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這兩天,一個關于醫保重磅消息在朋友圈炸開——北京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這對于部分人來說簡直是開創性的政策啊!根據北京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
這兩天,一個關于醫保重磅消息在朋友圈炸開——北京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這對于部分人來說簡直是開創性的政策啊!
根據北京市醫保局、市衛生健康委、市人力社保局聯合印發的《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京醫保發〔2022〕7號),在新醫保報銷政策中,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選處理等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
新政策將于2022年3月26日落地,適用于北京市15家具有輔助生殖資質的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公立醫療機構,其他非公立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則參照執行。
據了解,在此之前,國內并沒有過針對輔助生殖技術的醫保項目,北京市的這次創舉,可謂將緩解不少不孕不育家庭支付壓力。
先來看看這16項輔助生殖技術及15家資質醫院有哪些:
此政策一出,網友們都很激動,紛紛表示歡迎,建議全國推廣!有家庭表示已經為要娃花費了20多萬,新政策可謂是“及時雨”!
據有關數據顯示,做一次輔助生殖的花費大概是2萬到8萬不等,我國大概有960萬對不孕不育夫婦需要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整個賽道規模超4000億元。新政策一出,對于那些“想生卻無法生”的夫婦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消息啊!
知多一點
那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包括哪些?納入醫保后能給患者節省多少錢?跟小誠一起來看看~
什么是輔助生殖技術?
輔助生殖技術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簡稱,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使不育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兩大類。
其中人工授精是指用人工方式將精液注入女性體內使其妊娠的一種方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是指從女性體內取出卵子,在器皿內培養后,加入經技術處理的精子,待卵子受精后,繼續培養,到形成早早期胚胎時,再轉移到子宮內著床,發育成胎兒直至分娩的技術。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術主要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配子或合子輸卵管內移植、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凍融、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等。
目前哪些項目還沒有囊括?
目前除這16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外,還有胚胎冷凍、輔助孵化、卵母細胞體外成熟、促排卵藥物、監測卵泡發育過程中的測量、化驗檢查等項目尚未囊括其中。
納入醫保后可省多少錢?
據專家介紹,16個納入醫保甲類報銷范圍的輔助生殖技術項目價格從180元到5000余元不等,其中價格最高的技術項目為5050元/每個胚胎的“胚胎單項基因病診斷”。正常情況下,包括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之前的全身檢查、促排卵、胚胎培養及移植等項目,一次成功地孕育一個試管嬰兒的價格為3萬元左右。這16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后,粗略地計算,可為患者節省9000元-13000元人民幣。
想實時了解更多有關社保、人力資源等相關信息與政策,
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喲!
我們一定會給您帶來最“誠”心的內容與干貨!
信息綜合整理自人民網、360百科、新京報等,如侵刪
李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