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丨京媽說。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所有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一個。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過年不僅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最重要的是還能收壓歲錢。但那時候每逢過年總聽媽媽嘆著氣說:過年都過不起。當時也不是很理解。現(xiàn)在自己當了媽,才慢慢理解媽媽這句感嘆
文丨京媽說。
春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佳節(jié),也是所有節(jié)日中最隆重的一個。
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過年不僅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最重要的是還能收壓歲錢。但那時候每逢過年總聽媽媽嘆著氣說:過年都過不起。當時也不是很理解。
現(xiàn)在自己當了媽,才慢慢理解媽媽這句感嘆的含義,過年不僅買年貨、送禮要花很多錢,壓歲錢也要發(fā)出去很多錢。
自己1個孩子,親戚給500紅包,親戚家2個孩子,咋回禮??
前幾天和之前幾個同事吃飯,聊到了過年發(fā)壓歲錢的問題,一個同事特別苦惱。
因為她家一個娃,每年過年回老家,老家的親戚大多都是兩個孩子,親戚一般都是給她家娃500的紅包當壓歲錢。
但是好幾個親戚家都是兩個孩子,直接回500也不太合適,因此她都是給每個孩子都500紅包,相當于回禮1000塊錢。
但這樣,過個年多花好多錢,她和老公雖然在北京工作,但也不是掙得特別多,在北京是租房子住,房租加上一家人的花銷、孩子的各種開支,一年下來也攢不下多少錢。
所以,每年過年她都過得不開心。
同事1:
另一個同事聽完后,說她之前也有類似的煩惱,不過現(xiàn)在她不給那么多了。
親戚給她家孩子500,她就給親戚倆孩子的紅包,每人300,這樣加起來親戚其實并不吃虧,也都說得過去,畢竟自己生活的也并沒那么好,不用太逞強、太要面子。
我們剩下的幾個人,是比較支持后面這位同事的做法的。
所謂“禮尚往來”,是建立在基本相等的基礎上,沒有必要為了面子而委曲求全。
同事2:
一個同事說,她的親朋好友送紅包也基本是這樣,不一定是給多少回多少,一般是比先給的人多一點,結婚、生孩子、過年發(fā)紅包都是這樣。
比如對方先給你了500,等回禮時就給600或666;
如果對方先給你了600,等回禮時就給800;等下次再給紅包時,一般對方也會再多給些。
其實,這樣就很好,彼此也都不吃虧,面子也好看,感情顯得也更好了。
同事3:
還有個同事說“我們老家的親戚,經濟條件都不太好,而且平時經常幫忙照顧家里老人,我們的經濟要比他們好很多,所以我們遇到這種問題,都是雙倍還回去了。如果親戚家也是一個孩子,那除了紅包多給一兩百,會再給買點禮物啥的,對我們來說沒多少錢,大家都開心,也挺好的。”
當然,也看具體情況了,經濟條件稍微好點的,樂意的話可以多給點,而且也是感恩親戚們幫忙照顧家里老人,大家會相處得更和諧,家里老人有點什么事兒,人家也愿意幫你照顧,其實自己也不算虧。
過年給孩子發(fā)紅包,并不是“賺錢”,了解其中意義更重要?
雖然大人知道過年給紅包,發(fā)壓歲錢就是“禮尚往來”。
但對孩子來說,并不這么認為,孩子會因為收到紅包和長輩的祝福而很開心,甚至還能自己做主,用紅包買點自己想買的東西等。
那作為大人,就需要正確引導和教育了,除了讓孩子了解傳統(tǒng)文化外,也要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金錢觀。
① 了解過年的傳統(tǒng)文化
前陣子剛給兒子講過過年給“壓歲錢”的故事,是為了孩子嚇走年獸,保佑孩子平安。
當然,這只是一個關于節(jié)日的傳說,現(xiàn)在已經把給孩子壓歲錢當成一種祝福了。
但是,在孩子收紅包的同時,家長有必要教給孩子里面的禮儀傳統(tǒng),比如:
② 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金錢觀
現(xiàn)在一般給孩子發(fā)紅包,對孩子來說,數(shù)目都不小,而不少孩子對金錢也并沒多少概念。
家長就可以趁機給孩子講些關于金錢方面的道理,比如不管長輩紅包給多少都是祝福,并且收了紅包就要心存感恩等。
還有就是對金錢的管理,應該怎么花、怎么管理等,平時也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些關于財商管理方面的內容,引導孩子養(yǎng)成正確的金錢觀。
其實,過年給孩子發(fā)紅包,給壓歲錢,本來就是一個節(jié)日的傳統(tǒng)儀式,是為了相互祝福,所以當孩子收到紅包后,家長要正確引導,讓孩子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回禮呢,也歡迎說說你的看法和做法。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yè)、實用又接地氣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京媽點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哦。
金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