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公交線路一日一日重復,愛公交車的人卻各有各的理由?!拔蚁矚g公交車,一路紅燈綠燈這樣慢慢晃過去,窗外就是一個城市的日常?!薄跋矚g公交,喜歡的是屬于某個特定時代的煙火氣。”“我媽說我小時候不愛睡午覺,她就把我抱出去坐公交車,沒幾站我就睡著了。”
公交線路一日一日重復,愛公交車的人卻各有各的理由。
“我喜歡公交車,一路紅燈綠燈這樣慢慢晃過去,窗外就是一個城市的日常?!?/p>
“喜歡公交,喜歡的是屬于某個特定時代的煙火氣。”
“我媽說我小時候不愛睡午覺,她就把我抱出去坐公交車,沒幾站我就睡著了。”
“如果說獨自在這座城市闖蕩,還有什么東西是確定的,大概就是每天準時出發的第一班公交車?!?/p>
“學會在一座超級大城市坐公交,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它?!?/p>
在公交車從起點到終點的擺渡間,不一樣的人,看著不一樣的景——公交車,也是一座城市的觀景臺。
公交車四通八達,走走停停,容納來來往往的乘客,也容納著人們的故事與心事。
在通勤工具之外,有一群小眾的“巴迷”,他們熱愛在公交線路中丈量城市,也在公交車上感受著世界。他們有的是交通運輸相關專業的學生,有的純粹是對公共交通感興趣,他們對公交有很深的感情,公交線路的動態,他們也比一般人更早注意到,算得上是“移動的公交知識百科”。
成為一名巴迷,有的可以將公交線路名稱、運營情況、途徑站點倒背如流,有的可以在數百米之外通過涂裝車型來判斷線路,有的可以根據車長和站臺情況,準備站到公交開門處。
巴迷幾乎不用花什么錢,在許多城市,公交車仍然是 1 元起,在北京這樣公交普遍兩元起價的城市,刷交通卡可以五折坐公交,學生卡則低至五毛錢起。
但巴迷的旅行也很貴,他們將寶貴的時間都花在一條條公交線路上,從起點站坐到終點站,又從終點站出發,去向下一個終點站。
乘坐公交,對巴迷來說,很多時候就是旅行的意義本身。今天這期人間像素,我們記錄下他們的旅途故事,與他們的熱愛。
巴迷: 巴迷即巴士愛好者,專指對公共汽車(即港式粵語的“巴士”)有近乎狂熱程度愛好的人。
他們可能會愛搜集巴士的模型、廣告及相關的路線資料和出車安排,或喜愛拍攝巴士的照片,又或是喜愛乘坐巴士的感覺。他們關注著公共交通,也記錄著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與變化,見證著城市發展與時代變遷。
在公交站牌認字,認識一座陌生城市從公交車開始
深圳巴迷 / 達民
從記事開始,達民就與公交車結下了緣分。
父親帶著他在公交車站牌啟蒙認字,也開啟了他對公交車的熱愛。海上世界、水灣頭、招商大廈……家門口的公交線路塑造了他人生的最初記憶,也是從這一個一個站牌里,達民在上小學之前就認識了一千多個字。
別的小朋友收集玩具,他愛收集車票。父母出差回來,他不要任何禮物,就只“搜刮”父母在別的城市攢下的車票。這個習慣他一直保留至今,從各個渠道收集的幾大箱子公交車票,是他最心愛的寶貝。
同學們沉迷網絡游戲的青春期,達民沉迷的是公交車。“一大早出去,晚上回來”。一整天里,他就坐在公交上畫路線圖,將公交車途徑的站點一一手繪下來。“我媽說,你成天不寫作業,就畫這些沒用的東西。”
以前沒有電子地圖的時候,達民就是親朋好友心中的“活地圖”?!八麄円ツ睦?,就想著找我問一下,怎么坐車最快,我就能給他們一個比較好的方案。”只是現在地圖 App 的路線規劃越來越好用,達民很少再“出山”。
不那么趕時間的時候,達民更愿意選擇坐公交車出行?!白罔F是穿行在隧道里,看不到什么東西?!彼f,“我沒什么特別喜歡的娛樂項目,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在市區里轉。”
一開始很多朋友不理解。“他們說,公交車不就是一個交通工具嗎?但是對我來說就是我的消遣,有的時候心情不好,坐著車坐在路上慢慢也就想明白了,這就是意義。”
甚至連和女友的第一次約會,達民也拉著她一起去坐公交車。“他非常坦誠,上來就告訴我了,雖然他有一些點我可能 get 不到,但是我看他這么喜歡這么開心,我想這件事對他來說肯定有他的意義。”達民的女友是他的大學同學,經常開玩笑,說公交車才是達民的“老婆?!?/p>
每次去一個陌生的城市,他的第一反應是從公交車開始認識這座城市。“坐公交車的人都是最普通的人,在公交車上看到他們的一些舉動,包括交談,這個城市的人是什么風格,坐著公交車就有一定的了解了?!?/strong>他這樣融入了大學所在的廣州,也這樣認識了旅居的青島、大連。
在廣州讀大學時,他會坐公交車往返——先從家坐到東莞,再從東莞坐到廣州、回學校。有時下午出發,晚上 10 點、11 點才到學校,但達民樂在其中。
在巴迷圈子里,像達民這樣坐公交車跨市出行有個專門的名詞,叫作“運轉”。嚴格意義上來說,乘坐高鐵、汽車、出租車都算作弊,有位巴迷從澳門運轉到北京,從廣東到福建中有一段十八公里的路沒有公交車可以換乘,那位巴迷硬是靠徒步走到下一個能乘公交車的站點。
運轉:指的是只靠坐公交,而不借助其他交通方式,完成從城區到遠郊、從本市到鄰市,甚至跨省出行。公交迷們在新的公交線路開通之后,會結伴一起去運轉;刷論壇、發運轉貼、記錄行程是最基本的事,熱心的公交迷還義務承擔著公交線路查詢網站數據維護員的職責,定期更新公交數據。
有的巴迷愛研究車型,有的巴迷愛拍照,達民則是最本真的那種,他喜歡研究線路。深圳有近 800 條公交線路,達民正在完成一項計劃——把深圳所有的公交線路從頭坐到尾,在他的任務清單里,還剩不到五十條公交線路,這個計劃就將完成。
如果在深圳只推薦一條公交線路,達民的選擇是雙層巴士 M191,乘客可以坐著它從寶安縱觀整條深南大道,這條深南大道見證了深圳的發展,一路上有海有山,是了解這座城市地理的最佳起點?!澳憧梢宰叩蕉?,看一看這個城市是什么樣的。”達民說。
“如果哪一天哪條線路取消了,生活就好像少了些什么。”
深圳巴迷 / M霸
M 霸是 00 后,卻已經做了七年的公交迷。
和手繪公交路線圖的達民不同,M 霸更偏向于記錄公交車的運行時間。“它幾點幾分到哪個站點,我會通過這個時間來判斷車速是快還是慢。”
他喜歡探索公交站點的歷史。那些通勤路上用來標記路線的站名為什么而得名,又是為什么而得名?答案的背后往往牽出一串故事,有的關乎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有的則是因為個人的經歷而變得特別。
深圳公交車近 20 年的變遷,他也如數家珍。深圳公交公司從數十家合并成三大公司,車型從柴油客車換成純電動客車,超長線路優化、發展社區微巴、推出接駁巴士……M 霸熱衷于與人分享這座城市的公交發展史,也愿意分享那些他在公交車上觀察到的平凡故事。
如今,公交車于他來說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城市的縮影。
早上可以看到很多上班族,可能在看報、吃東西,在公交車上化妝的人也不少,晚上更多的是夜歸回家的人,閉上眼睛靠在座位靠背上休息。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幾年前坐公交車路過一個工地。公交車一靠站,幾十位建筑工人上了車,原本空蕩蕩的車廂一下子被填滿了,幾乎成了他們的專車?!翱吹贸鰜硭麄兌己芷v了,車來之前有的人是坐在地上等的,車進站的時候他們就全都起來了,準備上車搶位置坐,我一個人坐在最角落的位置,聽著他們拉家常,商量等會兒要去哪買菜,或是跟家人通電話?!?/strong>
M 霸算是個戀舊的人,公交車承載著他的記憶,也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精神寄托。“與親人經常坐的那趟公交車,假如哪一天它取消了,我會真切地感覺生活中好像少了一點什么東西?!?/strong>
“合理的公交路線,完全是靠自己坐出來的”
北京巴迷 / 劉明浩
從小愛公交,收集車票、拍攝車輛照片、收集報站語音文件等對劉明浩來說,都是常規化愛好。
家住昌平,在四惠上班,劉明浩每天的實習生活,都是從公交倒地鐵再倒公交開始的。上下班通勤時間加起來三個半小時,每天坐著同一班車,見到陌生又熟悉的人,有一種確定性帶來的安全感。
公交路線圖里的北京,和用地鐵定位的北京,用的是兩套“目的地語系”,劉明浩每天地鐵換公交的地方,是大望路地鐵站,在公交站牌上,則叫八王墳西。
上班的頭幾天,他嘗試了各種交通方案,換不同的公交線路,尋找最舒適的那一種——時間在合理范圍內,不要太擁擠,最好還能有個座。
都說北京堵,可是在劉明浩的規劃里,在對的時間坐對了公交車,也可能比坐地鐵更快。“地鐵換乘其實挺耗時間,路上不堵的話,換乘的時間都夠公交車跑好幾站了,所以有 20%的情況,公交能比地鐵更快。”
外地的巴迷朋友第一次來北京,劉明浩會推薦他們去坐 141 路,那是北京僅存的幾條公交大長線之一,單程三十公里,途徑元大都遺址公園,再到地壇、安定門,從交道口下車可以去南鑼鼓巷,走美術館下車可以去故宮,從新東安市場拐去王府井步行街,從長安街走去天安門,往南還可以去自然博物館?!斑@一條路一圈坐下來是 100 站,有的時候路過前門,我會上車的二層看看。”
「騰訊地圖-141 路路線截圖」
對公交車的愛,在劉明浩這里已經不僅僅是研究路線、協助一線司乘人員走車、幫助一線車隊發車等等。從今年年初開始,他成為了騰訊地圖的一名公交車數據維護志愿者。
少有人留意的是,一年到頭,公共交通系統會有諸多信息更新,比如路線變動、站點更名、首末班車時間更改,這些信息的變更有些時候無法被地圖系統自動抓取,就需要志愿者一一手動維護,必要的時候,還需要實地核實、記錄。
“舉個例子,北京公交今年年初更改了 8000 多個站點,這其中有 90%都是我更新在地圖上的?!?/strong>借著數據維護這件事,公交車從劉明浩的個人愛好,成了一件能夠幫助他人,也給他自己帶來成就感的事。
“看著自己一個個敲上去的數據,最后體現在了 App 里,人們打開地圖查到的都是正確的路線,我就會非常非常滿足?!彼f,“還可以跟別人吹牛,說這些都是我做的?!?/p>
“150 條公交線路張口就來”
蘭州巴迷 / 小蘭
從關注公交車型開始,到收集線路信息,再到維護地圖公交數據,18 歲的小蘭熱愛公交車已經八年有余。
時間倒回到 2013 年,小蘭家附近只有兩條公交線路,每周去市區學英語,他都得花上好幾個小時在路上,在路上堵著堵著,他開始研究如何換乘能避開容易擁堵的路段,就這么迷上了公交車。
再長大一些,小蘭加入了巴迷俱樂部,開始運轉全市的公交線路。那時蘭州的公交線路還不是很多,小蘭也沒有智能手機,路線規劃則基本靠問。“就是車來了以后,門打開,去問一下司機這車到不到某個地方?!?/strong>
蘭州市的 150 條公交線路,哪條途徑哪里,他張口就能報出來。新的路線開通,或者換了新的車型。小蘭會和巴迷朋友們一起約著去運轉。小蘭最喜歡的是沿著濱河路開的公交線路——黃河上的風從車窗吹進來,是屬于這個西北城市的獨特風情。
小蘭收集了許多公交車票,有些來自親身收集,有些則來自其他城市的巴迷,他尤其喜歡北京的公交車票,因為每到特殊的日子,北京公交都會發行紀念車票或紀念交通卡。
單招考試結束填志愿,小蘭選擇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去西安讀大學,這個專業與地面公共交通沒什么關系,但是著迷公交的經驗與專業有許多共同之處。從客運服務、車輛構造到站務管理、路線規劃,他都能對照著公交車來理解?!皩W起來可能比其他人輕松一點?!?/p>
“新疆和你們想象的不一樣,可以坐著公交車來看看”
烏魯木齊巴迷 / 唐子昊
從小住在烏魯木齊火車南站附近,唐子昊對通往遠方的交通工具充滿了興趣。從纏著父親帶他去看火車的孩子,到成長為一名坐著公交車拍 POV 視頻的少年,唐子昊的成長經歷與公共交通緊緊綁在一起。
「子昊收集的交通卡 圖 / 子旱」
2016 年,因為偶然的一次機會,還是高中生的唐子昊成為了一名公交數據維護志愿者,那個寒假,他坐著公交車穿梭在烏魯木齊市的大街小巷,將當時還是一團糟的烏魯木齊公交數據建立完善。
POV 視頻:POV (POINT OF VIEW),即第一人稱視角,這里特指巴迷們拍攝的公交第一視角展望視頻,視頻內容就是拍攝車輛行駛的全程視頻。POV 是一些公交迷酷愛的拍攝錄像手法,把鏡頭作為書寫工具,去記錄下每條公交線路從頭到尾的乘坐視角,常見方式是用三腳架固定住設備,對著車前窗位置拍攝,并配上站點字幕和背景音樂。
他總是坐在公交車的第一排,從始發站到終點站,再從終點站坐回始發站。一趟來回,大概 3 個小時。做公交數據采集,往簡單了說,每天來來回回坐公交車就行,往復雜了說,他的工作與這座城市里依靠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息息相關。
公交路線的改變遠比我們想象的頻繁,有可能今天從你家門口經過的公交車,明天就要改道了。唐子昊的工作,就是將這些細小而瑣碎的變化提交給地圖平臺,通過審核后,這些更新的路線信息就會上線,被用戶查閱到。
「烏魯木齊 5007 路公交開通儀式 圖/子昊」
起早貪黑乘著公交車到處游走,唐子昊并不覺得累。“我也是個需要公共交通的市民。在大家都查不到準確信息的情況下,如果我去做了這件事,能夠給大家提供一個正確的出行路線,其實是非常有意義的?!?/strong>他說。
幾年的路線采集下來,烏魯木齊市內公交車能到的地方,唐子昊都去過了。在他的眼中,“烏魯木齊變小了”。公交線路與城市邊界同步向外延伸,只要能坐公交車到達的地方,似乎就不算遠。
如今在 B 站、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他用“千里蘭新路”這個 ID 發布公交資訊,也發布自己拍攝的 POV 視頻,他拍烏魯木齊的公交,也拍烏魯木齊的地鐵,乘火車去新疆的其他城市采集數據,他也會拍下當地的公共交通。
「子昊的B站社交主頁」
“我希望用 POV 的方式記錄城市變遷的同時,能讓大家了解到在新疆有個烏魯木齊,原來是這個樣子。”他說,“我不希望我到內地去,被別人問你們這邊是不是都騎馬出門。”
巴迷,是城市的觀察者,他們坐上1塊錢的單程旅行,完成城與城的“運轉”;是城市的記錄者,收藏一箱箱的公交車票、用影像記錄公交路線,保存城市的出行記憶;他們也是城市地圖信息的貢獻者,用腳丈量城市,讓公交信息、地圖信息更加完整。
這群不被人熟知的群體,一直保存著他們小眾的愛好,也在讓每個普通人的出行更便捷。
而在城市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普通人,也各有各的公交奇遇。登上一輛公交,就像踏上這座城市的“短途旅行”。
今年的“世界無車日”到來之際,騰訊地圖、騰訊乘車碼共同啟動“綠色出行月”,上線“公交車窗畫廊”線上展,呼吁大家登上這座最佳的“城市觀景臺”,記錄公交車窗外的城市景觀,發現城市美好,也通過綠色出行的方式,守護城市的美好。
陳熙華