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2003年12月20日,天空陰郁不見陽光。臺北中影文化城內,人頭攢動。人們身穿黑衣,胸前佩戴著代表哀悼和思念的黃絲帶,他們是來送柯受良最后一程的。9時整開始家祭儀式,9時30分開始公祭。包括曾志偉、劉德華、成龍、洪金寶、張學友、吳宗憲等逾2
2003年12月20日,天空陰郁不見陽光。臺北中影文化城內,人頭攢動。人們身穿黑衣,胸前佩戴著代表哀悼和思念的黃絲帶,他們是來送柯受良最后一程的。
9時整開始家祭儀式,9時30分開始公祭。包括曾志偉、劉德華、成龍、洪金寶、張學友、吳宗憲等逾200名港臺明星,柯受良生前好友悉數到場。
洪金寶親自為其扶靈;周華健、齊秦一直跟隨在送葬隊伍中,遺憾之情面露無遺;曾志偉和岑建勛在臺上主持著悼念活動。
在他們身后的墻上,“小黑”柯受良穿著賽車服,面無表情地看著一位位親人和生前摯友。
眾人一個個走過柯受良的棺前,有的眼中含淚,有的默默悼念。其妻宋麗華和子女,向賓客一一還禮。
11時儀式結束后,柯受良遺體從靈堂抬出,被送火化,骨灰安放在齋明寺內。
柯受良交友廣泛,他在兩岸三地的朋友幾乎一個不落的都來了。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成龍表示“小黑”不拘小節,是一個大好人,終日嘻嘻哈哈從不與人計較,他為“小黑”的離去感到很難過。在被問到有傳“張姓藝人”捐款柯受良一家20萬時,成龍堅持說不知道此人是誰。
意外去世
當年邁的柯媽媽收到兒子在上海去世的消息,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兒子剛過50歲,怎么可能這么突然地去世呢!傷心欲絕的老人家在兒媳和孫子的陪伴下,哭得泣不成聲。
2003年因工作關系,柯受良到上海拍攝廣告,并出席朋友的新書發布會。
12月8日至9日凌晨,在餐館和酒吧多次飲酒后,與其好友共同返回公寓休息。
在9日中午,上海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120急救工作人員現場報警電話,稱虹橋路口某公寓,有一男子死亡。
警方立即出警趕往事發地,經過調查后確認死者是臺灣人士柯受良。柯受良衣著完好,身體沒有暴力性挫傷。
因他常年患有哮喘,推測其死因可能是過量飲酒誘發的哮喘病發作,推測后被醫院驗尸報告證實。
柯受良意外去世的消息傳出后,引得媒體記者蜂擁而至,但當地警方迅速對出事公寓進行封鎖,并對醫院派出警力實施戒嚴。
于是就有仇家謀殺、癌癥病變、嗑藥致死、酒精中毒、情感不和......等無稽之談從各路小道流傳出來。
一時間大家眾說紛紜,令他的家人處于風口浪尖,生活也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公認的“好人緣”
柯受良去世后,除了一棟還在按揭中的房子以外,基本上沒有給家人留下什么其它的財產。可能有人會產生疑問:“一位電影電視明星,平時收入肯定不菲,怎么會沒有遺產留給家人呢”?
其實柯受良的收入并不少,只不過他平時仗義疏財,經常為朋友兩肋插刀,還熱心公益慈善事業,所以留下的財產并不多。
80年代初,當時的香港動作電影紅極一時,曾志偉在拍攝電影《最佳拍檔》時,因其中一個極其危險的飛車鏡頭無人敢接,拍攝停滯了近半個月。當時曾志偉在國內國外找了很多特技演員,但因為難度太大均遭到拒絕。
當他向柯受良打電話吐槽時,“小黑”二話沒說,一口便應承下來幫曾志偉拍攝這個鏡頭,于是便有了那個從大廈中騎車穿破玻璃窗,在空中飛行五秒的經典鏡頭。
柯受良生性豪爽不矯揉造作,是一位非常敬業的演員,不管什么鏡頭都親力親為。
因為外表看上去“粗枝大葉”,所以大多數飾演的都是黑幫或有黑社會背景的角色。可他并不會因此而抱怨,反而會仔細揣摩用心飾演。
他的性格也不像外表看上去“兇神惡煞”,了解柯受良的朋友都說他待人和善,有求必應,從不假惺惺的,這讓他在圈內積累了無數的好人緣。
所以這次葬禮,眾多明星到場紛紛慷慨解囊,都來送“小黑”最后一程。
初闖“江湖”
柯受良本是在內地浙江出生的,可出生時內地戰火還未完全平息,父母為了能過上安穩的生活,便帶著年幼的柯受良南渡到臺灣省。
調皮的柯受良自小不愿意學習,十多歲便輟學在家隨父親當起了漁民,在海邊久經風吹日曬,“小黑”這個外號便由此而來。
天生要強的柯受良不愿只在海邊當一輩子漁民,還未成年的他只身來到臺北闖蕩。那個時期的港臺地區,有一股影視的浪潮,沒有一技之長的“小黑”,看中了當時要求不高的特技班招生,憑著膽子大、體格好便去報考,沒想到順利被錄取,自此開始正規的學習特技表演。
在學習的這段時間里他喜歡上了一項刺激感十足的運動——摩托賽車,不僅沒事的時候就練習,在比賽中還拿過冠軍,這給了從小自卑的柯受良極大的自信心。
在特技表演上他也是有很大的天賦,高難度的動作別人很多次都不成功,而他只要試過一兩次就能做出。
畢業以后,柯受良便以龍虎武師的身份入圈,雖然大部分時間里都只做一些臨時演員、跑龍套、替身,但剛入行的他沒有任何資源人脈,只能在劇組里低聲下氣的尋求一些打手、嘍啰之類的角色,但他卻樂此不疲。
因為從小就家境貧寒,只要能給家里賺錢他什么都肯做。直到前面提到的,他幫助曾志偉在電影中做特技鏡頭,本就喜歡摩托車的他,在電影中表現的飛車技術讓觀眾拍手叫絕,自此“柯大膽”的外號便開始慢慢在圈中傳開。
憑著“不要命”的精神和過人的特技飛車技術,在之后的多部電影里和成龍、洪金寶、元彪等打星合作,還從龍套搖身一變,成了特技指導,從此開始名聲大噪。
飛躍人生
在1997年舉國上下都在期盼著香港回歸祖國,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柯受良聽聞有外國選手想要飛躍黃河創造世界紀錄。
出于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并向香港回歸祖國獻禮,柯受良四處籌資,要趕在外國人前面飛躍黃河。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怎么能讓外國人隨便飛,要飛也是我們中國人第一個飛躍!”
這個想法太瘋狂了,以至于沒有人敢給他投資。沒有資金怎么辦,最后還是家人想盡各種辦法湊錢來支持他。
黃河并不是哪里都可以飛躍的,柯受良為了讓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國,經過多次實地考察最后選擇在壺口瀑布——第四套人民幣50元背面圖案、世界最大的黃色瀑布,完成飛躍。
1997年6月1日這一天,壺口瀑布旁聚集了數萬人,很多人為了目睹這歷史性的一刻從晚上就守在這。空中兩架直升機盤旋,從各個角度對這次活動進行報道。
其實在這天前,柯受良已經在陸地上試飛過三次,每次都沒有超過黃河壺口瀑布最寬處的55米距離,可他沒有選擇放棄,并把最后一次“試飛”定在了今天。
現場主持人已經準備好了兩套話術,一套用來祝賀他挑戰成功,成為飛躍黃河第一人被載入史冊,另一套簡短的則用來報道挑戰失敗。
結果只有兩個:要么成功,要么葬身黃河。
當天風很大“小黑”沖觀眾們揮了揮手,便鉆進了賽車,隨后壺口瀑布上空劃過了一道白色的車影,1.58秒后重重地落在了對岸。現場歡聲雷動,20多秒后柯受良才從車中鉆出,出來后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家人的支持和中華兒女的關心!
飛躍長城烽火臺、駕駛摩托車飛躍近80米寬的高速公路、飛躍峽谷、飛躍百米的香港碼頭......
柯受良的一生似乎都在不斷在挑戰。臺灣桃園的海湖、西藏布達拉宮的廣場前,都有他劃過天際的身影。“亞洲第一飛人”的稱號,實至名歸。
然而他的舉動并不是為了嘩眾取寵吸引眼球,而是實實在在地挑戰自我,或是發自內心的善舉。為新加坡仁善醫院籌款義演,飛躍新加坡體育館;飛躍黃河后,出資捐建飛躍小學。
他曾說過,“我就是個大老粗,沒有什么文化,我不想讓祖國的后代們也像我一樣”。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說出這番話時,臉上竟還帶著些許害羞的神情。
為了兌現諾言,他開始一所一所地捐建飛躍小學,沒想到學校才建到第三所,他就離我們而去。
身后之事
在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后,柯有倫立即動身,在12月10日抵達上海,柯受良生前好友曾志偉和洪金寶也急忙趕赴。當日下午家屬召開記者會,確認其死于哮喘病復發,未能及時就醫。
11日下午,在龍華寺三圣殿家屬為柯受良進行法事超度,巫啟賢、韓紅、莫少聰、張學友等生前好友陸續到場吊唁。直至16日柯受良家屬得到可以運回遺體的回復后,當日下午搭機繞香港回到臺灣。
在香港轉機時其妻宋麗華手捧遺像,面帶疲態,在柯受良弟弟的陪同下出現在人們面前,向機場內數百影迷一一點頭致謝。一些曾經跟柯受良一起工作過的同事,都不禁潸然淚下。
在臺灣的公祭定到了20號,這天港臺明星悉數到場送別“小黑”最后一程。到場的不僅有同事朋友,還有政界要員。悼念活動同時在北京舉行,無數影迷從各地來到順義蓮花山滑雪場悼念柯受良。
可以看出,柯受良“大哥”在人們心中不只是一個演員、歌手那么簡單。他的敬業、他的義氣讓人欽佩。到場的朋友在表達哀思之際紛紛慷慨解囊,助其家人辦完葬禮。
柯受良生前有幾大遺愿未能完成。一是想捐資興建50所愛心飛躍小學,讓貧困地區沒有書念的孩子們也能接受教育。他去世后,其妻宋麗華表示會替他完成遺愿,讓柯受良遺愛人間。
柯受良一生喜愛賽車,鉆研特技表演,本想開辦學校傳授技藝,只可惜無法實現了。雖然他在影視作品中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反派、飛車黨,但卻總想拍攝教育短片宣傳交規。
喜歡唱歌的他,本已將“飛躍中國超躍極限”特技演唱會提上日程,誰知天不遂人愿。還有飛躍三峽大壩,再創新紀錄,很早之前“小黑”就提過這個想法。
2004年由曾志偉、劉德華、吳宗憲等明星發起的飛躍理想——紀念“亞洲第一飛人”柯受良演唱會上,眾多明星紛紛獻唱,其中包括柯受良的大兒子柯有倫;
2006年由兩岸明星參加的“紀念柯受良明星慈善賽”上,最終來自臺灣的明星林志穎奪得賽事冠軍。由此足見“小黑”的為人,讓他在去世之后,還有這么多人來紀念他。
柯受良一生熱愛飆車特技,就連湍急的黃河都奈何不了他,他卻因一杯酒而倉促離世。
世事無常,雖然已經離去但他的勤奮敬業和樂善好施依然感動著我們。愿“小黑”在天國,依然是個追逐速度的仗義豪俠。
參考資料
《一代飛人去矣 柯受良葬禮今日在臺北舉行》搜狐娛樂2003.12.20
《京華時報》A25版 2003.12.10
《江南時報》第9版2003.12.15
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