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東漢末年華佗開辟第一塊藥圃到中藥材種植面積超百萬畝;從單一飲片加工作坊到2020年全市中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值352.2億元;從聞名遐邇的“中華藥都”到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去年中藥商貿流通業交易全年總額過千
從東漢末年華佗開辟第一塊藥圃到中藥材種植面積超百萬畝;
從單一飲片加工作坊到2020年全市中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值352.2億元;
從聞名遐邇的“中華藥都”到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去年中藥商貿流通業交易全年總額過千億元,全國知名及醫藥百強企業有69家落戶亳州……
沿著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脈絡深情回望,亳州以藥為筆,刻畫出一幅濃墨重彩的世界中醫藥之都建設新畫卷。
譙城區十八里鎮芍藥花田(資料圖片) 張延林 攝
一塊 “藥圃” 傳承千年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 1821年,清朝詩人劉開在亳州編修《亳州志》時,與友人在郊外游玩欣賞芍藥之后作此詩。
時間來到200年后的今天。
2021年9月5日上午,一場大雨把初秋的天空洗的湛藍,太陽突破云層露出了久違的笑臉。在亳州高新區第九社區管理中心銅關村,村民正圍成一圈有說有笑,對還帶著濕潤泥土的白芍進行趁鮮加工。
“今年白芍行情很好,我家種植了5畝,平均畝產1600公斤,目前市場價格在6元到7元每公斤,賣五六萬文不成問題。”銅關村村民李運華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藥農李運華此刻收獲的正是詩人劉開口中稱贊的亳州地產白芍。亳白芍是安徽四大名藥之一,也是全國著名地道藥材,產量約占全國的75%以上。每到春季來臨,遍地芍花怒放,燦若云霞,更成為亳州一大勝景。
從華佗開辟第一塊“藥圃”之始,勤勞智慧的亳州人依華佗之靈氣,靠土地之肥沃,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繁盛,經久不衰。放眼藥都大地,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百萬畝藥材,見證著我市中醫藥產業的繁榮與昌盛。
近年來,亳州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120萬畝左右,是全國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
我們從一串數字中或許可以窺見端倪。2020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121.3萬畝,總產值37.9億元;2021年上半年,中藥材種植面積98.2萬畝,其中規模化種植面積30.6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畝以上的種植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433家。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38.2萬畝,占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的31.5%,建設單品種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范園7個,并同步建成物聯網系統,積極應用互聯網可追溯系統,規范化種植水平持續提升。
在中藥農業發展上,我市著力打好特色牌,積極開展種質資源保護,推動品種培優,建成中藥材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中藥材初加工產業園,認證中藥材“三品一標”農產品17個,亳白芍等11種栽培技術規程和白芍等11種中藥材種子質量標準成為安徽省地方標準。
線上線下 藥通天下
早在明清時期,亳州就是藥商云集的中藥集散中心,有了“藥都”的美譽。如今在亳州更有超百萬人從事中藥材行業。
9月5日上午,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內人聲鼎沸、川流不息。藥商李方方正在一邊整理自己的攤位,一邊與前來咨詢價格的客戶商談。“藥博會臨近,這幾天生意很不錯,前來購買藥材的客商比較多。”李方方年齡不大,但今年已經是他經營藥材生意的第8年了,他的父輩和兄弟姊妹也都經營藥材生意。
亳州人因中藥而致富,中藥也因亳州人而香飄四海。
據了解,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是全國規模最大、上市品種最多、交易最活躍的中藥材市場。市場擁有商戶20000多家,日上市中藥材2800多種,日人流量6萬人次,年交易額超400億元,約占全國同類市場交易總額的45%。
而與其一路之隔的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擁有12萬平方米神農谷智慧藥市、中藥材類大宗電子交易平臺和中藥材電商平臺,探索并形成了“電子交易平臺+中藥材+倉儲物流+質量檢測+金融服務+產業配套”全新商業模式,成為全國首家大宗中藥材現貨交易平臺。
近年來,我市圍繞現代中藥產業布局,堅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功能錯位布局,建立完善了以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亳州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為主,藥通網、藥博商城等為輔的現代流通體系,2020年亳州市中藥商貿流通業交易全年總額實現1060億元,其中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實現交易額430億元。
產業興則經濟興。我市力推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構建以中藥材現貨交易為主,集倉儲、物流、質檢等于一體的商貿配套服務體系。
2021年1-7月份,全市中藥流通業貿易額實現約74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另外,我市全力擴大中藥材進出口,2020年,現代中醫藥產業實現外貿進出口3億美元、增長11.1%。已成功舉辦了36屆的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每年均有千余家國內外企業參展、10萬藥商參會觀展、簽約投資金額逾400億元,2020年藥博會簽約項目95個、總簽約金額657.6億元。
知名藥企 搶灘藥都
枝繁巢暖引鳳來,持續壯大的中藥工業更是吸引了大批中藥知名企業紛紛搶灘入駐。
9月6日上午,位于亳州高新區的安徽譽隆亞東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這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中藥生產企業,總投資3.8億元,主要生產滴丸、片劑、膠囊、口服液等共4個劑型6個品種。
2020年5月,譽隆亞東藥業被上海雷允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收購,是雷允上藥業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重要生產基地。收購當年譽隆亞東即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納稅4000余萬元。隨著雷允上集團對安徽譽隆亞東投資的加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優質品種轉移到亳州,預計在2025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
北京同仁堂、和記黃埔、白云山制藥、江中制藥、天津醫藥……近年來,我市現代中藥產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吸引了全國藥業企業100強中一半以上的企業來亳投資。
據了解,2020年,全市共有藥品生產許可證企業203家,全市中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值352.2億元、同比增長10.3%,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11家、10億元以上企業3家,全國知名及醫藥百強企業有69家落戶亳州,擁有全國最大的中藥飲片加工產業集群。
制劑生產企業有藥品批文216個,成功引進藥品品種24個轉入亳州市生產,90個藥品品種與亳州市載體單位簽訂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合作協議,培育引進了疏風解毒膠囊、葛酮通絡膠囊、復方肉蓯蓉益智膠囊、腦安滴丸等一批中藥大品種;省級配方顆粒試點企業6家,共有1523個品種備案,992個中藥配方顆粒品種納入省醫保目錄。
2021年上半年,全市醫藥制造業累計實現產值197億元、同比增長31%,醫藥制造業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31.7億元、同比增長23.4%。亳州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獲批安徽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2021年上半年基地納入省統計監測的169家企業實現產值196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稅收3.96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7.2億元,新增規模以上藥業企業24家。
大力推進 健康旅游
今年“五一”前后,我市近30萬畝芍花競相綻放,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觀賞游玩。整個亳州城變成了花的海洋、花的天地。來自江蘇徐州的游客程金愛把亳藥花海的圖片發到朋友圈后,獲得了朋友們的爭相點贊,大家還紛紛回復道“我也要去玩”。
“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市還策劃舉辦了多項精彩紛呈、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體育活動,讓花海內涵更豐富,更有看頭和玩頭。
近年來,我市扎實推進“中醫藥+旅游”,深挖中醫藥文化資源潛力,明確“一核一帶八區”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總體布局,全力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成了集中藥材種植、文化體驗、觀光休閑、養生度假為一體的亳藥花海休閑觀光大世界和林擁城藥都林海兩個健康旅游龍頭項目,十河芍花養生特色小鎮、湯王溫泉旅游度假區、華佗國醫館、藥王村田園綜合體等康養旅游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同時,我市還推出了“中華藥都 養生體驗之旅”“探秘三國 中醫藥文化之旅”“道源問道 中華傳統文化研學之旅”“田園如詩 中藥花海休閑之旅”等經典中醫藥健康旅游線路,推出養生、滋補、美容、調理等四大類亳州藥膳,打造華祖燜鴨、曹操魚頭等亳州十大藥膳,推出五禽戲傳習體驗、華佗夾脊穴理療、名醫問診、名醫講堂、中醫推拿、針灸減肥、溫泉藥浴、采藥制藥表演、中藥產品DIY等服務項目,形成了一批以“食養”“藥養”“水養”“體養”“文養”為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
中醫中藥 并駕齊驅
近年來,我市通過體系建設、重實效、重人才等多維度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拓寬中醫藥服務領域,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全力為群眾健康保駕護航。
我市著力打造“名院”“名科”“名醫”三名工程。目前,全市擁有中醫醫院9家、中西醫結合醫院7家,其中“三甲”中醫醫院1家、三級中醫醫院2家;“十三五”省級中醫重點專科(專病)11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工作室4個;全國老中醫藥專家1人、全國基層名中醫工作室指導老師3人、省級名中醫8人、省級基層名中醫7人。全市92個鄉鎮衛生院、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中醫館,所有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全部具有中醫藥服務能力,三縣一區均通過省級、國家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驗收評審。
在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市切實做到了中醫藥100%得以應用,共開具中藥處方224張,總有效率93%以上。此外,還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推進醫藥健康項目和農村敬老院改革,目前,全市共有醫養結合機構41家,其中36家設有中醫診室,創建醫養結合示范單位33家,建成290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傳承精華 守正創新
中醫藥是古老的,更是現代的。在發展中醫藥產業中,著力提升中醫藥產業發展中的科技創新能力。
我市搭建多層次科技研發平臺,目前,全市獲批涉及中醫藥科技平臺有國家火炬計劃亳州中藥特色產業基地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1個、省技術創新中心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個,現有涉藥類高新技術企業61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比重的34.3%。
在推進產學研合作方面,目前,亳州市共擁有國家級中藥類工程研究中心2個、涉藥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個、CNAS認證檢測中心2家,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藥物研究院、江南大學、合工大智能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離岸孵化中心4家,與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和中藥材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落戶亳州。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中藥大品種疏風解毒膠囊二次開發的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獲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華佗國藥股份有限公司的“華佗牌救心丸工藝研究及質量標準提升”項目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九方制藥公司牡荊素填補了全省中藥一類新藥的空白,被列為科技部“十三五”重大專項。2020年,亳州市獲批涉及現代中藥類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共計3項,安徽濟人藥業有限公司正在實施的《基于中醫典籍的肺系病經典明方清金化痰湯的新藥研究》與保和堂制藥有限公司正在實施的《中藥材凈切制關鍵技術與智能設備研究及應用》均獲批立項為國家科技重大項目。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站在新起點,面向新征程,在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助力中醫藥造福人類的道路上,亳州正腳步鏗鏘,逐夢前行!
(來源:亳州晚報)
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