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海峽導報訊(記者鐘榕華)9月17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開市后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和交易規則。這意味著,北交所距正式開市交易已越來越近,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在趕來,與此同時,各路券商們也紛
海峽導報訊 (記者 鐘榕華) 9月17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開市后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和交易規則。這意味著,北交所距正式開市交易已越來越近,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正在趕來,與此同時,各路券商們也紛紛上線了北交所預約開通交易權限功能。
個人門檻 “50萬元+2年”
根據《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試行)》,個人投資者準入門檻為:開通交易權限前20個交易日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內的資產日均不低于人民幣50萬元,同時具備2年以上證券投資經驗。機構投資者準入不設置資金門檻。前期已開通精選層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范圍將自動擴大到創新層股票,無需另行申請。北交所開市后,具有新三板交易權限的投資者,其交易權限范圍將包含北交所股票。
按照此前相關征求意見稿,北交所股票交易方式支持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盤后固定價格交易等;個股實行30%的股價漲跌幅限制;新股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在盤中首次觸及30%、60%漲跌幅度時實行臨時停牌10分鐘,之后進行集中競價;買賣申報最低為100股,每筆申報可以1股為單位遞增。
“相比現有新三板精選層個人投資者100萬元的資金準入門檻,北交所打了五折。”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負責人諸海濱表示,過去新三板市場主要問題就是流動性不足,交易不夠活躍。數據顯示,去年整個新三板市場總體成交金額僅1294.64億元,不足近期A股單日成交金額的十分之一。降低投資者門檻,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改善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活躍度。
不少廈門投資者已預約
北交所上周發布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的同時表示,自規則發布之日起,投資者即可預約開通北交所交易權限。此后,陸續有券商上線了相關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近20家券商的APP支持北交所預約開戶。包括中信證券、銀河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招商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東方財富證券等。
“我們很快就部署系統上線了,只要符合條件就可通過興業app自行預約,很多客戶已預約成功。”廈門興業證券直屬業務部總經理陳艷告訴導報記者。
“資金準入門檻的下調,勢必會有更多投資者涌入北交所。”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團隊負責人諸海濱認為,投資者門檻降低或帶來投資者翻倍增長。截至2020年底,新三板個人投資者戶數為165.8萬戶。按照上交所2020年末投資者持倉結構數據來看,市值5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戶數達332萬戶,再考慮深交所市值及投資者在銀行體系其他金融資產,符合這一標準的投資賬戶數將更多。考慮到北交所的定位和吸引力,預計開通北交所戶數在332萬-789萬戶之間。
有券商還要求知識測評
市場人士指出,北交所適當降低個人投資者門檻,有利于交易流動性進一步改善,也給予符合條件的投資者更多投資選擇。但是,北交所上市公司主體是創新型中小企業,它們的經營業績和股價波動大,監管層需要引導證券公司充分做好投資的風險提示。
多家券商也對參與北交所交易做了風險提示。
“我們營業部目前正針對符合北交所開戶的客戶進行篩選和分類,通過線上溝通和提供相關學習材料,告知交易規則及風險警示。”申萬宏源廈門營業部副總經理林曉東透露,目前已有不少客戶通過其大贏家APP線上預約開戶,“建議投資者了解相關交易規則和風險后再參與交易,不要盲目“追新“。
中信建投證券也在其官微發布《個人投資者北京證券交易所投資風險6應知》,包括企業業績波動風險、虧損企業估值較難風險、股價日內大幅波動風險。
導報記者發現,除了“50萬+2年”的門檻外,有的券商還要求個人投資者參與知識測評,如果在知識測評環節未達到要求的分數,將需要重新測評,測評每天限做三次。因為券商要根據北交所的適當性管理要求,對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識別能力等情況進行綜合性評估。
馬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