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跟BrainNews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眾籌|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郁癥的研究進展免費分享給所有人第044期1,標題:單次及多次氯胺酮輸注可減少難治性抑郁癥中的自殺意念譯者:Lenore多次靜脈內輸注亞麻醉劑量的氯胺酮可能會延長
跟BrainNews 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眾籌| 一年時間,100篇,我們一起總結抑郁癥的研究進展
免費分享給所有人
第044期
1,標題:單次及多次氯胺酮輸注可減少難治性抑郁癥中的自殺意念
譯者:Lenore
多次靜脈內輸注亞麻醉劑量的氯胺酮可能會延長單次注射產生的迅速降低自殺意念(suicide ideation, SI)的作用。本二次分析的研究目的是在與普通治療對照組對比下評估單次氯胺酮輸注后SI的降低程度,并通過反復及維持輸注來長期抑制SI。本研究采用的線性混合模型顯示,單次氯胺酮輸注與咪達唑侖相比,對SI的抑制作用更大(P = 0.01)。輸注后7天測得的作用最大(P <0.001,Cohen d = 0.83)。接受重復輸注的被試在蒙哥馬利-奧斯伯格抑郁等級量表(Montgomery-?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MADRS-SI)中的得分有累積減少(P <0.001),接受維持劑量輸注的被試無進一步變化(P = 0.94)。QIDS-SI量表的測量結果與MADRS-SI一致。總體而言,重復輸注后有69%的被試在SI方面得到了完全緩解。在TRD患者中,單次及重復氯胺酮輸注可降低SI,每周一次的維持輸注可維持SI下降效果。本研究與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共同表明,氯胺酮可能是針對情緒障礙中SI現象的新型治療策略。
關鍵字:氯胺酮; 多次注射; 自殺意念; 咪達唑侖; 維持注射
接受氯胺酮或咪達唑侖單次亞麻醉劑量輸注的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在邊際平均MADRS-SI中得分隨時間的變化
參考文獻:Phillips, Norris, Talbot, Hatchard, Ortiz, Birmingham, Owoeye, Batten, Blier (2019) Single and repeated ketamine infusions for reduction of suicidal ideation in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doi: dx.doi.org/10.1038/s41386-019-0570-x
2,標題:糞腸球菌2001對硫酸右旋糖酐鈉治療的小鼠結腸炎和抑郁樣行為的影響:涉及腦腸軸
譯者:Sheena
背景:患有腸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氏病在內的炎癥性腸病(IBD)患者的精神疾病發生率較高,例如抑郁癥和焦慮癥;然而,精神疾病發展的機制仍不清楚。飲用水中加入葡聚糖硫酸鈉(DSS)誘導IBD小鼠表現出抑郁樣行為。腸道菌群中乳酸桿菌的存在與重度抑郁癥有關。因此,我們檢查了一種生物乳酸菌糞腸球菌2001(EF-2001)是否能阻止DSS誘導的抑郁樣行為和周圍癥狀的改變。
方法:我們評估了結腸炎癥的嚴重程度,并使用懸尾測試來檢查EF-2001是否能預防DSS誘導的小鼠中的IBD樣癥狀和抑郁樣行為。通過蛋白質印跡法評估了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X連鎖凋亡抑制劑(XIAP)和裂解的caspase-3在直腸和海馬中的蛋白表達。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檢查海馬神經發生,核因子-κB(NFκB)p65形態改變以及活化的NFκBp65和XIAP的定位。
結論:1.5%DSS給藥7天可誘導IBD樣病理和抑郁樣行為,直腸和海馬中TNF-α和IL-6表達增加,海馬中caspase-3活化,海馬神經發生減少。有趣的是,通過給予EF-2001的20天后可以逆轉這些更改。此外,EF-2001給藥增強了DSS誘導小鼠的小膠質細胞中NFκBp65的表達和海馬區XIAP的表達。
結論:EF-2001通過減少直腸和海馬炎性細胞因子來預防IBD樣病理學和抑郁樣行為,并促進了海馬中NFκBp65 / XIAP途徑。我們的發現表明IBD和抑郁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
關鍵字:糞腸球菌;抑郁癥;腦腸軸
糞腸球菌2001(EF-2001)對葡聚糖硫酸鈉(DSS)處理的小鼠海馬激活NFκBp65陽性細胞的影響。海馬齒狀回區域的NFκBp65(紅色)和DAPI(藍色)免疫染色的顯微圖像。
參考文獻:Takahashi, K., Nakagawasai, O., Nemoto, W. et al. Effect of Enterococcus faecalis 2001 on colitis and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in dextran sulfate sodium-treated mice: involvement of the brain–gut axis. J Neuroinflammation 16, 201 (2019) doi:10.1186/s12974-019-1580-7
3,標題:MiR-137缺乏會導致小鼠出現焦慮和抑郁樣行為
譯者:He
焦慮和抑郁是全世界主要的精神健康問題。盡管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確定了幾個與這些疾病易感性密切相關的基因,但與焦慮和抑郁相關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的。microRNA-137 (miR-137)水平的降低與重度抑郁癥的病因學有關。然而,我們對miR-137缺失對焦慮和抑郁生物學的體內影響知之甚少。
在這里,我們產生了前腦特異性miR-137敲除小鼠系,并表明miR-137對前腦的樹突和突觸生長至關重要。miR-137功能喪失的小鼠表現出焦慮樣行為,以及空間學習和記憶受損。然后,我們觀察到敲除miR-137的小鼠前腦中EZH2的表達升高,并提供直接證據表明敲除EZH2可以挽救與miR-137丟失相關的焦慮表型。綜合我們的結果發現miR-137的缺失可以導致小鼠出現焦慮樣行為,而EZH2可能是與miR-137功能障礙相關的焦慮和抑郁表型的潛在治療靶點。
關鍵字:突觸傳遞;突觸可塑性
參考文獻:Yan H-L, Sun X-W, Wang Z-M, Liu P-P, Mi T-W, Liu C, Wang Y-Y, He X-C, Du H-Z, Liu C-M and Teng Z-Q (2019) MiR-137 Deficiency Causes Anxiety-Like Behaviors in Mice. Front. Mol. Neurosci. 12:260.doi: 10.3389/fnmol.2019.00260
4,標題:產婦抑郁對心理表征和兒童負面作用的影響
譯者:Navy
背景:產婦抑郁癥是一個備受廣泛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對兒童有很大影響,包括對兒童成長的負面影響以及以后患抑郁癥的風險。負面的心理表現可能部分解釋了母親抑郁與兒童負面影響之間的聯系。
方法:使用五分鐘的語音樣本,通過表達情緒(EE)評估了抑郁癥對低收入母親的子女,自身和其母親表現的影響,并檢查了母親抑郁,表達情緒和兒童負面影響之間的直接和間接途徑。本研究中的研究人群包括自孩子出生以來經歷過嚴重抑郁發作的母親(n = 144)和無抑郁癥的對照組母親(n = 62)以及他們各自的孩子。
結果:組間差異顯示,抑郁的母親的整體自我表達情緒水平較高。結果還表明,情緒低落的母親對孩子和自己的母親的總體表達情緒可能更高。本研究還開發和測試了針對自我的表達情緒和針對母親的表達情緒的新型編碼系統。通過母親的表達情緒-批評程度的水平,發現母親基線的抑郁與26個月的兒童的負面影響之間存在顯著的間接關系。
局限性:某些表達情緒子代碼可能需要針對年幼的孩子和高風險、低收入的參與者進行調整。
結論:研究結果突出了關系干預的重要性,這種干預的重點是抑郁癥婦女及其子女的母親的表現。
關鍵字:產婦抑郁;心理表征;兒童負面影響;表達情感
參考文獻:Julie A. G. Davis, et al., The effect of maternal depression on mental representations and child negative affect,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61 (2020) 9–20.
5,標題:基于時間進程、劑量效應、以及影響因素分析多種抗抑郁藥在急性重度抑郁成年患者中的治療效果
譯者:Kagami
目標:使用基于模型的元分析方法分析多種抗抑郁藥的時間進程以及劑量-效應關系,同時探索多種外界影響因素對于藥物效果的影響。
方法:本研究基于已發表的網狀元分析結果進行數據再分析。研究內僅包含一項安慰劑對照組試驗。藥物效果以患者抑郁得分與基線差值的變化率作為指標,其作為一項隨時間變化的連續變量更能反映出多種藥物之間的效果差異。
結果:共230項研究內的64346名患者納入本研究分析中。分析結果表明,研究單位的數量(單一單位或多單位)以及實驗設置類型(住院患者或者非住院患)是影響抗抑郁藥物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排除掉安慰劑效應后,住院患者的最大藥物效果(maximum pure drug efficacy value, Emax drug)要比非住院患者高18.4%,而單一單位試驗的最大藥物效果要比多單位試驗高10.2%。其中,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有著最高的藥物效果。而剩下18種抗抑郁藥的藥物效果相互接近或僅有微小差異。在準許的藥物劑量內,并沒有觀察到劑量-藥效的聯系。然而,時間進程與藥物效果的關系在所有抗抑郁藥中均十分顯著。在安全性方面,除阿米替林外,所有其他藥物由于出現不良反應而導致退出試驗的患者數量相較于安慰劑組不超過10%。
結論:研究單位的數量以及實驗的設置是抗抑郁藥物藥物效果的顯著影響因素。除阿米替林外,其他18種抗抑郁藥在藥效及安全性方面僅有微小差異。
參考文獻:Qingqing Cheng, Jihan Huang, Ling Xu, Yunfei Li, Huafang Li, Yifeng Shen, Qingshan Zheng, Lujin Li, Analysis of time-course, dose-effec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tidepress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dult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 pyz062, https://doi.org/10.1093/ijnp/pyz062
6,標題:重度抑郁癥后的最佳幸福感
譯者:UTCS
重度抑郁過后,人們能獲得最佳的幸福感并茁壯成長嗎?當代流行病學否定了這種可能性,認為抑郁癥是一種反復發作的、會給人們帶來沉重負擔的疾病,其預后前景十分暗淡。為了估計美國成年人在抑郁癥后,能夠茁壯成長的普遍程度,我們使用了美國中年發展研究的數據。如果要被認定為在抑郁癥后能夠茁壯成長的情況,一個人必須未表現出嚴重抑郁癥的跡象,并且必須在心理健康的九個方面超越分割點,這九個方面代表的是美國前25%的非抑郁癥成年人的特征。
綜合來看,近10%的在研究記錄中患有抑郁癥的患者,10年后表現出了茁壯成長現象。抑郁癥后的茁壯成長現象,對如何將抑郁癥的預后概念化,以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如何與患者進行溝通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能了解是什么導致了抑郁癥個體產生了茁壯成長的結果,可能為減輕全球抑郁癥負擔提供了新的機遇。
關鍵字:抑郁癥;情感;流行病學;幸福
參考文獻:Rottenberg J, Devendorf A R, Panaite V, et al. Optimal Well-Being After Major Depression[J]. 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9, 7(3): 621-627.
校對/排版:Simon/小時 (brainnews編輯部)
前文閱讀
1,043期抑研報|研究發現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觸發細胞”
2,042期抑郁癥研究簡報|中國中老年人抑郁癥狀與認知功能前瞻性關聯
陳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