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去超市買袋鹽,走到貨架一看,我的天哪!湖鹽、井鹽、海鹽、涼拌鹽、腌制鹽、竹鹽、菇鹽、枸杞碘鹽、紅棗碘鹽、螺旋藻碘鹽......啊,分分鐘逼死選擇恐懼癥!其實,如果只是用來調節食物咸淡的話,這些“花式鹽”與普通鹽的區別并不太大,沒啥不一樣
現在去超市買袋鹽,走到貨架一看,我的天哪!湖鹽、井鹽、海鹽、涼拌鹽、腌制鹽、竹鹽、菇鹽、枸杞碘鹽、紅棗碘鹽、螺旋藻碘鹽......啊,分分鐘逼死選擇恐懼癥!
其實,如果只是用來調節食物咸淡的話,這些“花式鹽”與普通鹽的區別并不太大,沒啥不一樣。
但如果家里有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兒童,或者患有甲亢、冠心病、高血壓疾病的人,選鹽就得慎重了,重點關注這3種——加碘鹽、無碘鹽、低鈉鹽。
家有孕婦兒童,加碘鹽不能少
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而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兒童的體格生長和大腦的發育,維持人體各項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碘也有“智力元素”之稱。
如果碘攝入不足,就會造成身體智力上的傷害。
所以兒童的成長發育需要碘,孕婦也需要攝入足夠碘來滿足胎兒發育需求。
但碘和人體中其他很多微量元素不同,沒有任何人體器官可以合成或分泌它,所以我們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碘,最簡單直接的途徑就是吃加了碘的食用鹽。
普通健康成人,每天需要通過該食用鹽攝入約120μg的碘,而孕婦或正在哺乳的女性最好增加到230μg。
怎么知道吃的碘夠不夠呢?
吃碘夠不夠,光嘗咸淡是嘗不出來的。
先看鹽的包裝袋上標注的含碘量是多少,然后放鹽的時候可以進行稱量和計算。
比如買了一袋含碘量為25mg/kg(即25μg/g)的鹽,每天食物里放6g左右的鹽(真心建議大家買個量勺),其中含有的碘為150μg,然后在烹調過程中損失掉20%的碘,那么我們就能計算出,最后吃到身體里的碘大概就是120μg了。
甲亢患者,最好選無碘鹽
雖然大部分的人都可以選擇加碘鹽,但生活在高碘地區(水碘含量高于150μg/L,比如渤海灣部分地區)和患有甲亢等甲狀腺方面疾病的人,可能需要限制碘的攝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無碘鹽”。
買無碘鹽,直接認準在包裝上標注了“未加碘”的鹽就行了,不放心的話,還可以看看營養成分表,有沒有碘這一項。
冠心病、高血壓,最適合低鈉鹽
大家都知道,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的鈉能促進血液循環,但大量的鈉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對患有冠心病的人非常不友好。
而且鈉鹽的攝入量和血壓、腫瘤、糖尿病、骨質疏松以及心腦血管疾病之間是有關系的,每天吃的鈉鹽越多,得上述疾病的風險也就越高。
所謂“低鈉鹽”是指以普通碘鹽為原料,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鉀和硫酸鎂。也就是說,在每天使用同等量鹽的狀態下,攝入的鈉少了,而能夠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鉀卻多了。
所以,低鈉鹽,特別適合患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平時用鹽主要靠嘴嘗咸淡,而不是看鹽的重量。同樣重量的低鈉鹽與普通鹽相比,鈉少了,味道也就淡了。如果你還是吃得和平時一樣咸,那最終吃進去的鈉就根本沒少!
醫生提醒:腎功能不太好的人,吃低鈉鹽可能會導致高鉀血癥,反而影響健康,到底要不要吃低鈉鹽最好問問專業的醫生。
健康飲食,需要“鹽稀攻略”
營養專家推薦,成人每天需要攝入5~6g的鹽,但咱們中國的大吃貨,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吃超了。小編總結了一個“鹽稀攻略”,教你怎么少吃鹽。
? 用“控鹽勺”:有一些調味品,比如糖,會掩蓋鹽的咸味,別只靠品嘗咸淡來判斷用鹽量,還是用量勺更準確。
? 少用醬油、味精:醬油、辣醬、豆瓣醬、味精等調料品,吃著都有咸味吧,那是因為里面都含“隱性鹽”。如果在做菜的時候放了這些調料,那食鹽就一定要少放,甚至不放了。
? 往菜里放一點醋:鹽少了,菜里就跟沒味一樣,實在不行就放點醋,用酸味代替咸味,慢慢適應了,也就吃鹽少了。
真的要想少吃鹽,最最重要的一招就是,養成清淡少鹽飲食的好習慣吧。
高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