醫者亦不明此理非用剛燥之藥即用參 滋補至痰結氣凝之后則無可救療余見極多教之適其寒溫停其乳食以清米飲養其胃氣稍用消痰順氣之藥調之能聽從者十愈八九其有不明此理反目為狂言者百無一生至于痘科尤屬怪誕痘為小兒之所必不免非惡疾也。當天氣溫和之時死者絕少若大寒大暑其元氣虛而稠密者間有不治其始欲透發其后欲漿滿皆頓精血為之乃未發以前即用大黃石膏數兩以遏其生發之機而敗其元氣又方中多用蚯蚓蠐螬之類增其毒而倒其胃此等惡物即令醫者自服之亦必胃絕腸裂而死況孩提乎凡用此等藥者必預決此兒死于何日十不失一其父母翻盛稱其眼力不爽孰知其即死于彼所用之藥也或有元氣充實幸而不死者遂以為非此等大藥不能挽回而人人傳布奉為神方矣更可異者強壯之年醫者黃芩麥芽俱不敢用以為克伐孩提之子則石膏大黃成兩成斤毫不顧慮忍心害理至此而極無奈呼天搶地以告人而人不信也又有造為螳螂子之說者割開頤內取出血痰此法起于明末海濱妖婦騙財之法惟蘇松二處盛行割死者甚眾蓋小兒有痰火者吃乳數日必或大或小人因信之不知頤內空虛之處。人人有此。割去復生并非病也。不然何以普天下之小兒從未有患螳螂子而死者。獨蘇松有此病耶此亦一害故并及之。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