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新微設計(ID:land-2013)四水歸堂|中式院落之美四水歸堂晴雨兩宜,四時皆景是中國古代建筑賦予天井的獨特文化內涵四水歸堂指的是院落中天井與房間的形式和關系這種合院形式的民居是皖南民居特有的一種布局方式當地民居的屋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新微設計(ID: land-2013)
四水歸堂 | 中式院落之美
四水歸堂
晴雨兩宜,四時皆景
是中國古代建筑賦予天井的獨特文化內涵
四水歸堂指的是院落中天井與房間的形式和關系
這種合院形式的民居
是皖南民居特有的一種布局方式
當地民居的屋頂都是斜坡形式
并且坡面斜向院內
下雨時節,雨水自屋檐滴落
在地面形成匯流環繞的格局
四方之財如同天上之水
源源不斷地流入院墻府內
既是藏蓄之所,也是財祿象征
因此被稱為“四水歸堂”
01.
四水歸堂:有堂皆井
“天井”一詞最早出現于我國軍事名著孫子兵法中,《孫子行軍篇》記載“凡地有絕澗天井、天陷、天隙,必然遠之勿近也。”原指天井是四面陡峭、中間低平的作戰地形。
傳統民居天井是由四周坡屋面的屋頂,圍合成一個開放式空間,形成一個漏斗型井口,匯四水歸堂(塘),下底設池塘、留溝防、變路徑、安石埠,立基劃界、以滴水為界的天然之井,故也取名“天井”。
攝影/陸雨春
在明清期間,天井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形式被廣泛應用,早期的徽州和江西的民居都深受其影響,可以說是有堂皆井。
安徽歙縣呈坎村▼
天井式建筑是南方地區最為普遍的傳統建筑形式,是建筑組群內部采光系統的構成主體,是南方傳統民居建筑中排水、通風的組織核心所在,也是我國南方傳統建筑形象的重要構成元素,古徽州的天井被稱作“明堂”,也有著“四水歸明堂”之說。
天井采光可分為直接采光和間接采光▼
直接采光指采光窗戶直接向外開設;間接采光指采光窗戶朝向封閉式走廊、直接采光的廳、廚房等開設。
天井變化多端,式樣豐富,從開口形狀看,有方形的,有矩形的,有圓形的,布口方位寬窄不一,在正堂和門廳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過渡的閑逸空間。而這精心構建的方寸天地,也給人一種“別有洞天”的奇妙感覺。
傳統的天井民居一般以一層、二層為主,有少量的三層或三層以上的民居,通過天井的組織,形成了全封閉和頂部開敞空間的循環交替,展現出開合有序、豐富多變的空間形式。
傳統民居天井體現著建筑中空間的重要性,在歷經數千年洗禮之后的傳統民居,天井無論在空間形式上,還是在建筑中采光、遮陽、通風、排水等功能上,都對現代文化建筑的空間設計產生啟迪作用。
天井所營造的空間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展現了開合有序的空間變化,沖淡了建筑內外部的界限,使建筑和城市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隨著時代的發展,四水歸堂的中式院落有了很多新的空間表現形式,不再單一,它在滿足現代建筑的功能上融入傳統文化,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法表現傳統建筑四水歸堂之美,延續被遺忘的傳統。
02.
現代建筑中的“四水歸堂”
安吉悅榕莊的大堂是一個方正的四合院,觀大堂庭院形制,四水歸堂的院子將光、風、雨、雪等自然元素融納其中,當身處院內,與自然的對話也在這四方院內悄然發生。
建筑設計/gad;攝影/姚力、黃金榮
廣州央璽的二進空間以下沉庭院演繹四水歸堂,圓形屋檐由外而內設計,象征著天圓地方的理念,弧形排列的木扇格柵,通過挑檐和格柵形成灰空間,四面八方的水通過瓦屋面灑進圓形的庭院,和地面上鐫刻的“璽”字形成曲水流觴融為空間一體,水滴猶思念般綿延不絕,形成獨特的銅壺滴漏場景。
青瓦、曲水、桃木格柵加上嶺南特有手工藝百鳥朝鳳的灰塑內照壁,都在細節處滲透著中式韻味與嶺南精神。一方圓院,一縷陽光,光陰四季,春華秋實。
景觀設計/GVL怡境設計;三棱鏡建筑空間攝影
如苑企業公館建筑采用磅礴大氣的中式園林建筑風格,主建筑的回形構造則采用古時的天井結構,寓意“四水歸堂”,是傳統東方智慧與美學的結晶,亦為室內空間的表達奠定基本語言基調。
建筑設計/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攝影/釋象萬合
四合房圍城小院,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廊橋深處,輕吟雅舍。
景觀設計/山水比德
建筑的屋檐四面圍合,這是傳統中式建筑風格的代表之一,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學思想。雨季時節,水從四面的檐壁匯聚,在江南文化里,寓意著財源風水,也寄托著家人的團圓的美好愿望。
建筑設計/上海桐源;景觀設計/杭州朗庭;攝影/HOLI河貍
小鎮拙樸而沉穩,陡峭的屋面可以更好的營造光影,天井采用進口菠蘿格原木,打造徽居中典型的四水歸堂,仿佛是一場古今的對話。
建筑設計/上海日清;是然建筑攝影Schran Images&張騎麟,天井深化施工設計:德才裝飾股份有限公司
以四水歸堂的下沉式庭院空間景觀為主中心,注重自然采光,屋頂內側坡的雨水會向天井流入,待到晴朗或是雨天,“灑金流銀”之景從四水歸堂的屋檐下重現,孕育著石板上的歲月,意蘊無窮。
景觀設計/山水比德;攝影:曾江河
設計將四周檐廊處理為圓形,圓形的天井和四方的庭院,宜設而設,精在體宜,同時體現了中國文化中“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樸素哲學,庭院中匯聚雨水而成的水景在有水和枯水期,傳達出溫潤和寂寥的不同氣質。
建筑設計/GLA,攝影/姚力
杭州臥野空間設計;攝影/蘇靜
在這
一圍一合之間
一庭一堂之內
四水歸堂營造的中式院落
藏盡了千秋萬象
帶給我們的獨特美學
綿延至今
參考文獻:
《天井空間在現代文化建筑服務空間中的應用研究》,鑫王,涵乙
《信江流域近代商業建筑中的天井和采光庭》姬琳,楊茂川,江南大學,江蘇無錫214122;
陸元鼎,楊谷生.中國民居建筑[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設計氣象臺,廣受90后年輕設計師喜愛的設計黑科技平臺。全網最新的建筑/景觀/規劃/室內設計資源、知識干貨,讓你滿載而歸。如果你喜歡設計,請關注我們。
張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